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村环境卫生的调查报告》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可以找到更多《村环境卫生的调查报告》。
第一篇:乡村环境治理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及成效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将人居环境改善同精准扶贫、全域无垃圾、乡村振兴等工作结合,互促互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投入资金1791.4万元,硬化贫困户入户路15.43万平方米;投入资金139 6.5万元,硬化3661户贫困户院落27.89万平方米;投入资金240万元,硬化巷道1.92万平方米;投入资金697万元,在13个村开展村容村貌整洁工程;创建省级“千村美丽”示范村3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4个、县级美丽乡村示范村6个、“万村整洁”村30个。通过对农村人居环境基础建设的大量资金投入,村容村貌得到有效提升。机构改革以来,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责任得到进一步明确和细化,主管单位积极推进工作,清理乱搭乱建,依法拆除烂房烂墙烂圈、废弃厂房棚舍等74处,清理积存垃圾263吨,整齐堆放秸秆、柴草、农机具等生产生活资料159处,通道绿化140.5公里6.46万株,村庄绿化7.9万株、种花22亩。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提升村民生活品质。
(一)环境治理效果明显。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统筹协调的原则对全域无垃圾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开展以来,全县各乡镇均安排环卫、保洁人员10到20名,各村护林员协助共同负责日常环卫保洁工作的开展,定期确保对辖区生产生活垃圾和非正规垃圾堆放点进行清理。全县购置垃圾清运车辆340辆,修建垃圾房(垃圾台)196处,购置垃圾箱、垃圾斗1004个,先后清理陈年垃圾4000多吨垃圾,清理整治乱堆乱放垃圾地420多处。20xx年计划投资3267.45万元,对全县11个乡镇50个村进行垃圾收运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环境卫生的治理。
(二)旱厕改造持续开展。各乡镇政府所在地、农村社区、行政村结合乡村规划,合理布局建设无害化公共厕所,或对原有旱厕进行无害化改造,全县13个乡镇135个行政村,累计改建新建卫生厕所721座,完成率14.42%,卫生厕所覆盖率2.01%。举办全县厕改技术培训班一期35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0000余份,举办宣传活动120场次7000余人,投入县级专项资金97.8万元。20xx年,通过各乡镇摸底,计划投资104.4万元组织实施旱厕改造任务348户。
(三)面源治理稳步推进。今年以来,为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主管单位层层靠实工作责任,实地落实废旧地膜回收和尾菜处理等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全县清理农村生活垃圾263吨、村内水塘1口、村内沟渠124公里、村内淤泥160吨、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155吨,新建废旧地膜回收点7个,回收地膜784吨,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率达到43.6%。农业污染防治方面,加大对蔬菜主产区尾菜的处理利用,截至目前总体尾菜产生量17028吨,处理利用量6469吨,处理利用率38%,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224头(只)。20xx年计划确定1-2个建制村开展生活污水治理试点。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年来我县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的涉及面广、参与部门众多、持续性强,且农村的基础条件较差,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所面临的形势仍然严峻,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环境治理不够彻底。近年来,随着环境整治工作的持续开展,对各乡村陈年垃圾的集中清理,全县环境卫生得到了明显好转。但仍有一部分村社内的垃圾清理得还不够彻底,尤其是偏远村社的偏僻角落,随处可见垃圾堆放。由于资源配置的不足和各村环境整治工作开展的不平衡,农村环境问题依然十分严峻。一是部分基层干部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认为“农村环境就这个样”的思想根深蒂固,对环境治理态度消极,工作敷衍塞责,走过场,形成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上边热、下边凉”的现象;二是农村保洁员人员配备较少,工资较低,队伍参差不齐,有的村挑选保洁员是出于对老弱病残人员的照顾,而不考虑此类人员能不能担负起职责,有的村虽然配备了专职保洁员,但是疏于管理,缺乏监督考核,干好干坏一个样,工作积极性不高。三是相对于需求资金的不足,资金投入的统筹整合成效不明显,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仍任重道远。
(二)面源污水治理滞后。一部分村社面源污染问题突出,化肥农药利用率低,塑料地膜等农业废弃物随意丢弃,逐年积累危害土壤生态环境;一部分村镇存在大量不按要求治污的散养户,畜禽养殖排出的粪便及农家厕所的随意排放,大部分污水挥发、渗透,直至形成沉积,加之衣物洗涤废水等污染水质的随意排放,对周边水源、土壤、空气和作物等造成严重污染。由于此类面源污染分布较为分散,涉及范围广、随机性强,且农村污水收集渠道管网系统不健全,基本没有污水处理设施,面源污水治理推广滞后。
