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优秀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5篇)》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网可以找到更多《优秀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5篇)》。
第一篇:
一、选题意义
在中世纪,骑士在历史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是欧洲军队的主力军,在战场上所向披靡。初期的骑士精神是一种严谨的观念、道德、行为规范,但是在后期却发生了演变,变得嚣张、跋扈、凶残、狠毒。所以在文学作品中,各类批判骑士精神的作品也如雨后春笋,比如说《十字军骑士》和《唐吉可德》等。伴随着文艺复兴,人们的人文意识得到提高,骑士精神也随之瓦解。但是骑士精神曾经在欧洲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欧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点我们不可否认,那么它后期是如何演变成为众人揭竿讨伐的对象呢?我们又能从中学习到什么呢?这是本文章讨论的重点,也是本文章研究的意义所在。
二、文献综述
关于骑士精神的内涵,张晓婧和涂剑在《简析骑士精神的实质和社会条件》(2010)中提到,骑士精神的实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思想上充满了正义感;第二,英勇不怕牺牲,誓死捍卫荣誉;第三,行为动机具有功利;第四,对爱情的崇拜和追求。
关于骑士精神的演变,唐国清在《试论欧洲文学中的骑士精神》(2006)中提到,骑士精神作为欧洲的一种精神文化现象,体现了欧洲封建时代理想化的生活方式和行动规范,从中世纪武功歌到十八世纪历史小说,它始终贯穿于欧洲文学之中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演变。李菊红在《试论骑士精神在英美文学中的衍变》(2012)中提到,欧洲中世纪以来出现的骑士制度,其本质是骑士阶层以土地分封制度为基础,以基督教思想为根本思想维护封建统治的制度,而由其衍生出来的骑士精神则象征着封建贵族制度统治下人们对理想生活的希冀和理想的道德准则,随着时代的发展,骑士制度消失殆尽,骑士精神却仍然非常有价值。
三、研究方法
1.文献查阅法: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查阅,为文章提供了更多的素材。
2.总结归纳法:通过对获取资料的总结、分析和归纳,得出了有价值的思想。
3.个案分析法:通过对《十字军骑士》和《唐吉可德》文章的仔细分析,把握作者的思想精髓,为文章的撰写提供最权威的资料。
四、研究内容
文章第一部分对相关的概念进行介绍:1.骑士精神(内涵);2.发展历程(起源、发展、衰败)。
第二部分对《十字军骑士》和《唐吉可德》中的骑士精神进行分析:1.《十字军骑士》中的骑士精神;2.《唐吉可德》中的骑士精神。
第三部分分析《十字军骑士》和《唐吉可德》中对骑士精神的态度,以及产生这种态度的原因。
第四部分,文学作品对骑士精神传承的重要意义,我们应该如何从骑士精神中吸取精华,弃其糟粕。
五、参考文献
[1]张晓婧,涂剑.简析骑士精神的实质和社会条件.法制与社会,2010(22)
[2]唐国清.试论欧洲文学中的骑士精神[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3)
[3]李菊红.试论骑士精神在英美文学中的衍变[J].作家,2012(4)
[4]冯爱.浅谈英美文学中的骑士精神[J].黑河学刊,2012(11)
[5]臧兴妍,徐萍.骑士精神与骑士历史[J].百科知识,2008(13)
[6]黄钰.《堂吉诃德》“骑士梦”解读[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4)
[7]张辉莹.《堂吉诃德》与骑士文学的终结[D].山东大学,2009
[8]张丽萍.试论《堂吉诃德》与骑士文学的消亡[J].大视野,2008(8)
[9]朱伟奇.试论十字军东征对骑士精神品质的塑造与影响[J].唐都学刊,2004(4)
第二篇: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一、毕业论文选题的原则
毕业论文选题一般要求满足以下原则:
①开拓性:前人没有专门研究过或虽已研究但尚无理想的结果,有待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或是学术界有分歧,有必要深入研究探讨的问题;
②先进性:硕士毕业论文要有新的见解,博士毕业论文要做出创造性成果;
③成果的必要性:所选课题应有需要背景,针对实际的和科学发展的需要,即应有实际效益或学术价值;
④成果的可能性:课题的内容要有科学性,难易程度和工作量要适当,充分考虑到在一定时间内获得成果的可能性。
