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题目

时间:2022-09-28 07:05:04 作者:网友上传 字数:13317字

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题目》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网可以找到更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题目》。

第一篇: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1、本课题的目的及意义

研究目的:

与有过长期亲密的接触,在写作中创造性地化用了电影化技巧,使她的文字组合带有丰富的视像性和表现力。文本以恐怖电影的表现手法为切入口,对张爱玲中短篇小说出现的恐怖电影式镜头进行解析。试图更近距离地感受张爱玲艺术感觉的细微独特之处,并且在此基础上揭示张爱玲小说所蕴涵的悲剧感和死亡意识。

研究意义:

本文通过对张爱玲中短篇小说出现的恐怖电影式镜头进行解析,试图在体会张爱玲语言的“现代性”的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1种独特的审美方式,从不同的视角解读张爱玲小说的表现手法。

2、本课题的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表现手法的研究主要从小说的电影画面感、电影造型、电影化技巧等角度切入,考察了张爱玲作品对电影艺术手法的借鉴技巧:

(1)研究张爱玲小说的电影画面感:《犹在镜中――论张爱玲小说的电影感》(何蓓)等;

(2)研究张爱玲小说的电影造型:《论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造型》(何文茜)等;

(3)研究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技巧:《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技巧》(何文茜);《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倾向》(申载春);《论张爱玲小说的电影手法》(张江元);《张爱玲小说对电影手法的借鉴》(屈雅红)等;

(4)研究张爱玲小说的死亡意识:李祥伟《论张爱玲小说中的死亡意识》等。

国外研究现状:

海外研究对张爱玲的研究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1阶段1957-1984年夏志清,唐文标等人对她作品的介绍与评述”“第2阶段1985年至今,辐射面波及北美等地的华文文学的影响研究分析和评价”。1995年9月后,她在美国辞世后,海外学者多运用西方现代文艺理论来剖析。

3、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研究内容:

张爱玲的小说映照了1个阴阳不分、鬼气森森的世界,恐怖镜头繁复缤纷,在她的作品里以人拟鬼,她笔下的人物均飘荡在凄冷荒凉的宿命轨道上。本文尝试根据恐怖电影的表现手法,从场景造型、人物造型、以及道具造型等角度入手,对张爱玲小说中出现的恐怖镜头进行研究、阐释。更近距离地感受张爱玲艺术感觉的细微独特之处,并且在此基础上揭示张爱玲小说所蕴涵的悲剧感和死亡意识。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根据恐怖电影的表现手法,在学术界既有研究资料的基础上,从张爱玲小说、相关的研究书籍及其评论等出发,分析整理资料,从场景造型、人物造型、以及道具造型等角度入手,对张爱玲小说当中出现的恐怖镜头进行研究、阐释。

4、本课题的实行方案、进度及预期效果

方案、进度:

20xx年11月―20xx年2月初:收集资料。重读作品,确定论文题目,查阅相关资料。

20xx年2月―20xx年3月中旬:在老师的指导下,拟定写作提纲和开题报告。

20xx年3月―20xx年4月:论文修改。听取老师意见,撰写论文初稿,并交指导老师评审。

20xx年4月――:定稿。

预期效果:

本文结合恐怖电影的表现手法,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对张爱玲小说中出现的恐怖镜头进行阐释,尝试更近距离地感受张爱玲艺术感觉的细微独特之处,并且在此基础上揭示张爱玲小说所蕴涵的悲剧感和死亡意识。

5、已查阅参考文献:

书籍:

1、张爱玲,《张爱玲全集》。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20xx年6月第1版。

2、金宏达,《华丽影沉》。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xx年1月第1版。

3、张新颖,《20世纪上半期中国文学的现代意识》。北京:3联书店,20xx年12月第1版。

4、宋家宏,《走进荒凉――张爱玲的精神家园》。广州:花城出版社,20xx年10月第1版。

5、李稚田,《第3类时空》。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xx年1月第1版。

6、吴战垒,《电影欣赏》。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1987年6月第1版。

7、陈卫平,《影视艺术鉴赏与评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6月第1版。

8、聂欣如,《类型电影》。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xx年9月第1版。

学术论文:

1、何文茜《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技巧》,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xx年第5卷第4期第51页。

2、李祥伟《“丑”趣―――论张爱玲小说中的死亡意象》,学术论坛,20xx年第6期第140页。

3、李祥伟《论张爱玲小说中的死亡意识》,广州广播电视大学报,20xx年第4期第38页。

4、张江元《论张爱玲小说的电影手法》,涪陵师范学院学报,第26卷第4期,第54页。

5、屈雅红《张爱玲小说对电影手法的借鉴》,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6卷第6期,第33页。