(三)旱厕改造进展缓慢。“小厕所,大民生”,厕所是每个人在生活中都离不开的卫生设施,同时它也关系着农村人居环境的品质提升,近年来,我县持续加强农村旱厕改造工作,但实际改造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目前,我县农村旱厕改造主要有两类,化粪池厕所和简易式水冲厕所,在调研中了解到,一部分村民在政府提供补贴改造厕所的情况下仍不愿改造,主要原因是觉得改造后并不方便。化粪池厕所相对造价高,池满后抽粪困难,加上化粪池水向地下渗透,容易对地下水和土壤的造成污染;而简易式水冲厕所水桶在冬天容易结冻,不方便使用。
(四)整村建设缺乏规划。近年来,我县通过灾后重建、危房改造、异地搬迁、集中安置等项目,大力改造农村居住条件,群众居住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同时,也存在农村建设无序,管理不足的问题。一是一些农村村容村貌布局欠佳,违建难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农村土地用地规划缺少科学引领和严格规范。很多村社土地没有任何建设的规划管理,村民任意建房,违规用地养殖问题突出。大部分违建只通过一定的罚款予以解决,村民不以为然,使罚款失去了约束效力,相关管理部门由于人员少,距离远,执法程序复杂导致实际管理困难,而村级组织又对违建乱建等情况无权约束管理,造成村民各搞一套,无法形成良好的村容村貌。二是一些新建了房的农户没有将危房拆掉,这些危房由于无人居住,有的遇雨坍塌,有的长满荒草,有的堆积杂物垃圾,严重影响村容村貌的提升。
(五)农村内生动力不足。农村环境治理的最大问题,就是村级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政府干、百姓看”等现象时有发生;近些年来,由于国家投入农村的资金越来越多,使群众在感受到了党的关怀的`同时,又产生了理所当然的心理,将垃圾治理、环境美化等公益性质的工作全部推向政府,养成了事事依赖政府,自己袖手旁观的习惯。究其原因,一是由于村民没有真正参与到人居环境改善的行动中来,村民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加上多年来养成的生活习惯,乱丢、乱倒、乱扔、乱堆等现象不绝,造成人居环境治理困难。二是大量有识青年都到外地工作,村内缺乏文明风尚的引领,乡村文化得不到良性发展。
(六)长效机制尚未形成。一是环境治理改善涉及面广,直接经济效益不高,难以形成稳固的长效管理体系。环境治理项目吸引力低,社会资本投入有限;农民收入普遍不高,自有资金投入能力不足,垃圾分类、堆放、转运、处理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二是虽然一些地方通过集中整治较大地改善了基础设施,但不久便出现了设施闲置破损、杂物乱堆乱放、垃圾污水依旧等问题,原因是没有建立起管护长效机制。
三、意见建议
(一)加大宣传,提高环保意识。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必须依靠群众自身的动力,才能长足有效的开展。一要大力宣传,通过编写宣传材料、书写固定标语等方式,教育和引导村民树立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环保意识,遵守村规民约、实行门前“三包”、自觉做好房前屋后的环境清洁和绿化美化建设,在各学校广泛开展爱护环境,不乱丢垃圾的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爱护环境,保护环境意识,带动家庭改善环境。二要通过环境整治相关工作的逐步开展,进一步提升乡村特色、改善村庄环境,激发村民的满足感和幸福感。从而引导群众珍惜环境整治成果,自觉遵守村规民约,积极参与村民自治。三要积极组织开展农村美丽庭院评选、环境卫生光荣榜等活动,增强农民保护人居环境的荣誉感。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和网络新媒体,广泛宣传推广各地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
(二)创新模式,加强环境治理。总体来看,我县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还处在较低水平。在投入总量不足的同时,也存在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的问题,因而必须创新投入方式。要建立政府主导、村民参与、社会支持的投入机制。农村环境整治资金投入不能靠政府全包全揽,要探索建立村级垃圾自收自营的管理模式。政府先期投资一部分设备资金,通过村民或企业承包经营,合理收取垃圾处理费用,在村内进行市场化运营,形成农村垃圾处理的长效链条。在自然村划分片区,组织邻近农户,建立环境卫生责任农户小组,互相监督,形成片点垃圾点的自觉保持。
(三)立足实际,合理改造旱厕。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结合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制定不同地区农村改厕工作目标;根据地形地貌、农业生产方式、农户用肥习惯、村社基础条件等不同,采用适合本地实际的改厕模式,确保达到农村厕所无害化的基本要求,制定层递式改厕方案,避免改厕实行一刀切。按照市场化运作模式,鼓励企业或个人出资进行厕改后设施维护、粪渣收运等后续工作。
引导集体经济、社会资本参与建设有机肥厂,解决粪便处理问题,打造绿色产业链,形成管收用并重、责权利一致的长效管护服务机制。
(四)开展“三拆”,提升村容村貌。通过宣传发动群众,政府设资奖补,乡镇村集中整治,在农村开展“三拆”行动,一是拆除危旧房、废弃猪羊圈、废厕所工棚茅房;二是拆除乱搭乱建、违章建筑;三是拆除非法违规商业广告、招牌等。在进行“三拆”的同时,要注重保留具有地域特色的老房子、民居、古村落等。通过“三拆”行动,全面提升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综合面貌,营造整洁的居住环境。