以上要求说明,毕业论文题目不是给定的,而是研究出来的,只有在对所研究领域的过去、现在的研究资料等信息进行全面把握、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才能够确立满足以上“四性”要求的选题,从而为完成高质量的毕业论文奠定坚实的基础。无论是结合导师已有科研任务的选题,还是自选课题,选题之前的“信息积累”与“发现问题”均是研究生所必须经历的过程,尽管导师已完成了以上过程,但导师并不能替代研究生,这就是研究生学习、研究的独立性要求。
二、开题报告的内容与撰写要求
开题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题目、立论依据(毕业论文选题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案(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过程、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创新点)、条件分析(仪器设备、协作单位及分工、人员配置)等。
1开题报告――毕业论文题目
题目是毕业论文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要求:
①准确、规范。要将研究的问题准确地概括出来,反映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反映出研究的性质,反映出实验研究的基本要求――处理因素、受试对象及实验效应等。用词造句要科学、规范。
②简洁。要用尽可能少的文字表达,一般不得超过20个汉字。
2开题报告――毕业设计立论依据
开题报告中要考虑:
①毕业论文的选题目的与意义,即回答为什么要研究,交代研究的价值及需要背景。一般先谈现实需要――由存在的问题导出研究的实际意义,然后再谈理论及学术价值,要求具体、客观,且具有针对性,注重资料分析基础,注重时代、地区或单位发展的需要,切忌空洞无物的口号。
②国内外研究现状,即文献综述,要以查阅文献为前提,所查阅的文献应与研究问题相关,但又不能过于局限。与问题无关则流散无穷;过于局限又违背了学科交叉、渗透原则,使视野狭隘,思维窒息。所谓综述的“综”即综合,综合某一学科领域在一定时期内的研究概况;“述”更多的并不是叙述,而是评述与述评,即要有作者自己的独特见解。要注重分析研究,善于发现问题,突出选题在当前研究中的位置、优势及突破点;要摒弃偏见,不引用与导师及本人观点相悖的观点是一个明显的错误。综述的对象,除观点外,还可以是材料与方法等。
此外,文献综述所引用的主要参考文献应予著录,一方面可以反映作者立论的真实依据,另一方面也是对原著者创造性劳动的尊重。
3开题报告――毕业设计研究方案
开题报告中要考虑:
①研究的目标。只有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才能保证具体的研究方向,才能排除研究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干扰。
②研究的内容。要根据研究目标来确定具体的研究内容,要求全面、详实、周密,研究内容笼统、模糊,甚至把研究目的、意义当作内容,往往使研究进程陷于被动。
③研究的方法。选题确立后,最重要的莫过于方法。假如对牛弹琴,不看对象地应用方法,错误便在所难免,相反,即便是已研究过的课题,只要采取一个新的视角,采用一种新的方法,也常能得出创新的结论。
④研究的过程。整个研究在时间及顺序上的安排,要分阶段进行,对每一阶段的起止时间、相应的研究内容及成果均要有明确的规定,阶段之间不能间断,以保证研究进程的连续性。
⑤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对可能遇到的最主要的、最根本的关键性困难与问题要有准确、科学的估计和判断,并采取可行的解决方法和措施。
⑥创新点。要突出重点,突出所选课题与同类其他研究的不同之处。
4开题报告――毕业设计条件分析
突出仪器设备等物质条件的优势。明确协作单位及分工,分工要合理,明确各自的工作及职责,同时又要注意全体人员的密切合作。提倡成立导师组,导师组成员的选择要充分考虑课题研究的实际需要,要以知识结构的互补为依据。
以上就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之构成要素的撰写进行了简要的介绍。要写好开题报告,除了掌握必要的开题报告的写法之外,笔者认为,思想上一定高度重视,平时要勤动笔,并善于学习借鉴他人开题报告的优点。(选自:《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4、9,原文:“撰写研究生开题报告的技巧与方法”作者:张红)
开题报告写作规范
一、开题报告的写作应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2、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3、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
4、研究工作进度;
5、主要参考文献。
二、开题报告的排版要求:
封面为四号宋体,正文为小四号宋体,页边距为左3cm,右2、5cm,上下各2、5cm,标准字间距,标准行间距,页面统一采用a4纸。
