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硕士开题报告没过(合集)》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网可以找到更多《硕士开题报告没过(合集)》。
第一篇:硕士开题报告
[篇一: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
一、简述
设计计划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边缘学科,它研究的是如何保*设计的优良度和高效*,以及如何指导设计的展开。在设计需要科学计划这一概念已成为现代设计界共识的情况下,我国业界内部对设计计划学的认识与研究,还没有跟上设计发展需要的步伐。针对我国设计教育现状,本书将就该学科的教学方面,提出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设计计划方法。以期为设计类学生深入理解设计,更好地掌握设计的方法提供必要的指导。
二、学术价值分析
1、选题依据
计划在今天已逐渐成为一门显学,大至国家事务,小至个人日常生活,社会各个领域都离不开计划,各类大大小小的成功项目,很大程度上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导入,实施了相应的计划活动。计划学的兴起是知识经济时代资源整合化的大势所趋。而反映到艺术设计学的领域,我们可以发现,计划同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如何设计,如何保*优良的设计,这都需要科学的调查研究,需要精准的分析定位,需要详实的设计依据,需要合理的组织安排,这些与我们通常理解的形式,风格的赋予层面的“设计”相异而相成的工作,就是设计计划的内容。而如何正确进行设计计划,存在着一个方法论的问题。在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成为当前学术主流的大环境下,设计计划应该可以打通各设计*间的藩篱,为取得成功的设计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上的支持。
在设计先进国家,对设计计划方面已有一定程度的研究。尤其在设计方法研究方面,已取得比较成熟的结果,出现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如技术预测法,科学类比法,系统分析设计法,创造*设计法,逻辑设计法,信号分析法,相似设计法,模拟设计法,有限元法,优化设计法,可靠*设计法,动态分析设计法,模糊设计法等。这些方法侧重于不同的*设计方向,而设计计划面临不同设计*,更需要的是一种整合的灵活的解决问题的计划方法。这就需要我们针对计划自身的学科特点,从现有的成型的方法群中进行提炼,总结出一套适应现在情况的设计计划方法来。
2、创新*及难度
本文将参考管理决策方法与相关设计方法研究的成果,试图寻找一套对于我国设计师来说,明确可行的跨*设计计划的方法体系。
本文致力于从简明实效的角度,为设计计划人员提供易于*控,而且便于和各个*设计师进行沟通、交流的方法。要求该方法不仅对*设计团队的计划环节有用,对个体设计人员的的设计工作也应具有指导作用。这就需要针对我国设计现状,从国内外各学科领域名目众多的相关方法中进行精心挑选,合理安排,科学综合的处理,创造出一套高效的计划方法来。虽然国外的相关成果业已成熟,但如何在众多不同侧重角度的方法中总结出理想的计划方法,需要我们对所有已知方法深入地认识和理解,同时明了我们设计各*的工作规律,以期做到跨*的有效*。
本文具有一定的难度。首先在对计划的理论*分析与研究中,需要树立对计划的正确理解与认识,进而廓清设计计划的概念。接着将在设计计划方法论层面的研究上,对设计计划及其方法论进一步阐述。鉴于国内现在并没有对设计计划有深入的的系统的研究,该书内容基本上属此方面问题的首次讨论,面临着缺乏大量相关经验及理论借鉴的景况,所以需要作者在目前积累的实践*资料和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中加以总结与深化。
本文最大的难度在于资料的搜集上,国内相关资料匮乏且本方向的研究缺乏交流的气候,而由于我院互联网情报系统的不完善和出于对技术保密的考虑,也很难从互联网上得到理想的资料。作者只能从书店,图书馆和其他*的老师和同学手中求取所需要的信息。当然本研究方向的直接信息是很缺少的,更多是从其它方向的研究成果中搜集所需要的信息资料。方法的研究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课题,也需要从很多领域进行比较分,探索总结。而从一个学科到另一个学科的跳跃*研究,需要迅速转换思维及反复调整视点,这也对作者的思维技能,思考方式,学术视野及知识积累等方面的研究素质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3、研究方案的可行*和合理*
由于*设计交流间的局限和我国设计界的特殊情况,尤其是国内设计教育上的某种封闭*和滞后*,我国业界对设计计划方法的认知尚不够深入,还缺乏一套完整的,在教学和实践中简明且易于*作的设计计划方法。经初步调查,当前学界内仅有的几本相关著作,也仅限于对西方某些设计方法与程序的简单的介绍,没有很*地从计划的层面进行系统阐述,而市场上连篇累牍的相关书籍主要是从市场营销和工商管理方面着手,对设计类诸*的设计计划,并不具备现实指导作用。所以亟待有这么一套**较强的设计计划方法及其论著出现。在某种程度上,本书的出现将对设计计划这一门新兴学科,起到填补教学用书空白的作用。而从技术的角度而言,本书的完成也有相当的可行*,在分院近几年来的设计策划课程的教学中,已为之积累了大量新鲜的实践*,经验*资料。而分院的教育架构,亦为这个跨*的研究项目做好了充分的人力物力资源上的准备。
4、预期成果
本书预期字数为12万字,分为理论与方法两大版,仅阐述设计计划的相关内容,更重要是推出设计计划的概念与方法。所涉及范围主要包括管理学,决策学,认识论,方法论,创造学,心理学,行为组织学,人类学,社会学,设计学,史学等诸多学科领域,最终将完成一本集科学有效的方法程序,大量生动案例及实际*作指导于一身的,具有教学指导作用的*书籍。现在本书工作已大致完成资料收集阶段任务,在下阶段三个月的时间内,我将就所收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完成方法程序的完善工作。
附一。全书基本构架
设计有序——设计计划学方法研究
前言
一、思维的奥秘
1、神奇教练的解决之道
2、全脑运动——人脑思维的奥秘
3、理*思维程序化
4、日常生活中的思维程序
二、设计有序
1、系统设计系统——浅析设计
2、设计有序——设计计划学的兴起
a、设计计划学的需要
b、设计计划学的发展与前景
c、设计计划学的角*
3、设计计划方法论
4、steptostep——计划的展开(全书之重)
5、一起来吧(具体案例)
6、计划书
a、*作方案书的要求
b、实施方案书的要求
c、计划书的构成
d、计划书的表现技法
7、*般武器——计划工具介绍
三、计划从身边做起
a、处处留心皆学问——-以窥视来训练
b、排除确信无疑的定论
c、要有追根究底的精神
d、培养有效运用分配时间的能力
后记
附二、参考书目(仅列二十条)
……
[篇二:公共管理硕士开题报告]
一、论文名称、课题来源、选题依据
论文名称: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与评估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课题来源:单位自拟课题或省*下达的研究课题
选题依据:
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是企业技术创新决策的前提和依据。通过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可以使企业对未来的技术发展水平及其变化趋势有正确的把握,从而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以减少技术创新决策过程中的主观*和盲目*。只有在正确把握技术创新发展方向的前提下,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才能沿着正确方向开展,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才能得到不断加强。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商业中,企业的技术创新决定着企业生存和发展、前途与命运,为了确保技术创新工作的正确*,企业对技术创新的预测和评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现有的技术创新预测方法可分为趋势外推法、相关分析法和专家预测法三大类。