(五)完善机制,加强规划管理。农村人居环境三分在建、七分在管。针对农村道路、供排水、垃圾和污水治理等公用设施运行管护,要做到有制度、有资金、有人员,要积极探索建立县乡财政补助、村集体补贴、住户适量付费相结合的管护经费保障制度,建立专业管护队伍,确保人居环境建设的成果能持续发挥作用。同时,要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放在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全局视野下统筹规划,统筹推进,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以乡和村为单位,立足长远,尊重科学,顺应规律,契合实际,进一步完善村镇规划。综合考虑排水、排污、垃圾处理、绿化、亮化等实际问题,从改善人居环境入手,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力争村镇建设逐步达到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整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的脏乱差问题。
第二篇: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调查报告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越开越高,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产生越来越多的垃圾,相对于比较发达的城市,农村的垃圾处理问题上就比较落后,这对农村的生态环境构成相当大的危害,也不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的发展。为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我去了我的家乡。
我到周围的河流进行调查,发现许多河流的水受到了严重的污染。河水混浊,水面上漂浮着许多塑料垃圾,并且时不时会传来一阵难闻的味道。许多人把垃圾仍到河里,这给河流留下了很大的创伤。还有人吃喝拉撒,随地大小便……任由他们这样持久的持续下去,就算是再清澈的河水也会被他们给糟蹋。如今,大多数河流都已干涸,而那些尚未干涸的河流也早已不堪重负。在村子周围转了一圈,发现垃圾随处乱扔,在扔垃圾的地方,垃圾没有分类,乱扔,也没有人及时把垃圾堆清理,导致垃圾过剩在那里堆放,臭气熏天,特别是夏天。
问卷调查
农村生活垃圾请处理状况问卷调查 1 调查年龄()
A青年 B中年
C老年 2你家附近是否有垃圾坑()
A有
B没有
C没注意,不清楚 3你平时垃圾是如何处理的()
A倒入垃圾坑 B倒入田中
C 随处乱倒
4 你的生活垃圾主要是()
A瓜果蔬菜 B食品袋 C烂衣服 D煤球渣,树叶或秸秆 5 你家附近是否有废品回收站()
A有 B 没有 C不清楚 6你家废电池如何处理()
A当垃圾扔了 B埋入地里 C卖给废电池回收站 7 你家所在的街道有垃圾箱么()
A有
B较少
C没有 8 你家使用何种厕所()
A沼气池式厕所 B城市式厕所 C茅坑
9 你所在的村小组是否有专门人员对垃圾进行清理()
A有
B没有
C不清楚
10 你认为当地出现环境污染的原因有哪些()
A居民缺乏环保意识 B没有资金来源 C环保设施不全 D村干部没做好宣传工作 E其他 调查结果
总共填写100份,填表人老年人居多,这里将以百分比的形式给出各项选项的结果
1 选A的占3%,选B的占7%,选C的占90% 2选A的占90%,选B的占1%,选C的占9% 3选A的占40%,选B的占55%,选C的占5% 4选A的占80%,选B的占5%, 选C的占15% 5选A的占20% ,选B的占0% ,选C的占80% 6选A的占95%, 选B的占5% ,选C的占0% 7选A的占 1%, 选B的占2%,选C的占97% 8选A的占2%,选B的占88%,选C的占10% 9选A的占5%,选B的占80%,选C的占15% 10 ABC比较多
从问卷结果来看,家乡的生活垃圾处理状况不佳,尽管家乡实行新农村建设,卫生条件有所改观,在居民区也建了垃家乡却缺乏对垃圾处理健全的设施,没有清洁人员,生活垃圾处于无人管理无人问津的状态。由于家乡的废品收购站较少,人们只有自己收集,等有人上门收购,将其卖掉,没有人收购废电池,所以对废电池人们往往是当垃圾扔了。对于生活垃圾处理不当灰度生命健康有危害,从问卷调查结果看大家都不在意,认为不会有危害。由此可见,农村居民环保意识很薄弱。
在整个调查过程中我发现村民对生活垃圾处理简单、随意,环境污染严重。村民往往按照就近原则处理,将垃圾随意倒在沟边、河边、塘边、路边等致使垃
圾成堆,村里也没有相应的机构去处理垃圾,去维护环境。村民在面对数量大、成分复杂的垃圾时连采用焚烧、填埋、沤肥等看似比较简单易行的处理都办不到,致使垃圾严重污染环境。还有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基础设施缺乏。农村垃圾的处理需要大量的资金,但是农村可变现的公共资源有限,村民自身无法拿出更多的资金,上级政府的财政投向主要又是城市垃圾处理,乡镇和农村的垃圾处理基本没有资金投向,农村的垃圾根本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更重要的是村民的整体环保意识差。农村垃圾处理问题的解决需要全民共同参与,需要农民的积极配合。但是实际上村民“自扫门前雪”都难以做到,又如何为“他人瓦上霜”呢?相当部分村民的卫生意识较为落后、整体环保意识较为差、价值观念滞后、生态意识不强、思想认识不足,成为制约农村垃圾处理的主要因素。
农村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那么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处理?首先1、组织保障。乡(镇)长一把手负责制,负责全乡(镇)垃圾处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各村成立由村支部书记任组长、村委会主任为副组长的工作小组,负责实施本村的垃圾处理工作,并作为考核其工作业绩的指标之一。2、宣传教育。为提高农村干部群众对垃圾分类收集综合利用的认识,乡(镇)政府专门请垃圾处理方面的专家讲课;组织从事这项工作的干部外出参观学习;把垃圾分类的知识印制成挂历,发放到户;通过会议培训、广播宣传、印制宣传手册等方法,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3、垃圾分类。将农村生活垃圾分成五大类:一是可生产沼气或有机肥的厨余垃圾;二是只能造农家肥或不出村就可集中掩埋的灰土垃圾;三是可再生垃圾;四是有害垃圾(电池、灯管灯泡、农药瓶、油漆桶、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等);五是可燃垃圾(果树枝、农作物秸秆等)。每个村设置垃圾分类固定收集点,做到美观、经济、实用,农户按分类投放。4、建立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处置体系和运行机制。工作流