三、开题报告的字数要求:
正文字数不得少于3000字。
设计策划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设计计划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它研究的是如何保证设计的优良度和高效性,以及如何指导设计的展开。在设计需要科学计划这一概念已成为现代设计界共识的情况下,我国业界内部对设计计划学的认识与研究,还没有跟上设计发展需要的步伐。针对我国设计教育现状,本书将就该学科的教学方面,提出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设计计划方法。以期为设计类学生深入理解设计,更好地掌握设计的方法提供必要的指导。
四、学术价值分析
1、选题依据
计划在今天已逐渐成为一门显学,大至国家事务,小至个人日常生活,社会各个领域都离不开计划,各类大大小小的成功项目,很大程度上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导入,实施了相应的计划活动。计划学的兴起是知识经济时代资源整合化的大势所趋。而反映到艺术设计学的领域,我们可以发现,计划同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如何设计,如何保证优良的设计,这都需要科学的调查研究,需要精准的分析定位,需要详实的设计依据,需要合理的组织安排,这些与我们通常理解的形式,风格的赋予层面的“设计”相异而相成的工作,就是设计计划的内容。而如何正确进行设计计划,存在着一个方法论的问题。在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成为当前学术主流的大环境下,设计计划应该可以打通各设计专业间的藩篱,为取得成功的设计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上的支持。
在设计先进国家,对设计计划方面已有一定程度的研究。尤其在设计方法研究方面,已取得比较成熟的结果,出现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如技术预测法,科学类比法,系统分析设计法,创造性设计法,逻辑设计法,信号分析法,相似设计法,模拟设计法,有限元法,优化设计法,可靠性设计法,动态分析设计法,模糊设计法等。这些方法侧重于不同的专业设计方向,而设计计划面临不同设计专业,更需要的是一种整合的灵活的解决问题的计划方法。这就需要我们针对计划自身的学科特点,从现有的成型的方法群中进行提炼,总结出一套适应现在情况的设计计划方法来。
2、创新性及难度
本文将参考管理决策方法与相关设计方法研究的成果,试图寻找一套对于我国设计师来说,明确可行的跨专业设计计划的方法体系。
本文致力于从简明实效的角度,为设计计划人员提供易于操控,而且便于和各个专业设计师进行沟通、交流的方法。要求该方法不仅对专业设计团队的计划环节有用,对个体设计人员的的设计工作也应具有指导作用。这就需要针对我国设计现状,从国内外各学科领域名目众多的相关方法中进行精心挑选,合理安排,科学综合的处理,创造出一套高效的计划方法来。虽然国外的相关成果业已成熟,但如何在众多不同侧重角度的方法中总结出理想的计划方法,需要我们对所有已知方法深入地认识和理解,同时明了我们设计各专业的工作规律,以期做到跨专业的有效性。
本文具有一定的难度。首先在对计划的理论性分析与研究中,需要树立对计划的正确理解与认识,进而廓清设计计划的概念。接着将在设计计划方法论层面的研究上,对设计计划及其方法论进一步阐述。鉴于国内现在并没有对设计计划有深入的的系统的研究,该书内容基本上属此方面问题的首次讨论,面临着缺乏大量相关经验及理论借鉴的景况,所以需要作者在目前积累的实践性资料和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中加以总结与深化。
本文最大的难度在于资料的搜集上,国内相关资料匮乏且本方向的研究缺乏交流的气候,而由于我院互联网情报系统的不完善和出于对技术保密的考虑,也很难从互联网上得到理想的资料。作者只能从书店,图书馆和其他专业的老师和同学手中求取所需要的信息。当然本研究方向的直接信息是很缺少的,更多是从其它方向的研究成果中搜集所需要的信息资料。方法的研究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课题,也需要从很多领域进行比较分,探索总结。而从一个学科到另一个学科的跳跃性研究,需要迅速转换思维及反复调整视点,这也对作者的思维技能,思考方式,学术视野及知识积累等方面的研究素质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3、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由于国际设计交流间的局限和我国设计界的特殊情况,尤其是国内设计教育上的某种封闭性和滞后性,我国业界对设计计划方法的认知尚不够深入,还缺乏一套完整的,在教学和实践中简明且易于操作的设计计划方法。经初步调查,当前学界内仅有的几本相关著作,也仅限于对西方某些设计方法与程序的简单的介绍,没有很专业地从计划的层面进行系统阐述,而市场上连篇累牍的相关书籍主要是从市场营销和工商管理方面着手,对设计类诸专业的设计计划,并不具备现实指导作用。所以亟待有这么一套专业性较强的设计计划方法及其论著出现。在某种程度上,本书的出现将对设计计划这一门新兴学科,起到填补教学用书空白的作用。而从技术的角度而言,本书的完成也有相当的可行性,在分院近几年来的设计策划课程的教学中,已为之积累了大量新鲜的实践性,经验性资料。而分院的教育架构,亦为这个跨专业的研究项目做好了充分的人力物力资源上的准备。
