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贷活动总结(优秀范文二篇)

时间:2022-09-28 06:57:26 作者:网友上传 字数:11220字

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校园贷活动总结(优秀范文二篇)》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网可以找到更多《校园贷活动总结(优秀范文二篇)》。

第一篇:校园贷

一、建议监管部门果断叫停“校园贷” ..............2

二、“校园贷”野蛮生长亟待强化监管 ................3

三、别让校园贷沦为野蛮的“夺命贷” ...............4

四、互联网金融“疯长”“校园贷”成高利贷...........5

五、广告铺天盖地 大学生无人不知校园贷 这水有多深? 9

六、校园贷”不能一刀切,但“高利贷”得有人管 .....12

一、建议监管部门果断叫停“校园贷”

2016-04-11 07:08:14 来源: cnbeta网站(台州)

摘要:最近,河南一位郑姓大学生因在多个校园贷款平台负债数十万元无力偿还而跳楼自杀,这一悲剧再一次向人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校园贷这一被视为在互联网金 融模式之下产生的“金融创新”产品,是否应该继续存在?校园贷是在校园信用卡被叫停之后出现的一个新事物。而校园信用卡之所以被叫停,是因为产生了大量坏 账,一些大学生利用信用卡的透支功能过度消费,导致无法偿还,不仅影响了学业,而且致其家庭也被拖入了债务漩涡。

校园贷是消费贷款的一种。消费贷目前在很多银行都已推出。这种模式的推行,既有利于活跃消费,也能帮助银行创造贷款收益。但是,作为贷款人在借贷时,必须对自己的还款能力有明确的预期,这就要求贷款人有可靠的经济收入来源。

但是,校园贷的服务对象大学生却并无这样的能力。大学生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费用,除了部分学生可以通过勤工俭学来完成以外,主要依赖家庭帮助,一些贫困家庭则通过政府补助来保证其学业并维持其较低生活支出,从总体上说,大学生的消费必须根据家庭经济条件“量入为出”。

但是,校园贷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平衡,它可以使大学生方便地借助贷款来实现过度的超前消费,而由于其收入来源不稳定,就极容易产生无力偿还的问题。因此,校园贷是比校园信用卡走得更远的一种“金融创新”,既然校园信用卡已经叫停,校园贷就没有理由存在。

在校园信用卡叫停之后出现的校园贷,唱主角的是近两年大行其道的互联网金融平台,特别是一些P2P、网络小贷公司等,纷纷将市场开发的目光对准了校园,以至乱象频现。

而这种情况之所以出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金融市场发展以后,特别是新兴的互联网金融盛行以后,对于贷款平台的监管审查不严,监管部门在校园贷刚刚兴起之时,未能发现其潜在的风险因素。 另外,近几年为了帮助实体经济走出困境,持续放宽货币政策,但由于货币流通管道尚存在梗阻,导致流动性并未按预期进入实体经济部门,有相当部分流动性被P2P等平台投入到校园贷等市场之中,而一旦发生大面积的还贷问题,最终受损失的还是银行。

互联网金融由于便捷高效,很受消费者欢迎,是未来金融业的发展方向,但在整个市场出现这种变化后,需要市场监管及时跟上配套。从目前来看,拉动消费不能只图眼前利益,监管部门应该果断叫停校园贷,让大学校园重归宁静。

更为重要的是,在市场出现令人眼花缭乱的“创新”以后,市场监管手段也需要创新,尤其是互联网金融由于其本身还不够成熟,更应加强审查和监管,防止其为了追求商业利益而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二、“校园贷”野蛮生长亟待强化监管

2016年04月11日 06:33:32 来源: 经济参考报新华网

据报道,目前“趣分期”、“人人分期”、“爱学贷”等名目繁多的贷款方式打着“互联网金融”的旗号在高校“野蛮生长”,虽然有申请便利、手续简单、放款迅速等优点,但也存在信息审核不严、高利率、高违约金等问题,学生在不断膨胀的消费欲望和侥幸心理之下可能陷入“连环贷”的陷阱。

对此,有网民认为,“校园贷”本身是应势而生的金融产品,但大学生亟须树立安全、理性的消费观念,同时,高校应出手维护健康的校园金融生态,金融监管部门也需加强监管,尽早尽快建立健全监管机制,为“校园贷”立规矩,并惩戒不法信贷公司,使“校园贷”健康发展。