程应为:农村生活垃圾→就地减量化分类→固定收集点→定期清运→①无害垃圾本村处置场处置②有害垃圾和不可分解垃圾采用村收集、镇中转、县市处理的垃圾处置模式。
科学处理农村垃圾,彻底改变农村垃圾随处乱扔的千年陋习,不仅是营造良好投资环境的现实需要,更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生态城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迫切要求。相信,只要我们有良好的环境意识,有配套的政策法规,通过积极地探索实践,随着大胆破解垃圾处理这道难题,必将有力地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快提高农村地区的现代化水平。
垃圾处理调查报告
垃圾处理协议书
垃圾处理承诺书
生活垃圾处理实施方案
船舶垃圾处理规定
第三篇:农村环境调查报告
农村环境整治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事关农村群众的人居生活质量,事关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了深入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近期围绕镇农村环境整治问题,深入全镇32个村(居),重点对垃圾集中处理、墓园集中管理、村容集中治理“三集中”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镇“三集中”建设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按照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以深入开展“三集中”建设为抓手,大力整治农村环境,农村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截止目前,全镇共建垃圾池1818口,辐射全镇32个村(居)242个村民小组,共落实垃圾填埋场83处,落实墓园53处,疏挖沟疏21.17千米,修建下水道3.5千米。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扎实推进“三集中”建设。
1、统一思想,专题动员。近年来,镇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成效显著。目前,全镇32个村(居)全部实现了通水泥路、通有线电视,大部分村用上了自来水,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大幅改善。但与此同时,村庄环境整治工作相对滞后,很多村庄柴草杂物乱堆乱放,垃圾污水乱泼乱倒,老人墓地乱建乱放,农村生态环境不容乐观,村容村貌不尽人意,与如火如荼的新农村建设极不协调。整治农村环境,改变村容村貌已经刻不容缓。为了提高认识,统一思想,镇委建设新农村办公室组织片总支书记和村支部书记,专程到仙洪试验区参观学习农村环境整治先进经验。参观学习后,在统一思想、集中讨论、制定方案的基础上,全镇迅速专题召开农村环境整治“三集中”建设动员大会,对“三集中”工作进行了全面动员和具体部署。结合实际,垃圾集中处理以318国道沿线村为示范点,墓园集中建设以闵台村、伍家场村、秦杨村为试点村,试点示范,以点带面,带动全镇“三集中”建设全面推进。
2、加强领导,成立专班。镇委高度重视“三集中”建设工作,成立了以党委副书记、副镇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片总支书记为成员的全镇“三集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村也相应成立了由支部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由各村干部具体抓,所有村干部包组到湾,形成书记负总责、干部齐上阵的工作格局。同时,明确要求各村配齐配足保洁员。各村根据清洁范围的大小分别配备了1―2名清洁员,“318”国道沿线各村分别配备了1―2名保洁员。目前,全镇共配备清洁员34名,配备保洁员11名,墓地管理员5名。
3、加大投入,完善设施。在“三集中”建设上,我们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体,集体、农户投入为补充,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快农村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建设垃圾池。在去年已建1300多口垃圾池的基础上,今年对全镇沿大沟大路、湾子的死角补建垃圾池518口。每口垃圾池建设投入为280元,其中政府补贴150元。二是配备垃圾清运板车。由政府统一出资,全镇30个村共配备垃圾清运板车32辆。三是落实垃圾填埋场。按照每村2处以上的要求,以村废沟、废塘为主,共落实垃圾填埋场83处。四是落实集体墓园。按照每村1―2个的要求,共落实集体墓园53个。墓园建设由集体调田,政府出资绿化配套。五是养殖排泄物无害处理。结合“一建三改”工程建设,全镇共计建池达2130口。
4、建立机制,规范管理。主要建立了三大机制。一是干部工作目标激励机制。村主职干部人平拿出300元工资用于“三集中”工作结帐。由镇农委组织专班,对各村“三集中”建设工作进行检查评比验收。好的得300元,较好的得200元,一般的得100元,较差的.不得工资。墓地建设村干部人均拿100元工资挂钩,落实墓地的得50元,能实施的得50元,没有落实墓地的不拿工资。二是清洁员工作目标考核机制。对各村清洁员工作职责进行了明确要求,并由镇农委和村居委员会进行定期与不定期检查督办。村容保洁工作与清洁员工资紧密挂钩,清洁员每人每月拿出100元考核结帐,好的得全额,一般的得50元,较差的不得,连续三次评为较差的,由村进行撤换。三是农户考评机制。村委会每月组织一次清洁卫生大检查,每次评出最清洁、清洁、不清洁农户,检查结果张榜公布,并督促不清洁农户限期整改。