(1)趋势外推法。指利用过去和现在的技术、经济信息,分析技术发展趋势和规律,在分析判断这些趋势和规律将继续的前提下,将过去和现在的趋势向未来推演。生长曲线法是趋势外推法中的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技术创新预测方法,美国生物学家和人口统计学家raymondpearl提出的pearl曲线(数学模型为:y=l∕[1+a?exp(-b·t)])及英国数学家和统计学家gompertz提出的gompertz曲线(数学模型为:y=l·exp(-b·t))皆属于生长曲线,其预测值y为技术*能指标,t为时间自变量,l、a、b皆为常数。ridenour模型也属于生长曲线预测法,但它假定新技术的成长速度与熟悉该项技术的人数成正比,主要适用于新技术、新产品的扩散预测。
(2)相关分析法。利用一系列条件、参数、因果关系数据和其他信息,建立预测对象与影响因素的因果关系模型,预测技术的发展变化。相关分析法认为,一种技术*能的改进或其应用的扩展是和其他一些已知因素高度相关的,这样,通过已知因素的分析就可以对该项技术进行预测。相关分析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导前-滞后相关分析、技术进步与经验积累的相关分析、技术信息与人员数等因素的相关分析及目标与手段的相关分析等方法。
(3)专家预测法。以专家意见作为信息来源,通过系统的调查、征询专家的意见,分析和整理出预测结果。专家预测法主要有:专家个人判断法、专家会议法、头脑风暴法及德尔菲法等,其中,德尔菲法吸收了前几种专家预测法的长处,避免了其缺点,被认为是技术预测中最有效的专家预测法。
趋势外推法的预测数据只能为纵向数据,在进行产品技术创新预测时,只能利用过去的产品技术*能这一个指标来预测它的随时间的发展趋势,并不涉及影响产品技术创新的科技、经济、产业、市场、社会及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在现代商业经济中,对于产品技术发展的预测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产品过去技术*能指标按时间的进展来类推,而应系统综合地考虑现代商业中其他因素对企业产品技术创新的深刻影响。相关分析法尽管可同时按横向数据和纵向数据来进行预测,但由于它是利用过去的历史数据中的某些影响产品技术创新的因素求出的具体的回归预测式,而所得到的回归预测模型往往只能考虑少数几种主要影响因素,略去了许多未考虑的因素,所以,所建模型对实际问题的表达能力也不够准确,预测结果与实际的符合程度也有较大偏差。专家预测法是一种定*预测方法,依靠的是预测者的知识和经验,往往带有主观*,难以满足企业对技术创新预测准确度的要求。以上这些技术创新预测技术和方法为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为企业技术创新的预测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但在新的经济和市场环境下,技术创新预测的方法和技术应有新的丰富和发展,以克服自身的不足,更进一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和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先进的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
目前,在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评估中,一般只考虑如下四个方面的因素:(1)技术的先进*、可行*、连续*;(2)经济效果;(3)社会效果;(4)风险*,在对此四方面内容逐个分析后,再作综合评估。在综合评估中所用的方法主要有:delphi法(专家法)、ahp法(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估法、决策树法、战略方法及各种图例法等,但技术创新的评估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其中存在着广泛的非线*、时变*和不确定*,同时,还涉及技术、经济、管理、社会等诸多复杂因素,目前所使用的原理和方法,难以满足企业对技术创新评估科学*的要求。关于技术创新评估的研究,在我国的历史还不长,无论是指标体系还是评估方法,均处于研究之中,我们认为目前在企业技术创新评估方面应做的工作是:(1)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技术创新评估指标体系;(2)建立一种适应于多因素、非线*和不确定*的综合评估方法。
这种情况下,神经网络技术就有其特有的优势,以其并行分布、自组织、自适应、自学习和容错*等优良*能,可以较好地适应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这类多因素、不确定*和非线*问题,它能克服上述各方法的不足。本项目以bp神经网络作为基于多因素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构建的基础,bp神经网络由输入层、隐含层和输出层构成,各层的神经元数目不同,由正向传播和反向传播组成,在进行产品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时,从输入层输入影响产品技术创新预测值和评估值的n个因素信息,经隐含层处理后传入输出层,其输出值y即为产品技术创新技术*能指标的预测值或产品技术创新的评估值。这种n个因素指标的设置,考虑了概括*和动态*,力求全面、客观地反映影响产品技术创新发展的主要因素和导致产品个体差异的主要因素,尽管是黑匣子式的预测和评估,但事实*它自身的强大学习能力可将需考虑的多种因素的数据进行融合,输出一个经非线*变换后较为精确的预测值和评估值。
据文献查阅,虽然在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的现有原理和方法的改进和完善方面有一定的研究,如文献[08]、[09]、[11]等,但尚未发现将神经网络应用于技术创新预测与评估方面的研究,在当前产品的市场寿命周期不断缩短、要求企业不断推出新产品的经济条件下,以神经网络为基础来建立产品技术创新预测与评估模型,是对技术创新定量预测和评估方法的有益补充和完善。
三、论文预期成果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本项目研究的理论意义表现在:(1)探索新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技术,丰富和完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方法体系;(2)将神经网络技术引入技术创新的预测和评估,有利于推动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方法的发展。
本项目研究的应用价值体现在:(1)提供一种基于多因素的技术创新定量预测技术,有利于提高预测的正确*;(2)提供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综合评估方法,有利于提高评估的科学*;(3)为企业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工作提供新的方法论和实用技术。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研究目标:
以bp神经网络模型为基础研究基于多因素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并建立科学的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及设计相应的模型计算方法,结合企业的具体实际,对指标和模型体系进行实*分析,使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实用价值。
研究内容:
1、影响企业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佑的相关指标体系确定及其量化和规范化。从企业的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两个方面入手,密切结合电子商务和知识经济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系统综合地分析影响产品技术创新的各相关因素,建立科学的企业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并研究其量化和规范化的原则及方法。
2、影响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各相关指标的相对权重确定。影响技术创新发展和变化各相关因素在输入预测和评估模型时,需要一组决定其相对重要*的初始权重,权重的确定需要基本的原则作支持。