6、何文茜《论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造型》,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xx年02期,第39页。

7、何蓓《犹在镜中―论张爱玲小说的电影感》,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年第30卷第4期第40页。

8、申载春《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倾向》,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xx年第19卷第5期第12页。

9、吴晓,封玉屏《电影与张爱玲的散文写作》浙江社会科学报,20xx年第1期第204页。

网络资料:

1、《恐怖情节心理分析》

2、《绽放在暗地里几个唯美的惊惶意象》

3、陈文珊《女性・月亮・鬼气――试论《聊斋志异》对张爱玲小说创作的影响》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应运而生的。开题报告一般为表格式,它把要报告的每一项内容转换成相应的栏目,这样做,既便于开题报告按目填写,避免遗漏;又便于评审者一目了然,把握要点。

开题报告包括综述、关键技术、可行性分析和时间安排等四个方面。

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

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

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

开题报告是由选题者把自己所选的课题的概况(即"开题报告内容"),向有关专家、学者、科技人员进行陈述。然后由他们对科研课题进行评议。亦可采用"德尔菲法"评分;再由科研管理部门综合评议的意见,确定是否批准这一选题。开题报告的内容大致如下:课题名称、承担单位、课题负责人、起止年限、报名提纲。

报名提纲包括:

(1)课题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和有关文献资料的主要观点与结论;

(2)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各项有关指标、主要研究方法(包括是否已进行试验性研究);

(3)大致的进度安排;

(4)准备工作的情况和目前已具备的条件(包括人员、仪器、设备等);

(5)尚需增添的主要设备和仪器(用途、名称、规格、型号、数量、价格等);

(6)经费概算;

(7)预期研究结果;

(8)承担单位和主要协作单位、及人员分工等。

同行评议,着重是从选题的依据、意义和技术可行性上做出判断。即从科学技术本身为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

第二篇: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一、选题的根据:

1)本选题的理论、实际意义。

2)综述国内外有关本选题的研究动态和自己的见解。

1、传统语文教学使得师生在课堂中均处于被动地位,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不高。寻求一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成了现代语文教学的重要课题。本文作者从新形势下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无为之教的策略,并研究了采取无为之教的原因,分析了当前课堂教学中无为之教实施的状况和原因,最后重点探讨了实施这一策略的原则和策略!

2、不可否认,迄今为止,完整、系统地用纯理论来论述无为之教的并不多见,但无为之教也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西方,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杜威的民主教育思想和儿童中心论以及中国孔子的“因材施教”法,老庄的“无为而治”和“北魏南李”(魏书生和李镇西)教学法等都在一定程度上与无为之教相通或类似。笔者在详阅其它相关资料,并借鉴成功的教育典范的基础上,运用综合、提炼、类比等方法完成了此文的创作,意义深远!

二、研究内容:

第一部分是阐释无为之教的内涵及其基本特征。

第二部分分析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无为之教的必要性、优越性和可行性。

第三部分指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无为之教的现状及其造成现状的原因。

第四部分探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无为之教的原则与策略。

三、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行动研究法

3、调查研究法。

(二)可行性分析

1、符合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

2、符合现代教育的“主导”、“主体”理论。

3、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内外因辩证关系。

4、成功的教改经验和先行者的探索为我们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四、进程安排和采取的主要措施:

3/20DD4/7围绕选题,撰写提纲,并完成初稿,并交指导老师审阅。

4/7DD4/23充分听取指导老师的建议后,修改论文,完成二稿。

4/23DD4/30在老师指导下,在二稿的基础上对论文的各个方面,尤其是论文格式规范予以完善,基本定稿。

5/1以后准备论文答辩。

第三篇: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浅谈如何加强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监督与管理

选题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动态

选题的目的、意义

众所周知,质量是永恒的主题。建筑产品是一次性产品,其体量大、投资大、建设周期长、生产有求复杂、施工环节多,不便于综合测试,一经建成便不能更换的特点。在工程最终完工前的相当长的时间内,只有制品没有成品,上道工序若发生质量问题,都有可能被下道工序所掩盖,从而导致重大质量事故的发生。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十分重视建筑工程质量。因此,必须要对项目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监督和管理,确保工程万无一失。