二、镇“三集中”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农民环保意识不强。由于受长年的生活陋习影响,部分农民群众传统的生活方式未得到根本转变,环保卫生意识和社会公德意识比较薄弱,不能自觉做到保护环境、讲究卫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三集中”建设的规范运作和工作成效。
2、建设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三集中”工作是一项资金投入较大的公益事业。垃圾集中入池清运、填埋以及墓园的集中管理,每村平均投入需3万多元。近年来,镇“三集中”建设投入没有向社会或村民收取任何费用,全部由镇、村两级财政全额投入。由于资金投入上的严重不足,专职保洁队伍难以稳定,长效管理机制难以建立,已经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在治理后又出现反弹,部分地方“脏、乱、差”的情况再次出现。
3、农村基层组织重视不够。部分农村基层组织对环境整治“三集中”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在资金投入、人员配备、规范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工作力度还不够大,严重影响了“三集中”工作的开展。
三、加快“三集中”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1、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农村环境整治是直接影响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与农民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市、镇、村三级组织要进一步加大“三集中”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完善基础设施,落实管理经费,保障“三集中”建设持续开展的同时,要坚持“政府主导、多元投入”的原则,出台相应的激励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入“三集中”建设,从而破解筹资难题,加快农村环境治理。
2、进一步完善长效运作机制。一是推行“三集中”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制。将“三集中”工作纳入乡镇基层干部年度工作目标管理考核体系,明确目标,强化责任,推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位。二是建立一支稳定的专职保洁队伍,提供稳定的保洁经费来源,保障农村环境治理工作的日常化、规范化。
3、进一步加强农民环保教育。要在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农民群众环保知识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导广大农民群众树立健康环保文明的生活方式,从根源上缓解环保压力,赢得工作支持。
第四篇:农村生态环境调查报告
一、我市农村环境污染概况
(一)畜禽养殖污染现状近年来,我市农村畜禽养殖得到较快发展,给农村环境带来了沉重压力。据有关部门统计,20xx年全市生猪出栏数达xxxx头、牛出栏数xxxx头、羊出栏数xxxx只、禽出栏数xxxx只。而这些畜禽粪便至少有三分之二以上未得到利用就直接排放,根据国家环保总局推荐的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系数计算,20xx年我市畜禽污水产生量约为xxxx吨。畜禽粪便污水中的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高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许多中型畜禽养殖场缺乏处理能力,只能将粪便倒入河流或随意堆放。这些粪便进入水体或渗入浅层地下水后,量消耗氧气,使水中的其他微生物无法存活,从而产生严重的“有机污染”。我们在调研中还发现,有些养猪场未经规划建在乡村水源的上游。畜禽粪便要经自然晾晒15天,臭气熏天,蚊蝇滋生,遇有雨水天气,在村庄内四处横流,以致河流、沟渠及地下水源遭受严重污染,不仅造成当地村民饮水困难,而且给村民健康也带来严重威胁。这些已造成政府不投入巨资就无法治理的被动局面。
(二)农药、化肥污染现状
农村量使用农药、化肥造成了有毒有害物质的量残留。20xx年,我市化肥使用量xxxx吨,农药使用量为4130吨。专家指出,过量使用化肥造成的污染惊人。化学肥料施于土壤中,被农作物吸收的只是其中的极小部分,部分在雨水的作用下渗透到地下,污染地下水,将导致水中的硝酸盐、亚硝酸盐过多,容易引起食道癌、胃癌等消化系统的癌症。农药的量使用,导致土壤的有害物质残留非常严重,对环境生物和人类产生不良影响。调查表明,癌症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与农药化肥使用量呈平行关系,农村中4050的儿童白血病患者,其发病原因是农药残留的化学物质。
(三)农村生活污染现状
首先表现为垃圾数量越来越多,以保守估计,按每人平均每天产0.25公斤垃圾测算,我市农村每天将有425吨的垃圾产生。据统计,20xx年全市污水排放量约为xxxx吨,其中,生活污水排放量为xxxx吨。其次农村生活垃圾的成份也呈多样化的趋势,除了常见的塑料制品外,有机磷成份也明显增加。许多xxx的垃圾向农村运送扩散,而部分农村并没有最基本的垃圾填埋处理场地,广阔的天地成了垃圾的天然排放场,严重影响到农村土壤、水源和空气的质量,不仅损害农民健康,危及农民生存,最终将危及城市的环境安全和社会稳定。
二、造成我市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是由于监管不力。农村环境保护与治理既无规划,又缺乏环保监督检查力量,环保指标没有纳入有关部门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未建立起以问责制为核心有效的监管机制,由此造成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管理上的缺位。