非理性消费不可取

网民“君子竹”表示,“校园贷”既然存在,就会有一定的合理性。“校园贷”区别于信用卡,其审核快、放贷快,无疑成为不少大学生的最爱。应该看到它对于大学生创业、缓解困难大学生完成学业等方面起到的积极作用。

不过,网民“张全林”认为,消费信贷是一种金融工具,并无道德标签。网民“庄永明”也表示,大学生借助“校园贷”,实现超前消费和高消费,有的明显超出了承受能力。从自身找原因,主要是虚荣心作怪,没有养成理性而成熟的“财商”。大学生必须树立理性的金融消费观念。对大学生来说,首先要找准自身定位,消费不能替代学业、攀比无助进步,需要提倡节俭节约风尚;其次,合理规避风险,以“能承担、减轻家庭负担”为消费原则,拒绝盲目跟风;最后,提高金融、消费领域的敏锐性,既不回避新生经济事物,也要有相应的警惕意识。

建立健全监管机制

有网民指出,“校园贷”在给一些大学生带来金融便利的同时,金融监管部门需通过加强监管,控制潜在风险。

网民“沈墨金”表示,“校园贷”不透明的发展方式和不良的监管方式,不仅助长了学生透支消费攀比消费的行为,也导致了诸多学子深陷连环贷的泥沼之中。因此,应明确监管部门对网络贷款平台监管的责任。

网民“糊涂公民”建议,有关部门应尽早尽快建立健全机制,从而能够实时监控“校园贷”的消费事项和消费额度,从中判断款项是否被用在学业或者创业中,从而实现随时发现问题、随时纠正问题的联动监管惩戒,同时在校学生和全社会应进一步加强网贷平台方面的知识普及。

网民“朱永华”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在“量体裁衣”建立健全和完善各项监管制度的同时,对于故意设套挖陷阱坑害大学生的某些不法信贷公司,需清除出校园并给予严厉处罚,决不能任由校园贷成为校园的梦魇。

三、别让校园贷沦为野蛮的“夺命贷”

2016-04-10 15:01: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北京) 过去的一个月,用福建师范大学大四学生小许自己的话说,“太煎熬了”。3月以来,小许的手机陆续收到分期乐、名校贷等多家网贷平台的催还款通知,每笔少的有七八十元,多的有1000多元。类似情况的同学还有18个,他们都是把个人信息提供给该校大四学生小飞,后被小飞用于网贷,总金额70余万元。如今小飞失联,同学们开始不断接到网贷平台催款,已严重影响学习生活。(4月8日 《海峡都市报》) 忽如一夜春风来,满城都是“校园贷”。2014年以来,分期乐、名校贷等“校园贷”,开始在象牙塔内野蛮生长。随之而来,也衍生一系列的问题。比如,河南某大学生贷款60多万赌球,最后精神崩溃,愤而跳楼;大学生借贷血拼后,无力偿还,个人征信受到影响。而小飞利用同学信息,贷款70余万后失联,无疑是校园贷之“恶”的又一鲜活范本。

客观地说,校园贷本身并不是洪水猛兽。中国的消费框架是,中年人有钱但不任性,年轻人任性但没有钱。这种倒金字塔的消费构成,造成大学生消费被抑制,内需不畅、消费不振。校园贷的出现,让大学生超前消费成为可能。如此,既能“能解决了大学生的燃眉之急”,也能扩大内需,颠覆“量入为出”的消费模式,何乐而不为呢?

但问题是,一些校园贷款的审核门槛过底,甚至是打政策的擦边球,暗设消费陷阱,让校园贷严重变味,成了高利贷、“夺命贷”。比如,许多校园贷产品,“凭学生证即可办理”、“一分钟系统自动认证”,甚至盗用同学信息,都能获得贷款;不对客户进行风险控制,不讲清消费风险,甚至连贷款利息都说的含混不清,而一味地鼓励不韵世事的大学生“贷贷贷”,以便获取自身的利润。如此,岂能不放大风险,让校园贷成为“夺命贷”么?