从政府来讲,要做好对工程质量的宏观控制与管理,监督企业把每个项目都圆满完成。从建设单位来讲,一定要把质量监督工作做好,协同施工单位把好建筑产品的质量关。从施工单位来讲,一定要保证施工时保证项目的质量合格,做好质量控制工作。从监理单位来讲,配合建设单位,结合相关的质量要求把建筑项目的监理工作做好,特别是质量的监理工作。无论是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还是监理单位等,都应该首先建立健全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把质量与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从而落实层层质量责任制,加强企业自控能力,提高企业的质量和管理水平。

国内外研究动态

“百年大计,质量 第一”是我国建设工程一贯坚持的方针,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对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有着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国外现代建筑业的发展已经有很长的时间了,无论是在管理还是质量在其他的方面不仅有了很全面的法律法规,而且在这个建筑业里已经建立了良好的质量管理体系,而我国的工程建设和建筑业近年虽然有了较快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特别是工程质量问题所带来影响最为严重,所以必须要加强建设工程质量的管理与监督工作。

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由于我国目前的建筑施工企业基本上处于供大于求的状况,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日益挑剔的顾客,质量将成为占领市场最有力的武器。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行中施工企业面对的是一个统一的国际市场,区域和国家对企业的保护也将逐步弱化,其产品和服务都必须接受统一的国际市场的评判。项目施工管理要站在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工程质量的重大意义,坚持“以质取胜”的经营战略,科学管理,规范施工,以此推动企业拓宽谋求更大的发展。

2.论文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研究内容

本论文准备结合课堂所学理论和实习过程中实例,从以下几方面论述:

理论依据:

确保建设工程质量,保证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督于监管,是建设工程工作中永恒的主题。高质量的工程不仅给建设单位、社会带来了潜在的效益,而且也将施工企业带来良好的信誉,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保证工程质量,提高投资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限度地创造价值,是投资的需要,施工企业企业的需要,也是社会的需要。所以政府、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要做好对建设项目的监督工作,而施工企业要建立健全自身质量管理体系,做好工程质量管理工作。

研究方法:

1.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

2.结合课本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3.采访老师,对资料进行整理,归纳总结;

4.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与信息,进行对比概括。

研究内容:

1.分析我国现在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现状

2.政府、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如何做好对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督与管理

3.建设单位如何做好自身质量管理与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4.加强质量管理的一些措施及提高工程质量的一些具体措施

5.对本文的总结及预期成果展望

3. 创新之处及预期研究成果

本文运用先进的理论研究方法、科学的阐述方法,结合建筑工程实际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合理、实用的解决方法。

通过本文的阐述和论证,希望本文提及的方法及措施能够真正运用到现实工作中,形成健全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真正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与管理的工作效率,加强对建设工程质量的监控,从而真正减少质量问题,提高工程的质量系数。

4.工作准备情况及计划进度安排

20xx年1.20~20xx年2.19 论文选题

20xx年2.19~20xx年3.1 开题报告

20xx年3.2 ~ 20xx年3.25 撰写初稿

20xx年3.26~20xx年4.26 论文修改

20xx年4.27~20xx年5.10 论文定稿

20xx年5.11~20xx年5.22论文答辩

5.参考文献

1、 陈军;丁保华;范晓虎;新时期项目业主施工管理的工作思路[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年01期

2、周江宁;浅谈施工时段的质量控制与保证[J];安徽建筑;20xx年02期

3、彭明;加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完善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工作;20xx年4月

4、关于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深化改革的指导意见;建[20xx]151号

5、徐波;徐波同志在全国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研讨会上的讲话;20xx年1月13日

6、高齐圣、张嗣瀛;复杂科学与质量管理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xx年

7、王祖和;工程质量持续改进[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科版);20xx年

8、罗福午;建筑结构缺陷事故的分析及防治[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年

9、金国辉;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控制[M];清华大学出版社;20xx年7月

10、王一峰、李琳;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改革的思考[M];20xx年3月

第四篇: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意义:本研究以英语教学的基本理论及国内外成功的英语模式经验为理论基础,以实地调查为根据深层剖析现阶段我国幼儿英语教学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方便教育工作者对症下药,更好地解决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幼儿园英语教学的顺利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

目的: 全球步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全世界都处在交流合作整合期,在这个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是语言工具。作为全世界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英语无疑成为了21世纪人才必须掌握的技能。儿童期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所以开展幼儿英语教学成了一种必然。如果英语教学开展方式科学正确将会为我国培养相当数量的高素质对外人才,但是一旦在摸索期找不到明确的方向,进行盲目的教学实验,会为我国带来无可估量的人才损失。本文旨在找出现在幼儿园英语教学中确实存在的问题,以便教育工作者及时解决问题,提高我国幼儿英语教学的质量,相信能够对现阶段的幼儿园英语教学工作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内容:

(1).研究对象

选择北京市南京市各级各类幼儿园各四所,分别为公办幼儿园,民办幼儿园,街道幼儿园,合资幼儿园。调查对象主要为幼儿园的英语教师和参与英语教育的部分幼儿的家长及幼儿三个群体。

(2).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取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方法进行研究。首先将深入到幼儿园教学实践中,对班级英语教学进行观察,分析幼儿园英语教学现状。然后针对一些问题对家长教师进行问卷,从而分析得出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调查过程中,每到一所幼儿园,先向园长讲清楚本研究的目的,在取得园长支持的基础上再和教师联系取得她们的同意,以便得到幼儿园积极配合进而收集到真实的信息:在英语活动观察以及访谈对象的选择上尽量兼顾各种情况,从而使调查结果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和较高的效度。

1 问卷法。本文中所调查的对象包括家长和教师,调查家长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先阶段家长对开展幼儿英语教学的认识以及配合程度。调查教师的目的关键是了解当前幼儿教师对幼儿英语教的认识,教授的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有哪些,自身存在着哪些问题。

2 观察法。观察教师典型的教学活动设计中幼儿及教师的表现,从中发现问题的根源

3 访谈法 对幼儿,教师,家长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访谈,以此来深入了解现状

参考文献综述:

一 问题的提出

八十年代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我国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作为与世界交流的工具,英语的重要性受到了人们的关注,掀起了学习英语的热潮,因此紧密关联的幼儿英语教育也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教育机构与幼儿家长开始把大量精力投入到幼儿英语中,国家教育部于20xx年颁布了《英语课程标准》,将英语正式纳入小学必修课程,一些发达省份要求有条件的小学从一年级起开设英语课程,所有这一切都把英语学习推向了高潮,也使英语学习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幼儿园阶段作为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和英语教育的最基础阶段,随着近年来不断掀起的英语学习热潮,在幼儿园开设英语课程,得到了社会广泛的关注、认同和有识之士的赞同、积极支持。尤其当国家教委基础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明确提出,“在幼儿园进行两种语言教育”以后,幼儿学习英语已成为大势所趋。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我国幼儿园英语教学以多种方式在众多的幼儿园开设,并且在争论声中获得了很大的发展。

学术界对幼儿园英语教学褒贬不一,众多学者持有不同意见,但是却一直受到幼儿园和家长的欢迎,主要是因为现在社会对于英语人才的大量需求,以及社会对于幼儿园实施英语教学的盲目追捧等.再纵观实行英语教学的这些年,不难发现耗时耗力却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许多幼儿园的英语教学,非但没能给幼儿带来语言学习上的快乐,反而加重了幼儿的学习负担。

由此看来,我国的英语教学还处于初始阶段,许多方面尚不成熟。在这种尚未成熟的教学语境下,学前儿童的英语教学面临强大的

挑战。如果不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间题以及由这些问题带来的不利影响,那么重视学前儿童英语教学就只能流于空谈。正如赵寄石老师(1994)所说对幼儿英语热“不能简单地表示同意或不同意,更不容置身事外不置可否,而应通过认真思考、积极地探索实践来做出回答”。“目前问题的焦点是:幼儿园要不要组织幼儿学外语,谈论幼儿学外语会不会引起错误导向’。“我们感到有责任探索一种适合幼儿特点和幼儿园条件的英语教材教法体系,并且把它作为幼儿园整体课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来研究。一方面,回答学什么,怎样学的问题;另一方面,探索英语能力的发展与幼儿其他方面发展的关系。其目的正是想通过共同研究,使已经存在的幼儿英语教育步入正确轨道”。

因此,本人以我国幼儿英语教学为研究对象。对前人已有研究成果的加以总结的基础上,进行相关的调查,对当前我国幼儿英语教学中存在的几种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一个梳理和分析,力图帮助幼儿英语教育工作者们更好地发现解决存在的问题,扫除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障碍,以期促进我国幼儿园英语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研究的理论基础

当代儿童发展的理论研究、教育教学理念以及现代学习理论方面的诸多研究成果,为幼儿园开展英语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我们进一步探索进行早期英语教育的合理性及科学性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和依据。本研究根据研究的主要目的对相关研究进行了有目的的选择和总结,主要的理论基础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皮亚杰儿童发展理论