二是由于农村环境治理资金匮乏。据了解,在乡镇级还没有设立环保专项基金,乡镇的环境治理经费主要从县级环保治理基金和乡镇财政中支出。由于目前经费紧张,因此,用于乡镇进行环境治理的资金难以落实,乡镇环境治理难以保证,更谈不上乡村环境的治理了。
三是群众环保意识差,加之社会宣传不到位,使广农民甚至城市居民都没有认识到农村环境污染的严重危害性,造成对已发生在身边的污染问题熟视无睹,听之任之。
三、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立环保责任制。把环境保护纳入政府任期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将农村污染防治费用纳入财政预算和建设项目投资计划,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
(二)合理布局畜禽养殖场(点),治理畜禽养殖场粪便污染。对畜禽养殖场进行总体规划,规划后在区外新建的畜禽养殖场必须限期予以拆除,规划前已建的区外畜禽养殖场必须于20xx年底前治理达标,未按期达标的一律搬迁或关闭。推广畜禽养殖业粪便综合利用和处理技术,对规模化的畜禽养殖场必须要有一定的综合利用和污染处理设施,实现畜禽粪便全部综合利用或废水达标排放。
(三)科学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农用化学物质,治理农村化学污染。发挥基层土肥站、植保站的指导作用,力推广科学施肥施药。推广生态农业模式,培育和发展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和绿色食品基地。引导农民形成“绿色”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使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第五篇:农村环境卫生情况的调查报告
一、目前农村环境卫生的现状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尤其是近年来,农村经济快速增长,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与城市相比,农村村居环境的建设还相对滞后,村民环境意识相对薄弱。绝大多数农村中的“脏、乱、差”现象普遍存在。具体表现如下:
1、垃圾随处乱丢。
由于受传统陋习和落后观念影响,很多村民存在随地乱丢垃圾的不良习惯:或丢在村前的渔塘边,或丢在村前的路边,或丢在屋前屋后的空地上。过去演戏、放电影、开社员大会、打篮球的的空旷地方,现在居然成为倒垃圾的场所,垃圾足有一米多高,日晒雨淋,臭气熏天,村民无不掩鼻而过,这是很多农村的卫生状况的一个缩影。
2、建筑余物乱堆乱放。
目前不少农村村民新屋建成后,由于缺乏自觉性,缺乏管理和监督,余物没有做到及时清理,乱堆乱放,有的一放就是半年、一年,有的甚至是几年。既影响村容村貌又阻碍交通,并逐渐成为藏污纳垢之处。
3、随着农村生活方式的改变,现代工业产品的不断渗入,农村的生活垃圾正日益“城市化”。
而农民生活习惯却还没有改变。一些老农民说,过去种田,牛栏、猪圈里铺稻草,一年三五回,大家争着挑去放田里当肥料,就是路上见了猪粪也要捡回去当肥料,现在这些活都没人干了,如农家肥、运秸秆,挖淤泥、除草等基本没人干,出现了“家家户户忙挣钱,不问怎么种好田”的局面。
农村中上述“脏、乱、差”的存在,造成村容不整洁,还滋生“四害”(蚊子、苍蝇、蟑螂、老鼠),传播疾病,污染环境,严重影响村民的身体健康,这种落后的环境卫生必须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尽快根除。民间流行的顺口溜夸张又形象地反映了乡村污染日趋严重的历史:“六十年代淘米洗菜,七十年代饮水灌溉,八十年代水质变坏,九十年代鱼虾绝代,到了今天,癌症灾害。”
二、造成农村“脏、乱、差”的根本原因
1、村民环境卫生意识差。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习惯和落后观念的影响,以及缺乏宣传教育,村民公共卫生意识和环保意识普遍比较差,与城镇居民有一定的差距。村民不但垃圾乱丢,杂物乱放,而且对村中的“脏、乱、差”长期视而不见,这种观念和陋习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
2、管理机制缺失。
一是村级没有公共卫生管理机构,长期无人抓、无人管、放任自流。
二是缺少一支公共卫生保洁队伍。
三是缺乏先进科学技术的指导。
3、资金投入缺乏。
多数村虽然搞了村级公路硬化建设,解决了村民“行路难”问题,村民出行环境有所改善,由于长期缺乏资金投入,“脏、乱、差”依然存在。与此同时,县、乡两级政府对农村环境卫生建设长期缺乏应有的资金扶持。
4、极少数负责人的思想认识还没有真正到位。
认为这都是上级领导的责任,与己无关。甚至认为搞环境卫生吃力不讨好,只有付出,没有收益。这些观念就导致表面应付、得过且过,甚至熟视无睹,不愿化大力气改善环境卫生。
三、切实搞好农村环境卫生工作的建议
“村容整洁”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一件十分艰巨的工作,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农村基层组织,以及每个村民必须高度重视,以解决“脏、乱、差”为突破口,全面优化农村生活环境,建设富裕文明美好家园。加强乡村环境卫生建设管理是创建文明卫生工作的迫切任务。创建文明卫生工作涉及面广,要求高,环境卫生建设管理状况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由于长期重视不够,环卫工作基础薄弱,存在的问题很多,乡村既是工作的重点,也是工作的难点。加强乡村环境卫生建设管理,就是要解决垃圾出路问题,环卫基础设施落后,环境卫生“脏、乱、差”等难题。因此,加强乡、村环境卫生建设管理,实现环卫工作规范化,已经成为当前的一项迫切任务。建议采取如下措施,切实加强农村环境卫生建设:
(一)坚持抓点带面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典型带路是最有效的示范作用。每个乡必须作出全面规划,并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有重点地选择群众基础好、环境设施好的村,从现在起,再用1至2年时间,每年抓出5至10个示范村,实行以点带面,逐步推进。在此基础上,力争到20xx年底有70%的村达到“省卫生村”的标准。20xx年底100%达到“省卫生村”的标准。环境卫生示范村的经验,可通过现场交流会、组织参观考察、印发资料、制作vcd、通过网络、电视大众传媒等形式进行推广。
(二)广泛宣传发动
建设环境卫生村,村民是主体,关键是村民思想觉悟的提高。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全力提供精神上的支持,强化宣传教育,大力倡导文明新风,教育引导村民增强卫生意识和环保意识,自觉革除陋习,养成文明习惯,大力营造人人讲究卫生,人人爱护环境、爱我家园的良好氛围。农村基层组织和党员、村民代表,可以直接到村民中去宣传,点燃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从而自觉投身到建设环境卫生村的实践活动中去,尽快改变“脏、乱、差”面貌,提高生活质量。
(三)落实具体措施
在推进农村环境卫生建设的进程中,必须抓好如下几项重点工作:
1、改建村道。
凡村道未实现硬化建设的,要求在今年底前全部铺上水泥路,这是重要的基础设施。
2、改造排污渠。
村中所有排污渠,要把明渠改为封闭的暗渠,排污渠连接千家万户,定期疏通。有条件的村,可以建造环村总排污渠和一个排污储水池,接通村中纵横交错的暗渠,通过科学化处理,变污水为无害化水。
3、配置垃圾收集箱。
农村垃圾主要包括村民生产、生活垃圾、牲畜粪便、柴草秸秆、建筑工程垃圾,所含成分复杂,数量巨大。对这些垃圾的处理是农村环境卫生建设的关键环节。参照先进地方的经验,建立“保洁、收集、转运、处置”的工作机制,落实单位、部门和村民的工作职责,配足垃圾收集、清运人员,保证生活垃圾日产日清。
创新管理方式,大力推行生活垃圾袋装化和上门收集等方式,大力推行垃圾分类收集,按照可回收利用和不可回收利用两大类,对垃圾进行初步分类,尽可能将农作物废料作为有机肥回用于农田,其它废弃物集中处理,逐步实现垃圾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必须建立一个有效的垃圾处理网络:
一是户聚。
各家各户在门前设置简易垃圾桶,将每天的生活垃圾用塑料袋装好放在桶内。
二是村收。
再由村级垃圾收集专业队按规定时间收集,先集中放在村前垃圾收集箱,然后运送到乡中转站。
三是乡中转。
乡设置垃圾中转站,经就地分类后转送到县级垃圾集中处理场。
四是县处理。
各乡送来的垃圾,统一集中在县设置的垃圾场进行科学处理,综合利用。
视村级规模大小,在村民聚居地方,设置若干个垃圾箱,由村保洁队伍定时收集。村道由村保洁队伍负责清洁,各家各户门前清洁实行包干制。村民新建或改建住宅,动工时间和完工时间必须向村委会报告,完工后,余物必须在一个月内自己负责清理,送到指定垃圾点。通过户、村、乡、县互动,形成一个良好的垃圾收集处理机制。
(四)给予政策扶持
1、拓宽资金渠道。
农村环境卫生建设,涉及方方面面,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较多的资金作保证。如日常保洁专业队的经费,运送垃圾工具的添置费(含运费),聚居地方垃圾箱的设置,村道建设,暗渠建设,消灭“四害”药物的购置费等等。
首要的问题是,政府要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和财政支出格局,反哺农村,逐年增加对农村环境卫生建设资金的投入,逐步形成政府主导,部门支持,社会筹集的多元投入格局。或大胆引入市场机制。建立财政补一点、村集体经济挤一点、受益群众出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政策优惠省一点的“五个一点”资金筹措机制。
其次,村民是农村环境卫生建设的主体,人人有责。村民既是垃圾的产生者,也是垃圾污染环境的受害者,更是环境卫生治理的受益者。村委会有收入的要出资部分,农户也要适当征收部分,清理垃圾费的收取标准由村民自定。但不能增加农民负担,农村环境卫生建设专项资金及多渠道筹集到的资金,必须建立专帐,专款专用。
2、制定相关政策。
由县相关部门协助制定,以县政府名义出台诸如《科学处理农村垃圾,改善农村生活环境》的文件,以及《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等。使之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规范行为,从制度上提供法规和政策保障。村级也可以结合实际,制订行之有效的村规民约,形成村容治理的长效机制。
3、建立激励机制。
从根本上说,环境卫生管理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人的素质的高低,所以必须把对村民的教育摆在首要位置,运用多种形式、多种途径抓好文明素质教育。村两委要与每户家庭签订卫生保洁责任书,提出一些硬指标,促使家庭这个细胞做好保洁工作。为加快卫生村建设的步伐,形成你追我赶的局面,凡建成并通过省一级验收为“省卫生村”的,由乡奖励1万元,大村可适当增加奖金。奖励资金可由县、乡按一定的比例分担,以县为主。
4、提供优质服务。
进行新农村建设的村,村民进行新住宅建设,县有关部门应免费提供规划和经济安全适用、节能节材的住宅设计图样。农村进行改厕、改水、改道、改人畜分居等方面,县有关部门要给予帮助和技术指导。对农村保洁队伍,县也应适时进行培训和技术指导,定期开展除“四害”活动。
(五)切实加强领导
实施“村容整洁”工程,是一项事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也是一项事关广大村民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净化环境卫生,改善人居环境,是个重大的民生问题。抓好乡、村的环境卫生工作事关广大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可以让广大村民共享文明建设成果,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