3、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研究。根据技术创新预测的特点,以bp神经网络为基础,构建基于多因素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
4、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计算方法设计。根据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的基本特点,设计其相应的计算方法。
5、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学习样本设计。根据相关的历史资料,构建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的学习样本,对预测和评估模型进行自学习和训练,使模型适合实际情况。
6、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技术的实*研究。以一般企业的技术创新预测与评估工作为背景,对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技术进行实*研究。
创新点:
1、建立一套基于电子商务和知识经济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目前,在技术创新的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方面,一种是采用传统的指标体系,另一种是采用国外先进国家的指标体系,如何结合我国实际当前经济形势,参考国外先进发达国家的研究工作,建立一套适合于我国企业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此为本研究要做的首要工作,这是一项创新。
2、研究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及其计算方法。神经网络技术具有并行分布处理、自学习、自组织、自适应和容错*等优良*能,能较好地处理基于多因素、非线*和不确定*预测和评估的现实问题,本项目首次将神经网络技术引入企业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这也是一项创新。
五、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技术路线的可行*论*
1、重视系统分析。以系统科学的思想为指导来分析影响企业技术创新发展和变化的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并研究影响因素间的内在联系,确定其相互之间的重要度,探讨其量化和规范化的方法,将国外先进国家的研究成果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立我国企业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的指标体系。
2、重视案例研究。从国内外技术创新预测与决策成功和失败的案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归纳和总结出具有共*的东西,探索技术创新预测与宏观因素与微观因素之间的内在关系。
3、采用先简单后复杂的研究方法。对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的研究,先从某一行业出发,定义模型的基本输入因素,然后,逐步扩展,逐步增加模型的复杂度。
4、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研究工作与具体企业的技术创新实际相结合,进行实*研究,在实践中丰富和完善,研究出具有科学*和实用*的成果。
六、开展研究已具备的条件、可能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及解决措施
本人长期从事市场营销和技术创新方面的研究工作,编写出版了和等有关著作,发表了“企业技术创新与营销管理创新”、“企业技术创新与营销组织创新”及“企业技术创新与营销观念创新”等与技术创新相关的学术研究论文,对企业技术创新的预测和评估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也从事过企业产品技术创新方面的策划和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与许多企业有密切的合作关系,同时,对神经网络技术也进行过专门的学习和研究,所以,本项目研究的理论基础、技术基础及实验场所已基本具备,能顺利完成本课题的研究,取得预期的研究成果。
七、论文研究的进展计划
2003、07-2003、09:完成论文开题。
2003、09-2003、11:影响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的指标体系研究及其量化和规范化。
2003、11-2004、01: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的构建。
2004、01-2004、03: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计算方法研究。
2004、03-2004、04: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体系的实*研究。
2004、04-2004、06:完成论文写作、修改定稿,准备答辩。
主要参考文献:
[01]傅家骥、仝允桓等。技术创新学。*: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02]吴贵生。技术创新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03]柳卸林。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04]赵志、陈邦设等。产品创新过程管理模式的基本问题研究。管理科学学报。2000/2、
[05]王亚民、朱荣林。风险投资项目ecv评估指标与决策模型研究。风险投资。2002/6
[06]赵中奇、王浣尘、潘德惠。随机控制的极大值原理及其在投资决策中的应用。控制与决策。2002/6
[07]夏清泉、凌婕。风险投资理论和政策研究。*商务研究。2002/5
[08]陈劲、龚焱等。技术创新信息源新探。*软科学。2001/1、pp86-88
[09]严太华、张龙。风险投资评估决策方法初探。经济问题。2002/1
[10]苏永*、李湛。风险投资决策问题的系统分析。学术研究。2001/4
[11]孙*。企业产品开发的评价模型及方法研究。*管理科学。2002/4
[12]诸克*、杨久西、匡益*。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石油勘探有利*综合评价。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2/4
[13]杨力。基干bp神经网络的城市房屋租赁估价系统设计。
[篇三:教育硕士开题报告范文]
(一)研究背景
党的*在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时,提出了建设更加*的社会的重要目标。十六届四中全会又进一步提出了构建*社会的任务,胡*同志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社会,应该是*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相处的社会。①
高校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担负着培养人才、传播知识、服务社会的任务,为建设*社会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另一方面,高校自身的*建设和发展,也就是*校园的构建,已经成为高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又是建设*校园的关键,所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亦成为*社会建设的重要部分。