第三篇:开题报告中要考虑
① 研究的目标。只有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才能保证具体的研究方向,才能排除研究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干扰。
② 研究的内容。要根据研究目标来确定具体的研究内容,要求全面、详实、周密,研究内容笼统、模糊,甚至把研究目的、意义当作内容,往往使研究进程陷于被动。
③ 研究的方法。选题确立后,最重要的莫过于方法。假如对牛弹琴,不看对象地应用方法,错误便在所难免,相反,即便是已研究过的课题,只要采取一个新的视角,采用一种新的方法,也常能得出创新的结论。
④ 研究的过程。整个研究在时间及顺序上的安排,要分阶段进行,对每一阶段的起止时间、相应的研究内容及成果均要有明确的规定,阶段之间不能间断,以保证研究进程的连续性。
⑤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对可能遇到的最主要的、最根本的关键性困难与问题要有准确、科学的估计和判断,并采取可行的解决方法和措施。
⑥ 创新点。要突出重点,突出所选课题与同类其他研究的不同之处。
第四篇: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选题的意义及研究状况:
21世纪是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世纪,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信息化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信息技术教育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也成了新的时代课题。而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和关键,因此,现代化教育对幼儿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何克抗认为:教师的信息素养“应当是与‘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和信息利用’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实际能力。其中:①信息获取,包括信息发现、信息采集与信息优选;②信息分析,包括信息分类、信息综合、信息查错与信息评价;③信息加工,包括信息的排序与检索、信息的组织与表达、信息的存储与变换以及信息的控制与传输等;④信息利用,包括如何有效地利用信息来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这就要求幼儿教师不断加强学习,与时俱进,在掌握相应的幼儿教育方法和手段的同时,掌握一些现代教育技术知识,提升信息素养,完善自身,适应时代的要求,促进我国幼教事业的发展。
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和思路:
主要内容:
引言:现代化教育对教师信息素养提出要求
一、 信息素养的及幼儿教师信息素养
(一) 信息素养的概念
(二) 教师的基本信息素养
(三) 幼儿园教师信息素养的目标
二、 幼儿教师信息素养问题
(一) 分析调查问卷
(二) 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
(三) 对幼儿教师信息素养问题的分析
三、 对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的讨论
(一) 提高幼儿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策略、途径
(二) 对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提出建设性意见
(三) 对现今的教师整体教育现状进行反思
研究方法:文献调查、实地观察、问卷调查、访谈等
思路:通过对现代化教育环境下幼儿园教师信息素养的调查了解,分析幼儿园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根据现代化教育的要求及幼儿园的教学特点,提出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的要求及培养意见。
准备情况(查阅过的文献资料及调研情况,现有仪器、设备情况、已发表或撰写的相关文章等):
[1]李宏飞.信息素养概念比较及培养[J].现代科技,20xx,(8).