皮亚杰(J・Piaget)的心理发展观是当代儿童心理学中最有影响的理论之一。皮氏的儿童发展理论既强调内外因的相互作用,又强调发展。他认为,儿童的智力或思维起源于主体的动作,发展的实质就是个体与环境不断相互作用的一种过程,在这种过程中,个体内部的心理结构也处在不断变化之中。这种变化不是简单地在原有信息的基础上加以新的事实和思想,而是涉及到思维过程的质的变化。

换句话说,儿童的心理发展就是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日益复杂的环境而达到平衡的过程,个体也正是在平衡与不平衡的交替中不断丰富和完善着自己的认知结构,形成了一系列的图式(schemes)。 皮亚杰把儿童心理或思维发展大致分成4个基本阶段,即:感知运动阶段(0一2岁);前运算思维阶段(2一7岁);具体运算思维阶段(7一n岁);形式运算思维阶段(n一15岁)。这4个阶段彼此衔接,依次发生,不能超越,也不能逆转。

皮氏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强调认知发展对于学习的制约作用,强调教学应该适应学习者的认知发展水平。①依据这一思想,学前儿童处于前运算阶段,在此阶段儿童表象思维日益丰富,其认知活动已经不只局限于对当前直接感知的环境施以动作,开始能运用语言或较为抽象的符号来代表他们经历的事物。但这个阶段的儿童还不能很好地掌握概念的概括性和一般性,他们的心理表象是一种直觉状态下的物的

第五篇: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丰富多采的网络世界,为广大青少年益智广识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不过面对良莠不齐的网上咨讯,针对年轻一代进行的辨别和自律能力的教育却显得有些滞后。

  目前我国整个互联网法律体系缺乏权威性的法律依据,立法远远落后于互联网的发展,针对青少年、儿童的网络安全保护也没有单独的明确的立法。

  据调查,近年来,青少年互联网普及率逐年持续攀升并向低龄群体渗透加大,中小学生沉溺于网络的现象比比皆是,青少年网络犯罪率也在逐年上升。

  青少年大多是在校求学时期,所以针对网瘾问题,教师、家长都应承担起教育和监管的责任,分析其网瘾形成的具体原因,结合其成长目标,与其进行及时的沟通并加以正确的引导,使其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养成正确的网络行为。

  所以从青少年自身心理、生理特点出发,探究青少年网络行为背后的原因,明确教师、家长、社会在青少年网络行为过程中应担负的职责,使青少年趋利避害,自律、自主、健康、合理地使用网络,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将产生极其重要的作用。

  目前对青少年网络行为方面的研究比较多,但大多侧重于对行为的管理,而针对青少年上网的心理、生理动机的研究较少,一旦出现网瘾问题,堵的较多,而疏的较少,所以造成了当面不上网,背着就上网;行为不上网,心理有网瘾;越不让在网上干什么就越想干什么;平时管着上不成网,一有机会昏天黑地地上网等恶性循环现象,所以青少年网瘾成因的深层研究工作很有必要。

二、选题意义及价值

  通过研究找到青少年沉溺网络的根本原因,对症下药,有效的根治网瘾。

  端正学生、教师、家长的网络观,既不"谈网色变",杜绝网络,也不使孩子一味地沉溺于网络世界而与现实脱节,同时要学会趋利避害,正确认识"网络"的双面性,既使青少年通过网络看到更广阔的世界,汲取到更丰富的知识,也使青少年有效避开网络的负面效用,使网络正真成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有利工具。

  使教师、家长找到孩子网瘾的根源,然后因势利导,进行有效的引导和管理,变害为益,使孩子养成正确的网络观与网络行为,达成健康成长的目标;也使网络行为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让社会上更多的人关注网络的管理、运作,同心同力,打造"绿色、健康"的网络世界。

三、概念范围与支撑理论

  (一)课题研究的概念范围

  1、网络行为:在网络上从事的一切活动,主要包括访问网站、收发邮件、上传和下载、即时通信、聊天、论坛、网络游戏、流媒体视频和Telnet 等。

  2、网瘾:网瘾指上网者由于长时间地和习惯性地沉浸在网络时空当中,对互联网产生强烈的依赖,以至于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而难以自我解脱的行为状态和心理状态。

  3、动机:是指由特定需要引起的,欲满足各种需要的特殊心理状态和意愿。指一个人想要干某事情而在心里上形成的思维途径。同时也是一个人在做某种决定所产生的念头。还是一个人心里和行动一致的一大倾向,理念实施的组织源头。