教育部在2010年颁布了,在该纲要中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加快创建世界 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的步伐,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形成一批世界一流学科,产生一批*领先的原创*成果,为提升我国综合国力贡献力量。”②高校要完成培养社会主义*、创造世界一流和高水平的大学的艰巨任务,就不能忽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因为,“大学文化是大学发展过程中积淀的精神财富,蕴涵了大学的灵魂和精髓,是大学生存、延续、发展的支柱和根基所在,体现着大学的形象和综合实力。”③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先进文化的代表,它既继承和宣扬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又高举时代的旗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推动社会变革和进步。
2004年10月,***在中提出:“要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的校园文化”的指示①。2004年12月,教育部、共青团*在中强调指出,高等学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实现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重要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5年1月,胡**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大力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的校园文化,广泛开展丰富多*、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活动,把德育和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②
为贯彻落实上述文件,本文从国内外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特点的对比入手,从理论和实践方面阐述了建设*高校校园文化对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并提出建设*高校校园文化的具体措施,以达到全面提升校园文化主体素质,推动高校全面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二)研究意义
1、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可以对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情况进行深刻总结
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非常重视大学教育,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但是这些年来,用钱学森老先生的问题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还存在着不足和一些扭曲现象,所以,我们要深刻总结以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经验,对那些陈旧的、不合时宜的校园文化进行改革,对那些扭曲的现象进行分析并加以排除,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建设出符合我国国情的*的高校校园文化。
2、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可以优化高校育人环境,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高校校园是有着高素质、高学历的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和生活的地方,一个*的校园文化环境可以对学校里的师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构建*的校园文化环境,利用浓厚的校园文化来对大学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促进其健康成长。
3、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可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高校校园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一方面受到社会大众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影响着社会文化。所以,建设*高校校园文化,可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进而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社会。
(三)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与调查研究综合法。本文是在查阅、借鉴、吸收有关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已有理论和实践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深入高校校园进行调查研究、观察了解情况的基础上形成的。
2、比较研究法。本文通过国内外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比较,发现各自的优缺点,以求达到借鉴吸收国外的优秀建设经验,更好的发展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
3、系统研究法。高校校园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里面包含有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活动文化,四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要将其看作是四个方面相互影响的一个整体,对其进行研究。
[篇四:mpa硕士开题报告范本]
一、选题的依据(1、选题所属研究领域;2、选题的应用价值;3、国内外相关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
(一)课题所属研究领域
1、论文选题属于公共管理领域,具体研究范围是x市农村社会稳定问题。
2、论文中的概念界定:
所谓“农村社会稳定问题”,是指乡镇和涉农街道区域内的社会稳定问题。
(二)课题的应用价值
农村社会稳定问题是当前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关系到国家发展大局,就是所谓的“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农村的社会稳定一直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也是国家管理和社会管理难度最大的一项任务。特别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以后,各种社会矛盾不断出现,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加快,我国农村的社会矛盾呈现复杂化和尖锐化的特征,*体制改革滞后,农村社会稳定出现了新变化、新情况,加之全国各地政策、管理模式、风俗习惯、群众素质基础等各不相同,社会稳定问题也有其差异*,保持农村社会稳定已成为当前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看清现象,剖析案例,查找原因,研究对策是实实在在做好农村社会稳定的迫切需要。
(三)国内外研究概况发展趋势
1、国内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
农村社会稳定问题一直是国家和各级*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是专家和学者研究的一个重要社会和*管理问题,特别是近十年来,由于*体制改革的滞后*,由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形成,由于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由于农村资源的争夺,由于农村*进程的推进,给农村社会稳定带来了新问题,农村稳定问题成为各级*研究的重点问题,专家学者也发表了很多关于农村稳定方面问题的学术研究报告,主要研究包括两方面内容:
一是农村地区不稳定因素的主要表现及原因。表现在体制机制问题、基层组织建设问题、群众自身素质问题、社会管理问题等;二是解决农村地区社会稳定问题的主要对策和建议,要在教育、普法、信息、政策、管理等方面下功夫。
2、国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
在发达国家维护社会稳定是一个系统工程,既有技术*的方面,也有体制*的方面。他们的社会矛盾大多集中在某一特殊问题,直接由基层引起的社会问题较少,针对社会的突出矛盾,集中研究和采取对策。由于*制度、经济体制的不同,从经济上、贫富差距的解决上来看,社会保障是影响到社会稳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通过建立相对健全制度来缓解社会压力。
在其他发展*家,经济发展参差不齐,社会问题也各有不同,总体上还是在保**稳定的同时,处理国内引发的各类社会矛盾。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选题的学术思想、特*和预期达到的成果和水平;2、研究内容要
解决的实际问题;3、技术路线和技术措施;进度计划)
(一)选题的学术思想、特*和预期达到的成果和水平
1、农村社会稳定问题是摆在市乡两级*面前最棘手、最普遍的问题,必须从根本上分析社会稳定因素,有解决矛盾普遍*方法和针对*方法。
2、本论文的特点是针对*、可行*和应用*。一是论文针对x市农村的社会稳定问题进行分析,具体对x市农村社会稳定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索,并针对x市社会稳定问题提出对策。二是论文可行*是在通过最具x市代表*的l镇社会稳定问题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剖析和总结的基础提出来,具有现实可行*。三是论文中既有社会稳定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又对当期和今后一段时期社会稳定形势做了分析,在此基础提出的对策具有实际应用*。
3、本论文从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意义入手,列出社会不稳定因素,结合具体乡镇特点,分析原因,找准对策,为进一步引起各级*对农村社会稳定工作的重视,为今后x市*和维稳部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二)研究内容及解决的问题
1、论文主要研究农村社会稳定问题,包括农村社会稳定的意义,不稳定因素及分析原因,解决方法,确保社会稳定。
2、论文目录
(三)技术路线和技术措施
1、技术路线
2、技术措施
(1)文献法:对国内外相关文章进行搜集、阅读、整理、分析。
(2)座谈法:访谈相关街道、乡镇、部分村的书记,就农村稳定、工作进行讨论、交流。
(3)调查法:查找相关维稳及*组成部门在稳定工作中的文件和做法。
(四)进度计划
2011、6-2011、9论文开题报告与文献综述
2011、9-2011、11问卷设计、发放、收集整理、数据分析
2011、11-2012、1完成论文前三章,论文中期检查
2012、1-2012、4完成论文初稿
2012、4-2012、5修改论文初稿,论文预答辩
2012、5-2012、6论文审查、修改,论文答辩
三、开题条件(根据*学位情况填写)
(一)学术条件
本人1995年参加工作以来十五年在乡镇、街道工作,做过一般办事员、副职领导和主要领导,几乎每天都从事农村维稳工作,了解、思考、探讨、决策过农村稳定工作。2011年参加了大连理工大学mpa学习,已读完该*的全部课程,掌握了一系列公共管理、行政管理知识,具备了一定的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导师h教授从事公共管理和哲学教学和研究并经常深入农村调查研究,在h教授的指导下,使我具备了撰写论文的学术条件。
(二)设备条件
课题具备研究所需要的计算机、网络设备、打印设备等硬件条件。
(三)经费概算和落实情况
研究所需费用已落实。
四、文献综述和调研报告(要求3000字以上,可另附页)
[篇五:民族大学硕士开题报告范文]
目前,所能见到的有关甘肃人口研究的代表*成果有:方荣、张蕊兰为我们提供了从公元前20万年到1949年甘肃各个历史时期人口的量的概念及其发展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具有四个特点:一是系统完整。从公元前20万年甘肃有人类活动开始,一直写到公元1949年,全面介绍了各个历史时期甘肃人口的发展变化的历史;二是同甘肃历史结合得紧密、贴切。全书不是就人口谈人口,而是把甘肃人口史放到甘肃历史的大背景下进行研究;各个历史时期的人口,又放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进行分析;三是资料来源广泛,信息丰富。作者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搜集了各种历史典籍、碑帖、图书、文物、档案、资料中有关甘肃人口史的资料一千余万字;四是研究深入,学术*很强。
殷梦霞、田奇汇编了*时期人口户籍方面的史料,主要内容为:内政部所进行的各省份人口调查,如;各省进行的人口户籍调查,如;内政部所办的相关期刊;另外还包括人口户籍调查概要、须知、户籍法、户籍行政制度、人口农业统计及相关专著。该书的第三册主要介绍了*时期(1912年——1949年)西北人口的发展状况,特别是甘肃人口的发展情况。虽仅有短暂的38年,但于*人口史的研究来说,却是非常重要的历史阶段。本书的史料内容基本是按照当时的地方志和县志来进行编撰的,而且进行过多个版本的比较,数据比较真实可靠,分静态及动态两大类,各有图表。静态部分计有各属现住户口比较、各属每方里住户疏密比较、人口年龄比较、人口职业比较等23种;动态部分计有各属婚姻比较、出生、死亡月别、年龄比较、移住户数月别比较、来往籍贯比较等38种。
我们很少能查阅到研究1929年——1949年甘、宁、青三省分治之后甘肃人口的论文、论著。可见,本论文目前可供直接参考的研究成果为数不多。虽然研究甘肃人口的论文及其著作并不少见,但基本上都是现代甘肃人口方面的研究,而*时期研究甘肃人口的史料和数据则散见于一些保存下来的档案资料,论文就是针对这些数据和史料进行整理、分析与研究。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可以弥补这方面的空白,深化甘肃人口史的研究。
选题目的和意义
选题的目的:
1927年4月,*国民*成立后,甘肃人口发展的地域变化很大。最大的变化是1928年10月,讨论并筹备将原甘肃省划分为甘肃、宁夏、青海3省;1929年1月,宁夏、青海两省省*正式成立。论文期望在三省分治之后充分利用前人研究成果,充分挖掘所提供的珍贵史料的基础上,对1929年——1949年之间的甘肃人口研究做一系统、全面、翔实的整理和分析。
选题的意义:
首先,当代甘肃是近代甘肃社会发展的延续,研究*时期甘肃、青海、宁夏3省分治之后(1929年——1949年)20年间的人口变化问题对以后带来的影响无疑是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研究甘肃人口特别是对*西部人口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甘肃人口发展史表明,甘肃历史上很多次人口发展,都是在**把甘肃作为全国战略重点地区的时候发生的,每一次这样的机会来临时,都是甘肃人口获得新发展的大好时机。
其次,1929年1月。三省分治之后甘肃的地域地理空间大为缩水,宁夏、青海两省省*正式成立并分别各自统辖,基本上形成了今天甘肃地域空间的雏形,但是今属宁夏的固原、隆德、海原、泾原(化平),西吉(时未设置)等5县地尚在甘肃省辖治范围之内,直至*时期结束皆是如此。甘肃、青海、宁夏三省分治之后在特定时间、范围入手分析当时人口的状况,具有一定的新颖*和典型*。
最后,本课题的研究,将以甘肃人口户籍史料为基础,充分利用档案资料进行分析,最终成果不仅仅局限于历史的研究,而应当联系其承前的根源、启后的影响,希望在观点和看法上有所创新,对*甘肃人口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论文主要内容
1929年——1949年这20年是甘肃人口发生变化最大的时期。从甘肃人口发展纵向历史看,这一时期甘肃人口的发展仍处于清代同治年间甘肃人口大幅度下降后的恢复进程之中,是清代光、宣时期甘肃人口恢复的继续。由于史料的限制,本论文着重讨论*甘肃人口的总量发展和分布,并对涉及甘肃人口的诸多问题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论文的内容框架结构如下:
绪论
第一节国内外研究的现状选题的目的
第二节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第一章1912年——1929年甘肃人口发展概况