[2]王玉明.试论教师信息素养及其培养[J].电化教育研究,20xx,(2).
[2]郭连锋,王红利.论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之培养[J].现代教育技术,20xx,(3).
[3]成维莉,周彩英.论信息时代教师的信息素养及其提高[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5).
[4]雷德权,唐永葆.创新教育呼唤高素质的教师[J].当代教育论坛,20xx,(5).
[5]钟志贤.关于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状况的调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xx,(1).
[6]张成光. 基于潍坊市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状况的调查及培训建议[J]. 中小学教师培训,20xx,(11).
[7]潘丽芳,龚一鸣等.关于《基于互联网的中小幼教师继续教育研究》的调查报告[J]. 中国电化教育,20xx,(5).
[8]钟志贤.素质教育进行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xx.
[9]何克抗,李文光.教育技术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10]庞丽娟.教师与儿童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11]王坚红.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1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xx
[13]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EB/OL].
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info11037.html,20xx-08-23.
总体安排和进度(包括阶段性工作内容及完成日期):
1、20xx年12月5日 参加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会,确定论文题目
2、20xx年12月2日-20xx年12月6日 准备完成开题报告书
3、20xx年12月7日-20xx年12月12日 完成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书
4、20xx年12月15日-20xx年3月10日 完成毕业论文初稿
5、20xx年3月10日-20xx年4月10日 修改论文初稿,并完成最终定稿
6、20xx年4月11日-20xx年4月20日 进行毕业论文评审
指导教师意见(研究的意义、创新点、前期基础工作、存在的难点和困难、建议等):
本论文选题科学,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信息技术也开始渗透到幼儿园之中,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前期已在安师大附幼作了一些调查,查阅了相关文献资料,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已比较明确。存在的难点是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建议加大问卷数量,扩大调查范围。
指导教师签名: 20xx 年12 月24 日
学院选题指导组意见:
学院选题指导组组长签名: 年 月 日
第五篇: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顺丰速运公司入职培训分析
学生姓名: 徐建锋
学 号: 1102070148
专 业: 人力资源管理
班 级: 人力1101
指导教师: 赵 路
填写说明
1.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及所在系审查后生效。
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或按教务处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可从教务处网址上下载)打印,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开题报告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3.开题报告的内容要求:
(1)论题、背景和意义。学生应对论题、选题的出发点、相关背景情况、理论和现实需求、研究成果可能具有的学术意义和应用价值做出简要分析、说明。
(2)研究基础。学生应对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准备情况、参与学术研究情况、已发表论文或已完成相关研究情况等做出说明。
(3)研究内容。学生应对所研究问题的研究范围、学术渊源、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和研究动态、研究要点、可能涉及的相关领域和问题、拟采用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及其对本论题的适用情况、论文主体框架等做出明确说明,对于课题直接相关的已有成果的基本情况,特别是对已有成果存在的不足和研究空间,做出分析和判断,对可能达到的学术目标做出预测。
(4)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5)研究计划。学生应根据自己所确定的论题制订比较详细的研究计划和工作日程。
4.该报告由学生所在二级学院保存。
5. 若有关内容所留空间不够,可另加附页。