别让校园贷沦为野蛮的“夺命贷”。目前而言,一方面要规范校园贷,将具有欺诈性,不合规、有隐患的校园贷产品,剔除出去,净化市场环境,确保大学生的贷款安全;另一方面,要引导同学做好风险管控。学校要通过宣讲、教育,让同学认清提前消费的利与弊,理性消费、拒绝血拼。唯有去除这些风险,校园贷才能告别野蛮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四、互联网金融“疯长”“校园贷”成高利贷

2016-04-11 08:31腾讯新闻

日前,记者深入河南多所高校实地调查,发现“趣分期”、“人人分期”、“爱学贷”等名目繁多的贷款方式打着“互联网金融”的旗号在高校“野蛮生长”,虽然有申请便利、手续简单、放款迅速等优点,但也存在信息审核不严、高利率、高违约金等特点,学生在不断膨胀的消费欲望和侥幸心理之下可能陷入“连环贷”的陷阱,亟待加强监管。

“月利率0.99%”实际年息超20%

曾经火爆的校园信用卡业务因坏账被叫停后,多家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P2P网贷平台以及小贷公司如雨后春笋般进入校园。

日前,记者走访了河南牧业经济学院、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农业大学、郑州大学等多所高校,发现各种网络分期以及小额贷款广告充斥校园,这些广告语言诱人,极具煽动性。

例如一则小额贷款广告写道:“大学生自己的专属金融平台,无抵押无担保,仅凭身份证和学生证即可借款100到50000元,放款只需两小时。”另一则大学生应急贷款广告写道:“没钱换手机怎么办?没钱旅游怎么办?没钱约会怎么办?大学生无抵押贷款,秒速到账。”“人人分期”的广告则写道:“零元购物,闪电发货,购物只需填写注册信息选择商品便可坐等收货”,且注明长期招聘校园代理。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小顾告诉记者,曾有过学生模样的代理人员到宿舍推荐一款名为“借贷宝”的APP,只需用身份证号和手机号注册,就可以免费获得20元的红包奖励以及数万元的贷款额度。小顾说,他觉得没有这种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所以没有贷款。

小陈说,河南牧业经济学院龙子湖校区约有10000人,仅他知道的使用过校园贷款的学生就近500人。“贷款平台对贷款人资质的把关太不严格了,短短15分钟就能审核通过。甚至在用其他同学的证件办理贷款业务时,业务员看看照片说‘看你们俩长得挺像’,贷款申请就通过了。”

小黄曾先后帮三个同学在七个不同平台分期购买电子产品或贷款,涉及金额共计8万多元。小黄说,一个同学是用他的身份信息分期付款购买手机,同学的家长最后帮忙还了钱;另一个同学是用他的身份信息分期付款购买手机外加贷款,涉及金额1.5万元,现在这个同学因为无法还贷不敢回学校上课,他的家人也联系不上;还有一个同学共用他的身份信息贷款7万元。

虽然有申请便利、手续简单、放款迅速等优点,但这些深受学生欢迎的校园网络借贷平台也存在信息审核不严、高利率、高违约金等特点,学生在不断膨胀的消费欲望和侥幸心理之下可能陷入“连环贷”的陷阱。

小陈告诉记者,“比如我有同学贷款10000元,合同约定利息2000元,那么最后本息共计要还款12000元,但其实到他手中的贷款只有8000元。还差的2000元要被贷款平台暂时扣留,等款还清的时候才打给你,一旦逾期,这2000元就归商家所有了。”

一家网络分期平台的从业者也向记者证实,这种分期付款购买电子产品的方式,经计算实际年息超过20%,而非宣传广告所谓的月利率只要0.99%。

放贷门槛低违约成本高

校园贷款平台的违约成本非常高,加之学生没有稳定经济来源,最终还是要靠父母偿还,学生本人也会因此承担很大精神压力和法律风险。小黄说,他最开始因为还不上网络贷款,不得不到社会上去借高利贷,结果窟窿越补越大,家人担心他在学校出现意外,帮他还掉了高利贷。

据业内人士称,国外的放贷人是有执照的,而国内对放贷人没有执照的要求,关于网络借贷也没有特别严格的标准,相关法律尚不健全。“国内放贷可以说门槛很低,好多都是在打政策的擦边球。只要你有钱,你能办营业执照,你就可以开办网络信贷公司。比如‘聚分期’‘分期乐’等等,他们不会说自己是网络借款公司,只称自己是电子商务公司,他们的门槛比较低,实际上是以分期的名义放贷。”

此外,由于网络贷款的审核流程和贷款手续都是在线上办理,不需要本人当面签订协议,这也导致了网络贷款平台存在巨大漏洞。“你拿着父母的银行卡手机号都可以骗贷款出来”。

鼓励学生非正常消费谋利?