第一节甘肃人口发展、变化的空间
第二节甘肃人口生存和发展条件恶化的历史背景
第三节甘、宁、青三省分治前甘肃人口的分布情况
第二章1929年——1949年甘肃人口的总量与分布
第一节甘肃人口统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第二节1929年甘肃人口总量与分布
第三节1932年——1937年甘肃人口总量与分布
第四节1943年——1949年甘肃人口总量与分布
[篇六:硕士开题报告的规范要求与基本结构]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培养研究生*科学研究能力、审核完成学位论文进度计划、保*论文质量的有力措施。通过开题报告和专家评议,研究生可较好地了解本课题进行过程中应注意的各种问题,及时调整论文工作计划,并加强与导师之间的相互交流。现对论文开题报告提出如下要求:
一、关于学位论文选题的要求
论文题目的选择可在研究生充分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提出,并经导师同意后确定;或在导师对研究生情况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由导师首先提出,征求研究生的意见后确定。硕士学位论文选题的基本要求如下:
(一)选题应有一定难度,在学术方*有开拓*,应用方*有先进*,使研究课题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学术水平和实用价值。
(二)选题应密切结合实际,应来源于教育教学与管理实际和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应具有较强的针对*和实践*,力求解决当前教育工作中一些急需解决的难点、重点问题,并尽量结合导师承担的科研项目,对当前教育改革起到指导和推动作用,争取有较好社会效益。
(三)结合研究生本人的基础和特长确定选题,使研究生通过论文工作得到从事研究工作全过程的基本训练。
(四)论文题目大小适宜,力求从小处着眼,深度发挥,在时间安排上要留有余地,确保在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二、关于开题报告的时间地点安排
教育硕士、高师硕士的开题报告一般安排在课堂学习基本结束后的第三至第四学期进行,硕士学位论文选题报告的公开论*会距学位论文答辩时间至少应隔一年以上。
教育硕士、高师硕士原则上应回学校作开题报告,论文研究可根据需要在原单位或回学校进行。
三、开题报告的程序安排
(一)教育硕士、高师硕士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广泛调查研究、阅读文献资料,确定论文题目。
(二)按期填写硕士学位论文选题报告和选题申请书,由指导教师进行审核,向学院提交选题申请书和选题报告。
(三)开题报告会必须在学院进行,学院根据研究生选题情况,按二级学科成立若干开题报告审查小组。审查小组由具有研究生培养经验、副高以上职称的专家3-5人组成,对论文选题的可行*进行论*,分析难点,明确方向,以保*学位论文按时完成并达到预期结果。
(四)专家组讨论、表决是否同意开题报告。
四、开题报告的基本结构
(一)论文选题依据,包括国内外研究现状、选题的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研究的特*及重要参考文献目录等。
(二)主要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或技术难点以及预期达到的目标。
(三)主要研究方法或技术路线,实施方案。
(四)研究地点、年度计划及经费预算。
(五)论文新意预测或论文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预测及成果应用设想。
第二篇:硕士开题报告没过
研究生论文的开题报告没过怎么办,我想同学应该应该是忽视了重要的问题,让我们重新排查,让老师满意吧!
研究生开题报告需要注意的几点
1毕业论文选题的原则
毕业论文选题一般要求满足以下原则:
①开拓*:前人没有专门研究过或虽已研究但尚无理想的结果,有待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或是学术界有分歧,有必要深入研究探讨的问题;
②先进*:硕士毕业论文要有新的见解,博士毕业论文要做出创造*成果;
③成果的必要*:所选课题应有需要背景,针对实际的和科学发展的需要,即应有实际效益或学术价值;
④成果的可能*:课题的内容要有科学*,难易程度和工作量要适当,充分考虑到在一定时间内获得成果的可能*。
以上要求说明,毕业论文题目不是给定的,而是研究出来的,只有在对所研究领域的过去、现在的研究资料等信息进行全面把握、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才能够确立满足以上四*要求的选题,从而为完成高质量的毕业论文奠定坚实的基础。无论是结合导师已有科研任务的选题,还是自选课题,选题之前的信息积累与发现问题均是研究生所必须经历的过程,尽管导师已完成了以上过程,但导师并不能替代研究生,这就是研究生学习、研究的**要求。
2开题报告的内容与撰写要求
开题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题目、立论依据(毕业论文选题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案(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过程、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创新点)、条件分析(仪器设备、协作单位及分工、人员配置)等。
2。1开题报告毕业论文题目
题目是毕业论文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要求:
①准确、规范。要将研究的问题准确地概括出来,反映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反映出研究的*质,反映出实验研究的基本要求处理因素、受试对象及实验效应等。用词造句要科学、规范。
②简洁。要用尽可能少的文字表达,一般不得超过20个汉字。
2。2开题报告毕业设计立论依据
开题报告中要考虑:
①毕业论文的选题目的与意义,即回答为什么要研究,交代研究的价值及需要背景。一般先谈现实需要由存在的问题导出研究的实际意义,然后再谈理论及学术价值,要求具体、客观,且具有针对*,注重资料分析基础,注重时代、地区或单位发展的需要,切忌空洞无物的口号。
②国内外研究现状,即文献综述,要以查阅文献为前提,所查阅的文献应与研究问题相关,但又不能过于局限。与问题无关则流散无穷;过于局限又违背了学科交叉、渗透原则,使视野狭隘,思维窒息。所谓综述的综即综合,综合某一学科领域在一定时期内的研究概况;述更多的并不是叙述,而是评述与述评,即要有作者自己的独特见解。要注重分析研究,善于发现问题,突出选题在当前研究中的位置、优势及突破点;要摒弃偏见,不引用与导师及本人观点相悖的观点是一个明显的错误。综述的对象,除观点外,还可以是材料与方法等。
此外,文献综述所引用的主要参考文献应予著录,一方面可以反映作者立论的真实依据,另一方面也是对原著者创造*劳动的尊重。
2。3开题报告毕业设计研究方案
开题报告中要考虑:
①研究的目标。只有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才能保*具体的研究方向,才能排除研究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干扰。
②研究的内容。要根据研究目标来确定具体的研究内容,要求全面、详实、周密,研究内容笼统、模糊,甚至把研究目的、意义当作内容,往往使研究进程陷于被动。
③研究的方法。选题确立后,最重要的莫过于方法。假如对牛*琴,不看对象地应用方法,错误便在所难免,相反,即便是已研究过的课题,只要采取一个新的视角,采用一种新的方法,也常能得出创新的结论。
④研究的过程。整个研究在时间及顺序上的安排,要分阶段进行,对每一阶段的起止时间、相应的研究内容及成果均要有明确的规定,阶段之间不能间断,以保*研究进程的连续*。
⑤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对可能遇到的最主要的、最根本的关键*困难与问题要有准确、科学的估计和判断,并采取可行的解决方法和措施。
⑥创新点。要突出重点,突出所选课题与同类其他研究的不同之处。
2。4开题报告毕业设计条件分析
突出仪器设备等物质条件的优势。明确协作单位及分工,分工要合理,明确各自的工作及职责,同时又要注意全体人员的密切合作。提倡成立导师组,导师组成员的选择要充分考虑课题研究的实际需要,要以知识结构的互补为依据。
第三篇:硕士的开题报告
硕士的开题报告有一定的讲究,不懂得小伙伴们可以看一下范文。
硕士开题报告
一、论文名称、课题来源、选题依据