  4、流行心理需求:一种想要被社会认可的需要。动机有两个来源,一个是内驱力,一个是诱因,内驱力是来自个体本身的,是内在的一种需要,诱因是来自外界的,既有内驱力的作用,个体自己看到别人喜欢,于是也想要拥有,也是一种想要和大家保持一致的从众心理。

  5、因势利导:顺着事情发展的趋势,向有利于实现目的的方向加以引导

  (二)理论依据

  1、主体教育理论。主体教育的过程必须把受教育者当作主体,唤起受教育者的主体意向,激发受教育者主体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使教育成为主体的内在需要,成为主体自主建构的实践活动。

  2、人本原理。就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人本原理的主要观点: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为了人。

  3、个人控制理论。在个人管理中,个体既是管理者,也是被管理者。传统的管理方法分为法律方法、行政方法、经济方法、教育方法等,这些依赖于人去制定政策,去实施管理。人是社会人,但我们认为人更是一种理性人,是风险规避的,即我们更加愿意做出利己的行为,所以个人很难去采取类似法律行政这些可能具有惩罚性的方法对自己实施自我管理,那我们就需要借助社会或他人来完成对自身的控制管理,而最有效的管理即是利己与控制的结合。

四、研究问题及内容

  (一)、"网瘾"成因探究:

  青少年一般上网的时间段、地点、相与人群。了解青少年上网时间与学习、作息安排时间之间的关系,时间段与地点是否在教师或家长监管的范围中,与哪些人群在一起,会受到什么样社交圈的影响,在此过程中会存在哪些潜在的危险因素。

  青少年在网络上从事的主要的活动内容及时间分布。了解青少年上网的动机及他们想从网络中获取什么样的信息、得到哪方面的满足,了解上网时间在一天时间中所占比例,确定对青少年成长影响的大小。

  青少年在网络上交流的对象群及谈话的主要内容。了解青少年的社交圈并加以归类,归纳青少年选择朋友圈的因素,找出青少年交流的主要话题,并进行先后排序,找到网络交流诱惑力所在。

  青少年在网络上点击最多的网站。明确各网站所占比例,排序然后找出网瘾所在。

  青少年喜欢这些活动或网站的动机及原因。找出网瘾之后的深层心理因素。

  青少年网络活动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网瘾对青少年成长带来的负面影响分布及排序。

  (2)、应对策略探究:

  教师应对措施。教师对网络知识的了解,对学生上网情况的把握,对学生网瘾背后心理因素的分析及所采用的教育管理策略及其有效性的研究。

  家长应对措施。家长对自己孩子上网时段、地点、人群的了解,对孩子社交圈的了解,对孩子上网的态度及管理,对孩子关注内容及需求的把握。

  学生自控措施:学生上网经历的总结,沉溺与自拔的的原因,从中找出摆脱网瘾的有利因素。学生学习状况与对自身的认同度,学生对自身未来与现状的认识,学生对上网的认识。

  社会监督措施:学校网络建设情况,学生家庭状况,学生生活环境、交往人群及周边环境中的网络普及情况、网吧分布运营情况,有关部门对网吧的监管力度。

五、研究目标

  (一)目标分析:

  1、通过调查,掌握青少年网络行为的普遍规律,包括其兴趣、时间、地点、人群,主要上网活动类型等。探究其网络行为的深层心理动机,解决好"网瘾"的内因问题,为后面的应对策略的制定打好基础。

  2、通过走访,了解家长与教师对青少年网络行为的关注度与掌握程度,了解学生周边的网络环境,解决好"网瘾"的外因问题,调度各方积极因素,及时杜绝诱因与危害。

  3、个例跟踪调查:通过调查、分析、引导、前后教育对比,验证杜绝网瘾的的具体操作方法,并使其步骤化、最优化、实践化。

  (二)具体目标

  1、教师目标:

  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学习相关网络知识并及时传输给学生,认识到网络的双面性,并能把握住学生网络行为教育的关键,对学生进行多方引导,使之自主、自律、健康、合理地应用网络。探索总结出网络行为教育的有效方法与步骤并在实践中能因材施教,灵活应用。而且通过研究养成深入学生的好习惯,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家长目标:

  促使家长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孩子,配合老师正确应对网瘾问题,学习一些必要的网络知识,针对孩子的需求进行正确的引导与教育,防微杜渐,消除网瘾的诱因。

  3、学生目标:

  使学生正确认识网络,不断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杜绝网瘾,使网络成为自身丰富知识、拓展能力、健康成长的有效工具。

六、研究对象

  在校学生及家长与班主任老师

七、研究原则、方法、途径

  (一)研究原则:

  1、民主合作原则:选定两个班级,说明研究目的,与学生、家长、班主任及时沟通并取得支持与配合,力求调查内容的真实与准确,能准确反映调查目的。

  2、隐私保密原则:对学生、家长、教师分别采用单项调查发,对调查中涉及到的个人隐私内容要承诺做好保密工作,不泄露,不外传。

  3、点面结合原则:针对50名同学做一般规律性的研究与总结,对2名个例采用跟进与教育引导前后对比法,对家长与班主任采用访谈法,力求点面结合,把握住课题涉及到的主要因素与方面。

  (二)研究方法:

  1、理论学习法:掌握有关网络知识,特别是要有针对地了解和掌握与学生所关注的网络有关的知识。学习一些与网络相关的当代教育心理学,以便更好地分析和把握学生网瘾形成的心理动机。

  2、试卷调查法:形成学生及家长"学生上网状况"调查问卷,在两个专业共两个班中进行调查、分析、总结。

  3、实地走访法:走访周边网吧,了解学生上网状况及所从事的相关的网络活动内容。

  4、查阅资料法:通过网络查阅相同案例,找到摆脱网瘾成功与失败原因。

  5、个案跟进法:在学生中确定网瘾个例,与家长配合,进行跟进调查,实践、摸索、总结摆脱网瘾措施。

  (三)途径:

  1、试卷调查:针对两个班50名学生进行。

  2、试卷调查:针对10名家长进行。

  3、访谈法:针对3名班主任进行。

  4、个例跟进法:确定两个同学进行。

  5、案例比较法:通过网络相同案例比较分析。

  6、总结归纳:对材料进行定量定性分析,形成总结报告。

八、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xx年1月20日---xx年2月22日)确定研究对象,制作调查试卷,确定跟进个例,形成实施方案。加强理论学习,掌握相关网络知识与心理教育学知识。

  首先确定针对我校xx级与xx级两个班,共50名同学进行网络行为调查研究,其次针对幼师班10名同学的家长进行网络知识与家长对孩子上网状况了解程度调查,再次确定两个班的班主任李*与张*走访,进行网络知识掌握与对班级学生上网状况掌握程度及采取措施的探讨。接着确定两位学生王*与郭*进行个例跟进准备。完成开题报告与方案,制定调查问卷,走访内容。同时学习《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青少年心理学知识,查阅最近3年的全国青少年网络行为调查成果,掌握相关网络知识及心理、教育知识。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调查走访阶段(20xx年2月23日―20xx年4月30日)走访周边网吧,对学生及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及个案分阶段走访与调查。针对群体及个案进行教育管理。

  数据分析形成报告阶段(20xx年5月1日--20xx年5月15日)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形成相关专项报告,对个案跟进状况前后分析对比。对采取的教育管理措施进行分析评价。

  第三阶段:总结形成成果阶段(20xx年5月16日―20xx年6月15日):对所得材料进行整合,完善成果,形成分析报告、论文与结题报告。

九、成果表现形式

  课题以分析报告为主要成果,另外还有结题论文

十、课题研究保证条件

  1、保证课题研究时间

  学习既研究,工作既研究,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对课题的研究与落实,以保证课题顺利完成。

  2、课题经费 :自费。

第六篇: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

试析灾难性报道中出镜记者的素质要求

选题依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每当发生灾难性事件时,人民群众的信息需求往往更加高涨,政府引导凝聚人心的需求往往更加迫切与严格。在这种双重需求的情况下,电视新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电视新闻中出镜记者的作用更是显而易见,他们在前线用有效的第一手信息,用高超的报道与引导手段,为人民群众消除信息贫乏的“不确定性”,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也为抗击灾难稳定人心,凝聚力量。这就要求出镜记者要有良好的职业素养。但是,当前的出镜记者在灾难性报道中还存在较多的不足和缺点。这对于提升电视新闻直播节目的质量和水平有着负面影响。

出镜记者的职业素养和角色定位是关系到出镜效果、进而直接关系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同时,灾难性报道也是受众最为关注和最迫切须知的电视新闻内容,出镜记者在此之中的表现也直接影响着该电视节目的收视率。因而,在出镜之前,检视一下自身职业素养有否缺失并弥补差距,是非常必要的。

因此,本文针对这次地震灾难中出镜记者存在的缺点与不足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出镜记者在灾难性报道中需要哪些素质要求及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弥补以往对出镜记者在灾难性报道中的素质要求的研究之匮乏与不足,以便为今后的灾难性报道提供实践经验或参考性借鉴。同时,也为更多将来的新闻从业者提供理论依据,促进中国传媒人的整体素养的提高。