河南豫龙律师事务所律师付建自2015年起开始跟踪调查校园贷款乱象。他认为,第三方校园借贷平台看似提供了一种面向学生的高效借款方式,实则是一种变相的高利贷平台。

以学生分期付款购买电子产品为例,商家向学生收取的费用不叫利息,而称作“服务费”,这其实是一种变相的高利息。例如,一台原价4000元的手机,学生使用分期付款方式购买,需要实际支付的总金额达4800元。

付建说:“某些第三方校园借贷平台利用学生金融知识的匮乏以及追逐时尚电子产品的虚荣心态,钻监管的空子,打法律擦边球,通过学生的非正常消费获取暴利。”

但是,网络分期平台的从业者则认为,网络贷款行业本身并没有错误,有市场需求就有相应产品的产生,学生本身自制力不足也是酿成“校园贷”悲剧的原因之一。

“目前信用体系还不完善,网贷平台在推广的过程中会有漏洞。有关部门应该对平台加强监管,借贷平台要对大学生贷款资质进行较为严格的审核,对虚假信息审核不实的,平台也要承担责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杨东建议。

河南省金融办调研员高明华表示,目前对于校园网络借贷,没有归口管理的部门,如果想归口,应该算作银行业务。2015年7月,十部委出台《关于促进度监管、分类监管、协同监管、创新监管”的原则,明确网络借贷业务、互联网信托业务、互联网消费金融业务由银监会负责监管。但截至目前,河南省银监会尚没有相关的具体方案出台。

网络分期平台的从业者建议,一方面,贷款公司的准入门槛应该提高,比如一些贷款利率高、催收手段极端的小公司应该严格取缔;另一方面,应该限制网络贷款的利率,不能高于一定水平,特别是针对大学生的网络借贷利率要有明确的界限。最重要的是,贷款平台在借贷时要明确大学生的资金用途,确保这些钱确实能被合法利用。(人民网)

五、广告铺天盖地 大学生无人不知校园

贷 这水有多深?

发布时间: 2016-04-09 13:58:01 | 来源: 东南早报

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大四学生余某,用19名在校大学生的身份信息在各网络平台借贷约70万元,之后余某失去联系。昨日早报报道此事后,引起了各方关注。南安警方表示,目前警方已介入调查此事,事件定性仍在进一步调查中。记者也从校方了解到,昨日余某家属来到学校,表态将全力解决好这件事,校方也将全力配合,尽快协调处理此事。

据了解,近两年来,各种校园贷平台相继出现,在大学校园蔓延。校园网贷,水有多深?昨日,记者走访了华侨大学、仰恩大学、泉州师院等几所高校,对此进行调查。

【记者走访】校园贷现身高校 大学生无人不知

从食堂周围、宿舍楼道、学生街到厕所墙上,大到海报小到卡片,在泉州这几家高校中,都可见得到校园贷的行踪。记者随机问起校园里的大学生,学生们都表示知道“校园贷”或“网贷”。

“学校现在的小广告少了些,大都贴在厕所等比较隐蔽的位置。”泉州师范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大三学生小林告诉记者,过去每到周末,不少校园贷公司人员都会在校内摆摊做活动、发传单。之后活动少了,发传单的也有减少,不少校园贷代理就在学生QQ群、微信群中发小广告。

记者在走访泉州几所高校时发现,基本上每个学校都能见到“优分期”、“分期乐”等网贷平台的海报,此外,还有不少“我来贷”“爱学贷”、“名校贷”等校园贷平台小广告藏身在教学楼或宿舍的厕所内。不少广告在发布贷款内容的同时,也会发布“招聘校园代理兼职”的广告。

“经常会在学校QQ、微信的兼职群里收到校园贷的广告,挺烦的。”小林说,身边的同学都知道“校园贷”,但他认识的同学几乎都不曾使用过。小林告诉记者,前段时间学校在一次安全会议上,校领导还特地强调过“校园贷”的风险,让学生不要轻易相信。“总觉得这些‘校园贷’不是很靠谱吧。”小林觉得。