同时,政府主要负责领导要定期召开会议,经常研究,分析情况,解决存在问题,加快工作进展。要强化考核,要层层建立年度目标责任制、督促协调机制和动态管理制度,并严格依据卫生村标准采取明查暗访、互查等多种方式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年度综合考核挂钩,推动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长期有效开展。
最后要充分发挥村“两委会”班子在农村环境卫生建设工作中的关键作用,切实加强村“两委会”班子建设,选好带头人,为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各村“两委会”及村民组织,既要借助上级党委政府的力量,又要依靠自身的力量,充分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动员和带领广大村民开展环境卫生建设,切底改变“脏、乱、差”面貌,优化村居和生活环境,建设文明美好幸福家园。
第六篇:农村环境卫生情况的调查报告
一、考核对象
考核对象为全区各乡镇及其所属集镇、村居,淮城镇城乡结合部村居,挂钩帮扶农村环境卫生管理的部门和单位。
二、考核内容
(一)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合格乡镇考核细则(见附件1)
(二)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合格集镇考核细则(见附件2)
(三)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合格村居考核细则(见附件3)
(四)挂钩帮扶部门和单位考核内容(见附件4)
三、考核原则
坚持公平、公正、公开考核;坚持突出重点,分类考核;坚持以考核强化工作措施落实;坚持管理标准,逐步提升管理工作水平;坚持奖惩分明,严格责任追究,强化管理竞争机制。
四、考核组织
成立区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工作考核小组,考核小组由区城管办负责抽调有关人员组成。定期邀请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老干部代表参与考核。
五、考核分值设定
实行百分制量化考核。
六、考核奖惩保证金
实行乡镇环境卫生管理保证金制度。每年初,各乡镇乡镇长和分管负责人分别向区政府缴纳农村环境卫生管理保证金3000元。
七、考核奖惩办法
(一)乡镇、集镇和村居
1、区考核组采取不间断巡查(含随机暗访)方式,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下发整改督办通知书,限期整改到位,并实行直接扣分,扣分分值纳入责任乡镇、集镇、村居当月考评计分。
2、区考核组每月对各乡镇的集镇和村居进行一次考核评比,每年对乡镇进行一次全面考核评比,分别评出合格乡镇、合格集镇和合格村居。各乡镇和集镇由区考核组直接考核,各乡镇村居由各乡镇进行考核。各乡镇经过自评认为合格的村居,每月统一上报区考核组,区考核组每月组织乡镇交叉检查,然后确定合格村。上月验收合格的集镇和村居,下月不再上报。
3、经考核,集镇、村居得分在85分(含85分)以上的为合格集镇和合格村居,低于85分的为不合格集镇、不合格村居。5、6、7三个月各乡镇环境卫生管理合格村,必须分别按乡镇所辖村居总数的60%、70%、80%的比例递增,其中乡(镇)政府所在地集镇和村居,以及国道、省道、县(区)道路沿线两侧村居,5月份必须达到合格标准。未达到递增比例的乡镇,不得评为合格乡镇。
4、按月兑现奖惩。凡当月被评为合格乡镇的,奖励该乡镇书记、乡镇长和分管人每人200元;凡被评为合格村居的,按月兑现保洁费补助(区、乡两级补助部分);凡当月没有被评为合格乡镇的,处罚该乡镇乡镇长和分管人每人100元;没有被评为合格村的,区、乡两级不予补助保洁费;全年根据被评为合格乡镇的月数,乘以月均保证金额,在年度考核结束后返还保证金。
5、经区考核组考核验收合格的集镇、村居和乡镇,予以通报命名。
6、每年区考核组对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合格集镇、村居和乡镇组织一次复检,得分在85分以上(含85分),保留合格称号,低于85分的取消合格称号。集镇合格称号被取消的,对该乡镇的乡镇长和分管负责人不予奖励,并扣除保证金各1500元;有一个村居被取消称号的,扣除该乡镇乡镇长和分管负责人保证金各1000元,有两个村的扣各元,有三个村以上或乡镇合格称号被取消的,扣除全额保证金。
7、对已经命名的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合格集镇、村居和乡镇,区考核组采取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明查暗访,对出现问题未及时整改,或整改后出现反弹的,第一次分别扣除乡镇长和分管负责人保证金200元;第二次扣除500元;第三次扣除1000元;三次以上的,扣除所缴纳保证金的全部余额并予以通报批评。
8、对当月巡查直接扣分或检查扣分累计超过16分的集镇和村居,已被命名的,第一次分别扣除乡镇长和分管负责人保证金300元,第二次扣除600元,第三次扣1200元,三次以上的,扣除所缴纳保证金全部余额。对未命名的集镇和村居出现上述情况的不得评为合格单位。
9、保证金被扣除后,由乡镇长和分管负责人及时补交。
10、当年被评为省级、市级、区级卫生示范村的村居,区政府分别给予5000元、3000元、元奖励,奖金主要用于村、组保洁人员工资补助。
11、各乡镇必须按区政府规定的时间要求和标准,完成集镇、村庄环境卫生突击性整治任务,并确保通过验收(验收标准同考核细则)。在月考核中,被评为不合格的乡镇,该乡镇乡镇长和分管负责人主动向区政府分管领导说明情况;次月仍未达标的,区政府予以提醒警告,并在区新闻媒体上通报,该乡镇乡镇长向全区作出达标承诺,连续三月还未达标的,乡镇长和分管负责人主动引咎辞职。
(二)区四套班子成员和挂钩帮扶部门
对区四套班子成员和挂钩帮扶部门,实行与所挂钩帮扶的乡镇领导同奖同罚。挂钩帮扶的乡镇年终达到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合格乡镇的,管理工作对区四套班子成员,给予其以该乡镇乡镇长的同等奖励,对挂钩帮扶部门或单位奖励元。对不合格的,对四套班子成员,给予其以该乡镇乡镇长的同等处罚;挂钩部门或单位主要负责人向区城管办缴纳罚金元、挂钩帮扶联系人缴纳1000元。挂钩帮扶单位是城市长效管理职能部门的,年度城市长效管理目标考核奖不得高于年度保证金的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