研究内容:

1:根据灾难性报道的要求及出镜记者本身的特点提出问题。

2:从汶川地震报道中分析出镜记者的现实表现及出现的问题。

2.1出镜记者的界定

2.2出镜记者的表现及问题

3:运用以对往出镜记者的素质要求的研究内容同当前地震中出镜记者的素质表现进行比较,并对有关资料研读分析,探讨出镜记者应具备的素质要求。

3.1新闻素质

3.2语言素质

3.3合作意识

3.4应对能力

3.5人文关怀

4:结合出镜记者的现实条件及自身的综合素质寻求对策及建议。

研究方法及措施:

1:文献资料法:根据已掌握的文献,查找相关书籍,利用校园网查询各类期刊,学术报告,学术会议论文,学位论文,科技档案等。

2:访谈法:根据本研究内容,对曾在电视台工作多年,具有丰富经验的指导老师进行面谈,提供指导建议,获取第一手的详实资料,从中汲取智慧。

3:经验总结法:通过对出镜记者在汶川地震中表现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研究,总结其中的共性。

研究进度:

(1)初期资料搜集:XX.3~XX.4

(2)资料整理、归类、分析:XX.4~XX.5

(3)论文初稿写作:XX.5~XX.6

(4)完成初稿,进行资料补充:XX.6~XX.7

(5)修改并完成、提交论文:XX.7~XX.3

参考文献:

[1]赵士林.突发事件与媒体报道[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XX.

[2]王小蓓.出镜记者,电视新闻的“眼”[j].现代传播,XX(6).

[3]吴燕.试析灾难性新闻报道对记者的要求[j].新闻知识,XX(12).

[4]王珩.再论新闻记者的素质和修养[j].新闻爱好者,XX(4).

[5]周玉杰,张秋颖.记者口头现场报道的思考[j].新闻传播,XX(9).

[6]陆高峰.灾难中可贵的媒体责任[j].中国记者,XX(6):36.

[7]徐`.浅析电视直播出镜记者素养[j].新闻窗,XX(6).

[9]宋晓阳.出镜记者现场报道指南[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XX.

[10]戴丽岩.出镜记者应该具备的新闻职业素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XX(11).

[11]杨勇华.浅谈出镜记者应该具备的素质[j].商情.科学教育家,XX(1).

文献综述:

在大量查阅各种资料的情况下发现:当前,对出镜记者素质要求的研究相对较多主要有《浅析电视直播出镜记者素养》、《出镜记者应该具备的新闻职业素质》、《电视出镜记者职业素养缺失探析》、《浅谈出镜记者应该具备的素质》、《我国电视新闻直播中的出镜记者素养研究》、《现场报道对记者的素质要求》、《出镜记者的职业素养》等等。通过研读、对比发现,这些文献有许多共性,其研究的内容也基本相差不大。即研究电视新闻节目中出镜记者暴露出来的问题及出镜记者要具备的相应素质。这些研究文献中,虽然对出镜记者的研究很详细,但基本都没涉及到灾难性报道中出镜记者的素质研究。

而针对在灾难性报道中出镜记者素质要求的研究可以说是少之甚少。即使有零星点滴,也仅是对其某一方面的研究,例如《灾难性报道中的人文素养》、《出镜记者的形象与修养》、《灾难性中可贵的媒体责任》、《试析灾难性新闻报道对记者的要求》等等。这些都缺乏对在灾难性报道中出镜记者素质要求的详尽研究,没有全面阐述出镜记者在灾难性报道中应该怎么做,需要怎么做。

纵观以上的文献资料可知:我国媒介从业者在对出镜记者的素质要求这方面的研究较为充分,但在对灾难性报道中出镜记者的素质要求的研究还较少;尤其在面对灾难性事件时,出镜记者需要哪些素质或措施来应对解决灾难性报道中所出现的实际问题的研究还非常缺乏。

鉴于以上对出镜记者的素质要求研究的思考,本人从中汲取精华,并结合出镜记者在汶川大地震中现场报道的表现及出现的问题,同时根据自己对《新闻学概论》(李良荣著)、《突发事件与媒体报道》(赵士林著)、《出镜记者现场报道指南》(宋晓阳著)的阅读理解,归纳总结出在灾难性报道中出镜记者应具备的素质要求,为以后记者在灾难性报道中进行更好的现场报道提供理论依据。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题目.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