【借贷学生】网贷优惠有吸引力 有学生贷款超5万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大学里有学生选择“校园贷”,但还不是普遍的现象。记者辗转找到了一位使用过校园贷的同学小王。小王是仰恩大学大四学生,她告诉记者,此前她最早接触的是“优分期”的分期购物平台。

“他们提供从电子产品到衣服鞋包都可以分期付款的服务。”小王说,通过这个平台,她第一次了解到校园贷的“好处”,这一类平台是免息的,而且平台上的商品还有一定的优惠。小王的信用卡额度只有2000元,想要买一些相对贵重的数码产品或者名牌包包,就可以通过分期平台。小王告诉记者,通过校园贷进行分期付款的学生,大多是购买电子产品,如手机、单反相机、笔记本电脑等,办理校园贷也很简单,只需要身份证和学生证信息,再填几个电话号码,视频审核就可以。

大四实习时,为即将走上工作岗位做准备,小王通过校园贷贷到7000元,购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小王说,她使用校园贷时,一般都较为理性,“不会贷超出自己偿还能力的钱。”不过她也透露,身边也有一些朋友,用校园贷贷款超过5万元。同样作为学生,她都替他们捏了把汗。“风险挺大,如果逾期没有还款,信用记录肯定受影响,也会影响以后的工作和生活吧?”

【如何借贷】一张身份证就能贷 无需面签审核

少则上千元,多则数万元,校园网贷容易贷到钱吗?记者搜索了学生提及的几个网贷平台发现,这些平台包罗万象,既有限时优惠的相机、手机、电脑等数码产品,也有箱包、手表等购物精品,还有电影、驾校、游戏、会员等生活娱乐。而不管上述哪一个服务,都可以分期月供。网站也在显眼位置重磅宣传取现或者网络贷款,给予3000元左右的免息额度、返还部分免息额度等。

而在校园广告、群广告中,各大网贷平台纷纷提出自己的竞争优势,大多是“通过率高,贷款额度高,手续简单,速度快”、“一张身份证贷款”、“三分钟极速审核放贷”等。

记者通过校园内的小广告,联系上了一位兼职的校园经理。他询问了记者是不是在校大学生,得到肯定答复后,他告诉记者贷款额度在1500—8000元之间,只需要提供学生证、身份证还有银行卡,然后在一个叫“我来贷”的平台上自己注册操作就可以了,整个过程不需要签订协议、合同,或者面签,而且一天就能迅速到款。

“我接触了六七个平台,只有速溶360和名校贷两个是需要视频审核,其他连面签都不需要。”另一位知情人士透露。

父母联系方式最重要 平台保证帮保密

上述校园经理随后给记者发来一张提高通过率注意事项,里面提及填写资料要真实,并在平台电话回访时表达出正当的贷款用途、还款能力和意愿即可。不过,这位校园经理告诉记者,最重要的是填写真实的父母的联系方式,其他的包括贷款用途、有没有在其他平台贷款,他们都不会过问。

记者表示不想让其他人尤其是父母知情,如果填写父母联系方式会有后顾之忧时,他先是一再保证平台有规定一定不会给父母打电话,之后又解释:“放心,公司有政策规定,不会真的打电话的。只会进行抽查,而且如果抽查到,电话打过去也是问你是不是某某的父母,他这里有一份快递或者一本书忘记了之类的,绝对不会提到贷款的事情。”

【利润何在】收费标准不一 年利率高出银行一倍

校园贷为何会在高校兴起?一位银行人士告诉记者,大学生属于比较优质的贷款对象,小额贷款需求量大,又比较注重个人信用和前途。正规金融机构难以涉及高校,私人的校园贷针对每个学生的贷款在可控范围内,更为关键的是,学生背后都有家长支撑,基本不担心学生违约。

“我来贷”的校园经理告诉记者,“我来贷”贷款不需要手续费,只需要利息,每期的贷款可以一次还款,也可以分6期或者12期还,贷款时间越长利息就越高。以贷款3000元为例,一期还的话,利息只要54.5元。但如果分6期、12期的话,总额分别要还3193.62元和3365.88元,年利率分别为6.45%和12.2%。同等期限情况下,年利率比银行信用卡分期利率高出约一倍。

另一家贷款平台“趣分期”则收取服务费,借3000元分12期,每月要付33.68元的服务费,这样一年还的利息为404.16元,年利率约13.5%。如果选择“爱学贷”,虽然打出的是3000元免息的广告,但是免息只限定在6期里,如果是12期的借款,则每月需还利息41元,一年利息为492元,年利率在16.4%左右。