论文名称: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与评估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课题来源:单位自拟课题或省*下达的研究课题
选题依据:
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是企业技术创新决策的前提和依据。通过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可以使企业对未来的技术发展水平及其变化趋势有正确的把握,从而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以减少技术创新决策过程中的主观*和盲目*。只有在正确把握技术创新发展方向的前提下,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才能沿着正确方向开展,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才能得到不断加强。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商业中,企业的技术创新决定着企业生存和发展、前途与命运,为了确保技术创新工作的正确*,企业对技术创新的预测和评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现有的技术创新预测方法可分为趋势外推法、相关分析法和专家预测法三大类。
(1)趋势外推法。指利用过去和现在的技术、经济信息,分析技术发展趋势和规律,在分析判断这些趋势和规律将继续的前提下,将过去和现在的趋势向未来推演。生长曲线法是趋势外推法中的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技术创新预测方法,美国生物学家和人口统计学家raymondpearl提出的pearl曲线(数学模型为:y=l∕[1+a?exp(-bt)])及英国数学家和统计学家gompertz提出的gompertz曲线(数学模型为:y=lexp(-bt))皆属于生长曲线,其预测值y为技术*能指标,t为时间自变量,l、a、b皆为常数。ridenour模型也属于生长曲线预测法,但它假定新技术的成长速度与熟悉该项技术的人数成正比,主要适用于新技术、新产品的扩散预测。
(2)相关分析法。利用一系列条件、参数、因果关系数据和其他信息,建立预测对象与影响因素的因果关系模型,预测技术的发展变化。相关分析法认为,一种技术*能的改进或其应用的扩展是和其他一些已知因素高度相关的,这样,通过已知因素的分析就可以对该项技术进行预测。相关分析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导前-滞后相关分析、技术进步与经验积累的相关分析、技术信息与人员数等因素的相关分析及目标与手段的相关分析等方法。
(3)专家预测法。以专家意见作为信息来源,通过系统的调查、征询专家的意见,分析和整理出预测结果。专家预测法主要有:专家个人判断法、专家会议法、头脑风暴法及德尔菲法等,其中,德尔菲法吸收了前几种专家预测法的长处,避免了其缺点,被认为是技术预测中最有效的专家预测法。
趋势外推法的预测数据只能为纵向数据,在进行产品技术创新预测时,只能利用过去的产品技术*能这一个指标来预测它的随时间的发展趋势,并不涉及影响产品技术创新的科技、经济、产业、市场、社会及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在现代商业经济中,对于产品技术发展的预测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产品过去技术*能指标按时间的进展来类推,而应系统综合地考虑现代商业中其他因素对企业产品技术创新的深刻影响。相关分析法尽管可同时按横向数据和纵向数据来进行预测,但由于它是利用过去的历史数据中的某些影响产品技术创新的因素求出的具体的回归预测式,而所得到的回归预测模型往往只能考虑少数几种主要影响因素,略去了许多未考虑的因素,所以,所建模型对实际问题的表达能力也不够准确,预测结果与实际的符合程度也有较大偏差。专家预测法是一种定*预测方法,依靠的是预测者的知识和经验,往往带有主观*,难以满足企业对技术创新预测准确度的要求。以上这些技术创新预测技术和方法为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为企业技术创新的预测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但在新的经济和市场环境下,技术创新预测的方法和技术应有新的丰富和发展,以克服自身的不足,更进一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和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先进的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
目前,在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评估中,一般只考虑如下四个方面的因素:(1)技术的先进*、可行*、连续*;(2)经济效果;(3)社会效果;(4)风险*,在对此四方面内容逐个分析后,再作综合评估。在综合评估中所用的方法主要有:delphi法(专家法)、ahp法(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估法、决策树法、战略方法及各种图例法等,但技术创新的评估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其中存在着广泛的非线*、时变*和不确定*,同时,还涉及技术、经济、管理、社会等诸多复杂因素,目前所使用的原理和方法,难以满足企业对技术创新评估科学*的要求。关于技术创新评估的研究,在我国的历史还不长,无论是指标体系还是评估方法,均处于研究之中,我们认为目前在企业技术创新评估方面应做的工作是:(1)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技术创新评估指标体系;(2)建立一种适应于多因素、非线*和不确定*的综合评估方法。
这种情况下,神经网络技术就有其特有的优势,以其并行分布、自组织、自适应、自学习和容错*等优良*能,可以较好地适应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这类多因素、不确定*和非线*问题,它能克服上述各方法的不足。本项目以bp神经网络作为基于多因素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构建的基础,bp神经网络由输入层、隐含层和输出层构成,各层的神经元数目不同,由正向传播和反向传播组成,在进行产品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时,从输入层输入影响产品技术创新预测值和评估值的n个因素信息,经隐含层处理后传入输出层,其输出值y即为产品技术创新技术*能指标的预测值或产品技术创新的评估值。这种n个因素指标的设置,考虑了概括*和动态*,力求全面、客观地反映影响产品技术创新发展的主要因素和导致产品个体差异的主要因素,尽管是黑匣子式的预测和评估,但事实*它自身的强大学习能力可将需考虑的多种因素的数据进行融合,输出一个经非线*变换后较为精确的预测值和评估值。
据文献查阅,虽然在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的现有原理和方法的改进和完善方面有一定的研究,如文献[08]、[09]、[11]等,但尚未发现将神经网络应用于技术创新预测与评估方面的研究,在当前产品的市场寿命周期不断缩短、要求企业不断推出新产品的经济条件下,以神经网络为基础来建立产品技术创新预测与评估模型,是对技术创新定量预测和评估方法的有益补充和完善。
三、论文预期成果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本项目研究的理论意义表现在:(1)探索新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技术,丰富和完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方法体系;(2)将神经网络技术引入技术创新的预测和评估,有利于推动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方法的发展。
本项目研究的应用价值体现在:(1)提供一种基于多因素的技术创新定量预测技术,有利于提高预测的正确*;(2)提供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综合评估方法,有利于提高评估的科学*;(3)为企业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工作提供新的方法论和实用技术。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研究目标:
以bp神经网络模型为基础研究基于多因素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并建立科学的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及设计相应的模型计算方法,结合企业的具体实际,对指标和模型体系进行实*分析,使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实用价值。
研究内容:
1、影响企业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佑的相关指标体系确定及其量化和规范化。从企业的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两个方面入手,密切结合电子商务和知识经济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系统综合地分析影响产品技术创新的各相关因素,建立科学的企业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并研究其量化和规范化的原则及方法。
2、影响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各相关指标的相对权重确定。影响技术创新发展和变化各相关因素在输入预测和评估模型时,需要一组决定其相对重要*的初始权重,权重的确定需要基本的原则作支持。
3、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研究。根据技术创新预测的特点,以bp神经网络为基础,构建基于多因素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
4、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计算方法设计。根据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的基本特点,设计其相应的计算方法。
5、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学习样本设计。根据相关的历史资料,构建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的学习样本,对预测和评估模型进行自学习和训练,使模型适合实际情况。
6、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技术的实*研究。以一般企业的技术创新预测与评估工作为背景,对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技术进行实*研究。
创新点:
1、建立一套基于电子商务和知识经济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目前,在技术创新的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方面,一种是采用传统的指标体系,另一种是采用国外先进国家的指标体系,如何结合我国实际当前经济形势,参考国外先进发达国家的研究工作,建立一套适合于我国企业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此为本研究要做的首要工作,这是一项创新。
2、研究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及其计算方法。神经网络技术具有并行分布处理、自学习、自组织、自适应和容错*等优良*能,能较好地处理基于多因素、非线*和不确定*预测和评估的现实问题,本项目首次将神经网络技术引入企业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这也是一项创新。
五、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技术路线的可行*论*
1、重视系统分析。以系统科学的思想为指导来分析影响企业技术创新发展和变化的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并研究影响因素间的内在联系,确定其相互之间的重要度,探讨其量化和规范化的方法,将国外先进国家的研究成果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立我国企业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的指标体系。
2、重视案例研究。从国内外技术创新预测与决策成功和失败的案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归纳和总结出具有共*的东西,探索技术创新预测与宏观因素与微观因素之间的内在关系。
3、采用先简单后复杂的研究方法。对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的研究,先从某一行业出发,定义模型的基本输入因素,然后,逐步扩展,逐步增加模型的复杂度。
4、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研究工作与具体企业的技术创新实际相结合,进行实*研究,在实践中丰富和完善,研究出具有科学*和实用*的成果。
六、开展研究已具备的条件、可能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及解决措施
本人长期从事市场营销和技术创新方面的研究工作,编写出版了和等有关著作,发表了企业技术创新与营销管理创新、企业技术创新与营销组织创新及企业技术创新与营销观念创新等与技术创新相关的学术研究论文,对企业技术创新的预测和评估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也从事过企业产品技术创新方面的策划和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与许多企业有密切的合作关系,同时,对神经网络技术也进行过专门的学习和研究,所以,本项目研究的理论基础、技术基础及实验场所已基本具备,能顺利完成本课题的研究,取得预期的研究成果。
七、论文研究的进展计划
2003、07-2003、09:完成论文开题。
2003、09-2003、11:影响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的指标体系研究及其量化和规范化。
2003、11-2004、01: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的构建。
2004、01-2004、03: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计算方法研究。
2004、03-2004、04: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体系的实*研究。
2004、04-2004、06:完成论文写作、修改定稿,准备答辩。
主要参考文献:
[01]傅家骥、仝允桓等。技术创新学。*: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02]吴贵生。技术创新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03]柳卸林。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04]赵志、陈邦设等。产品创新过程管理模式的基本问题研究。管理科学学报。2000/2、
[05]王亚民、朱荣林。风险投资项目ecv评估指标与决策模型研究。风险投资。2002/6
[06]赵中奇、王浣尘、潘德惠。随机控制的极大值原理及其在投资决策中的应用。控制与决策。2002/6
[07]夏清泉、凌婕。风险投资理论和政策研究。*商务研究。2002/5
[08]陈劲、龚焱等。技术创新信息源新探。*软科学。2001/1、pp86-88
[09]严太华、张龙。风险投资评估决策方法初探。经济问题。2002/1
[10]苏永*、李湛。风险投资决策问题的系统分析。学术研究。2001/4
[11]孙*。企业产品开发的评价模型及方法研究。*管理科学。2002/4
[12]诸克*、杨久西、匡益*。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石油勘探有利*综合评价。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2/4
[13]杨力。基干bp神经网络的城市房屋租赁估价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