1.论题、背景和意义 (1) 论题 顺丰速运公司入职培训分析 (2) 背景 随着新技术革命的飞速发展 ,生产方式向提高产品中智力和信息含量的方向转 变 ,人力资本的存量不断增大,人在生产总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日益增强。世界经济格 局一体化条件下的国际经济竞争将主要表现为技术竞争 ,而作为科学技术载体的人 力资源 ,必将是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依托。 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一个国家提高综合 国力、发展经济的关键因素 ,是社会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 及时、 规范、 全面的新员工入职培训是人力资源管理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目前,中国有 80% 以上的企业对新员工进行入职培训,但由于认识上的误区和执行 上的问题,使得很多企业虽然下大力气进行了入职培训,却未收到预期效果。如何探 索出一条适合自己企业模式的新员工入职培训,为企业培训出真正的“合格品”,才 有利于员工在走上工作岗位后成为“优秀品”,让入职培训效果事半功倍。 (3) 意义 人力资源作为
生产要素中最活跃的、最关键的要素 ,已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 视。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 ,许多国家发展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 ,人力资源的有效 开发和利用是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源泉。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人力资 源已成为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源泉。 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一个国家提 高国际竞争力和繁荣经济的关键因素, 而新员工则为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带来新鲜 血液。 新员工入职培训是企业将新员工由“社会人”转化为“企业人”的重要手段。目 前,中国的企业对新员工进行入职培训,由于认识上的误区和执行中的问题,使得新 员工入职培训流于形式化, 达不到预期效果。以顺丰速运对企业新员工的入职培训进 行简要分析,加强对新员工入职培训的重视、建立完善的新员工入职培训体系、明确 新员工入职培训各方的职责、挑选优秀的培训讲师、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进行 学习效果反馈评估等。 此文章是笔者根据自身在顺丰速运长安点部实习经历所得,在实习工程中,结合 自身情况和长安点部实际情况及顺丰速运新员工入职培训现状,利用调查问卷,访谈 法等提出顺丰速运新员工入职培训存在的问题, 针对顺丰速运新员工入职培训现状所 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和措施。
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
2. 研究基础 新员工入职培训工作发展至今,已经经历了近百年漫长的历程。它作为员工培训 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培训理论的发展而发展,已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片面 到全面,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美国人泰罗和吉尔布雷斯等最先强调培训的意义,主张 以规范性操作来取代过去工人的经验性操作, 推行标准操作法并按照这种标准方法来 培训工人。开始了新员工的技能培训。 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梅奥发现:人是“社会人”,不能单靠支付工资 来调动积极性,员工的士气、工作满足感、能够被赏识同样是影响劳动生产率的重要 因素。这个发现为新员工入职培训增添了重要内容。 二战后,培训成为一门职业,有人专门从事新员工入职培训。在加强对新员工知 识、技能培训的同时,也越来越重要视对新员工素质的培训。 1943 年,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可以分为 5 个层次,这 5 种需要是 按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的, 只有在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才去满足更高层次的 需求。这个理论使新员工入职培训的内容进一步深化和拓展。20 世纪 50 年代,赫兹 伯格把影响人的行为的各种因素分为“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两类。 这个理论给 新员工入职培训提出了更
高的要求。20 世纪 50 年代后期,道格拉斯提出人性假设的 X 理论、Y 理论。这个理论使新员工入职培训与员工上岗后的其它培训紧密地联系起 来了。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培训理论开始研究管理者的领导作风与员工工作之间的 关系。 这一时期的培训理论更加系统化,入职培训的对象也从一般工人扩展到管理人 员。对新员工入职培训,特别是对管理人员的入职培训提出了新的目标。 至此, 国外的培训理论已淅趋完善,而国内的培训实务与培训理论研究还处于不 成熟阶段。进入 21 世纪后,我国企业对员工的培训,尤其对新员工的入职培训日渐 重视。 以上是一些文献资料中关于培训相关的理论, 将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