各网贷平台规则自制,并没有明确公开利率,手续费、服务费、利息的说法也不一。如果逾期未还款,不同平台也收取不同的逾期费,“趣分期”和“爱学贷”逾期费为每天1%,“名校贷”则为每天0.5%,“我来贷”按次算,一次100元。

根据融金宝理财此前发布的报告,30家大学生分期购物平台中,七成费率不明确或者标示不清,逾期不还后,不同平台逾期费相差达10倍。

■律师说法

涉事学生是否担责 关键在于是否知情

福建臻晟律师事务所陈钦彬律师表示,校园借贷涉及的情况比较复杂,关键在于信息被借用的学生对余某的借贷行为是否知情甚至同意。如果学生明知自己的个人信息将被余某用于贷款,并予以协助配合,例如签字、填表、视频验证等,则学生和平台之间的民间借贷法律关系成立,学生要承担还款责任。但若该学生尚未成年,则不论借贷关系是否生效,由此产生的责任均由其监护人承担。而学生和余某之间,则构成民间借贷或者其他的法律关系,需另行通过民事诉讼方式找余某讨回。

但如果学生并不清楚余某的借贷行为,余某擅自将学生信息提供给平台,平台在明知借款人信息并非余某且当事学生没有贷款意愿的情形下,但仍愿意提供借款,则由此产生的后果由平台和余某双方自行承担,和学生没有任何关系。

还有一种可能的情况是,余某未经当事学生同意提供了学生个人信息,又对平台实施了欺骗行为,包括伪造学生签名、提供其他虚假材料,让贷款平台相信学生具有借款的意思表示进而提供借款,则余某涉嫌诈骗犯罪,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和民事赔偿责任。学生作为受害者,当然无需承担欠款的还款责任。

六、校园贷”不能一刀切,但“高利贷”得有人管

2016-03-17 11:00:21 来源: 东方早报(上海) 有媒体报道,河南某高校的一名在校大学生,用自己身份以及冒用同学的身份,从不同的校园金融平台获得无抵押信用贷款高达数十万元,当无力偿还时跳楼自杀。

“校园贷”像金融毒品一样,逼死了一条年轻的生命。那么该怎么办? 尽管如今大学生的含金量不如以前,但依然是稀缺品。目前接受过高等教育人群的薪酬基本上在全社会的前50%,更不用说

211、985这样的名校,他们的数量只占同龄人的5%,而薪酬也位于同龄人的前列。所以,大学生历来是电信、金融等行业争夺的重点。

信用消费出现以后,大学生曾是银行信用卡业务的香饽饽,一些银行还专门推出针对大学生的信用卡,就是为了争夺市场、培养未来的客户。但面向学生发行的信用卡有致命的缺陷:高校学生大多没有收入,信用消费后,还款只能依靠家长。当学生消费缺乏自制力、消费过多拖累家庭支出、还款困难时,社会舆论出现了很多对校园信用卡的批评。

因此,银监会在2009年下发文件,禁止银行向未满18岁的学生发信用卡,给已满18岁的学生发卡,要经由父母等第二还款来源方的书面同意。实际操作中,银行大多停止对学生发放信用卡。

然而,大学生信用消费的需求仍在。2009年以后,“趣分期”等新兴的、非银行的金融服务开始涌现,填补了这一市场。但是,当年银行信用卡面临的问题,在这些金融服务上全数存在,并且有过之而无不及。例如,风控能力弱,贷款门槛低而授信额度高,在本案中甚至出现了拿着其他同学的身份证、学生证也能申请到贷款的荒唐现象,其分期费率、违约罚息自然要更高才能弥补风险,追偿债务的手段也更“激进”。这是负债累累的学生跳楼自杀的直接原因。 那么是否应该全面禁止所有机构向学生提供信用贷款?校园学生能否信用消费?在中国的学制下,多数大学生都满18周岁。按照中国法律,大多数大学生已然拥有完全的民事责任能力,所以不能一刀切地剥夺他们获得信用贷款这种金融服务的权利,这是“普惠金融”的应有之义。

问题是,虽然大学生有权利,但他们有没有能力去偿还信用消费产生的债务?这就是金融机构的判断了。金融机构应该综合学生过往的信用记录(绝大多数学生没有信用记录)、收入情况(少数学生有稳定的奖学金和兼职收入)、家庭支持力度等给出是否发放信用卡、授信额度有多高的判断。这也是信用发达社会,大学生很难获得信用卡和信用贷款的原因。

这个事件中,大学生之所以会跳楼自杀,一方面是他自控能力不强,恶性超前消费,挖东墙补西墙,甚至冒用同学的身份证借贷。但这不应该成为一刀切禁止校园贷款、普惠金融的理由。因为还有很多自控能力好、有兼职收入的学生,不该因为不自觉学生的负面案例而剥夺他们的权利。

另一方面,涉事金融机构发放如此巨额的贷款,在贷款人真实性审核、还款能力评估等多个方面出了纰漏,正常来看,风控如此糟糕的贷款机构早就应该倒闭了。他们没有倒闭的关键在于他们笃定这些学生的家长不会坐视这些学生信用破产、拿不到毕业证。光鲜的校园金融,最后用威胁、连坐等非常规手段来搞“风控”,这就与高利贷无异。

一个正常的校园金融生态应该是:债务违约的大学生自己承担责任;违规发放贷款的金融机构自担亏损;但金融监管部门要做好金融教育,及时惩罚金融机构滥发贷款于前,利用暴力、株连手段追债于后。“校园贷”固有其风险,但它不能,也不该是高利贷。监管部门应有所为,有所不为。

(作者系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

第二篇:校园贷

校园贷是指在校学生向各类借贷平台借钱的行为。

2016年4月,教育部与银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各高校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日常监测机制和实时预警机制,同时,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应对处置机制。

2016年8月24日,银监会亦明确提出用"停、移、整、教、引"五字方针,整改校园贷问题。

2017年9月6日,教育部发布明确"取缔校园贷款业务,任何网络贷款机构都不允许向在校大学生发放贷款。" 2018年2月28日,广东金融办发布《关于贯彻落实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自2018年3月26日起实施,有效期3年。

案例一

小张曾是西安一所科技学院的学生,毕业后在一家网络游戏公司从事销售业务。步入社会就业,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都应该有一种新的感受,但小张却没有心情感受这些新鲜的东西,因为他的身上背着上学期间欠下的一些债务,每天产生大量利息,就连挣下的工资都难以支付这笔利息,小张被这些债务深深困扰,压迫的难以抬头。

"两年多以前,我被人骗了,迷上了网络赌博。"小张介绍,大二期间,有朋友诓骗他说网络上有一种投资,回报相当丰厚,禁不住诱惑的他开始在网上玩网络重庆时时彩,最初的时候有输有赢,到后来深深的陷进去了,先后输掉了十来万。在无奈之下,小张将自己的学费以及亲朋好友处借来的几万元凑在一块也不够还输掉的钱。"也就是在这时候,一个社会上的人向我推荐了的校园贷。"小张说,对方知道自己急需要钱解决问题,就向他宣称通过一些网络平台贷款,手续简单,利息不高,很快能解决问题。

"我当时一看利息似乎真的不是很高,很着急,就接受了那人的建议贷了款,把网上赌博所欠的钱还了。"小张说,但让他没想到的是,虽然表面上看上去利息不高,但加上一些手续费、管理费,亏空越来越大。他不断地通过一个平台借款弥补之前的欠款,产生手续费、管理费,加上利息,欠债的窟窿不断增大。小张说,他先后在十几个平台上借过钱,如今已经滚成十多万的巨额债务。 "现在每天产生的利息总额就是100多,一个月下来就得三四千元,我上班的工资才两千多元,连利息都不够支付。"小张称,他无奈之下曾向家人求助,但家里也拿不出那么多,只给了三万元,显然是杯水车薪。而在单位,自己的遭遇又不敢向同事领导诉说,害怕影响工作。

案例二 小王是青岛大学的一名大三学生,2016年,当时在室友的介绍下,小王认识了同校师哥小郑,并得知一种名叫"做单"的赚钱方式,"就是说从APP平台上借款,借出来之后直接转给他,都是由他来还,一千块钱的报酬。" 一听不用自己还贷,还有报酬可以拿。小王没考虑多久,便答应了小郑的请求。2016年5月,小王以自己的身份信息在一个名叫"名校贷"的借款平台上,借款2万2千元。随后,她便把钱打给了小郑,自己也拿到了相应的报酬。在之后时间里,贷款也确实都是由小郑偿还的,直到2017年7月份,事情发生了变化。 "他说名校贷出现了一些问题,要还全款,所以让我们再注册别的平台。"小王告诉记者,当时小郑的意思是"名校贷"平台剩余款项必须一下还清,但自己手里并没有现钱,所以需要她从别的平台借款,补上这个窟窿。

由于小郑态度很诚恳,而且小王也担心自己的信誉受到影响,无奈便答应了小郑的请求,又从"快贷"借贷平台上借款3000元。与此同时,小郑向小王提出了正式的工作邀请。

小王:"他说去他们公司做兼职,把他的营业执照、身份信息什么的都发给我了。" 有实体公司,还有营业执照,并且从事的工作也和之前的一模一样,每借成一笔,自己便能够得到五六百元的报酬。这对于还是大学生的小王来说诱惑很大,她便答应了下来。

就这样从2017年7月底至今,小王共在40多个借款平台上借款,总额高达17多万元,加上利息共44万元。而问题就在今年9月份,由于所借款项过多,小郑方面无法及时偿还,便让小王去济南清帐。

小王说:"清帐的意思就是把我现在所有的债务,让那家清帐公司出钱还了,只欠清帐公司的钱。然后在这个过程中,清帐公司告诉我,这是操纵学生挣钱,告诉我被骗了。" 清帐公司的一番话,让小王彻底起了疑心,立马打电话给小郑,然而对方的答复,却让她大吃一惊。"他承认这个事情,但是他只承认是我借给他钱,并不承认是他操作我从这些平台上借钱,并不承认利息这些问题。"小王说。

面对对方的翻脸不认人,小王彻底慌了神。这个时候的她才意识到自己上了当,而之后想要再联系对方,手机却始终无法打通。

2017年11月12日,高利贷的人已经找到她家门上,找她爸妈要钱,然后就一直逼她 负面事件

2016年3月,河南某高校的一名在校大学生,用自己身份以及冒用同学的身份,从不同的校园金融平台获得无抵押信用贷款高达数十万元,当无力偿还时跳楼自杀。[8] [9]

2016年4月7日,又曝出福建大四学生余某飞,自创青鸟创联的金融服务公司,骗取同学身份信息,在8家网贷平台上贷款。涉及19名学生,总金额70余万元。[10]

2016年6月12日,"裸条"借贷现大学生群体:不还钱被威胁公布裸照。裸条即女大学生用裸照获得贷款,当发生违约不还款时,放贷人以公开裸体照片和与借款人父母联系的手段作为要挟逼迫借款人还款。[11]

2016年8月10日,校园贷再爆乱象:学生刷单负债百万。吉林一高校校学生梁某联合校园贷客户经理及线下代理商找学生"刷单",导致学生巨额钱财被骗。[12]

2017年4月11日,厦门华厦学院一名大二女生因陷"校园贷",在泉州一宾馆自杀。据报道,该女生借款的校园贷平台至少有5个,仅在"今借到"平台就累计借入57万多,累计笔数257笔,当前欠款5万余元。其家人曾多次帮她还钱,期间曾收到过"催款裸照"。[13]

2017年6月28日,银监会发布消息称,银监会、教育部、人社部联合下发通知,要求一律暂停网贷机构开展在校大学生网贷业务,并明确退出时间表。但这个消息对于家住兴平市的刘先生来说太迟了,就在当天下午,他22岁的儿子明明(化名)在家中自缢身亡。同样,也是因为校园贷。

2017年8月15日,20岁的北京某外国语高校的大学生,在吉林老家溺水而亡。家人发现他留下的遗书后,他的手机还不间断收到威胁恐吓其还款的信息。通过其家人介绍得知,范泽一此前曾在多个网络借贷平台借"高利贷",已累计达13万余元,其中一笔借款数额为1100元,一周后需还1600元,周利息高达500元。

2017年8月24日消息,武汉某大学大三学生因欠下"校园贷"4000元,一年时间滚到50余万元。[14]

2017年9月7日,华商报报道,21岁的陕西大二学生朱毓迪贷款20多万,用于同学聚餐以及偿还贷款等,当无力偿还时跳江自杀。[15]

《校园贷活动总结(优秀范文二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