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调查报告作文

时间:2022-12-17 22:41:42 作者:网友上传 字数:20902字

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香港的调查报告作文》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网可以找到更多《香港的调查报告作文》。

第一篇:调查的报告作文300字

星期六,妈妈带我去姥姥家看姥姥,去的过程中我看见有一条小河里有许多垃圾河水变得又黑又脏,恶心极了,以前经过这里的时候小河清澈见底甚至还能看到里面的小鱼,每当我走过这里的时候心情都很舒畅,可是现在我走到这里心情好像很伤心,于是我就问妈妈:“妈妈,为什么这条小河这么脏的呢?”妈妈回答说:“因为,小河的附近有很多的工厂,都会冒烟这些黑烟都把小河污染了,再加上人们扔的垃圾就更恶心了。”我还看见几条小鱼在水里乱窜好像在说:“我不想在这里生活了我的家人都被那些人们扔的垃圾,还有冒的黑烟。”我听到小鱼们说的这些话就得小鱼真的好可怜。

我就问妈妈:“妈妈,这条小河还会像以前那样清澈见底的小河吗?”妈妈说:“当然了,只要人们爱护环境这条小河一定能变回原来的那样清澈见底的小河。

我以后一定要保护环境扇走更多的污染。

第二篇:社会调查报告

一、研究背景与概况

21世纪节能被社会、家庭、个人所关注。照明是关系到每家每户的必要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现在有很多种方式,有各种各样的照明工具。但节能,节约才是关键。每个时代都有其代表的照明工具,从爱迪生的灯泡到现在的节能灯。而作为新一代的节能照明工具LED灯,作为绿色照明的代表,是否被人们知道,值得生产者及企业所关心的。

本次我们作为前往青州魏仕照明,济南大学物理科学学院暑期“三下乡”代表队,我们有必要对LED在生活中的使用情况及人们对LED的理解情况进行调查。因此我们做了《LED在生活中的使用》问卷进行调研。

1、调查对象

青州市市民

2、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式调查

3、调查时间

20xx年7月11日至20xx年7月15日

4、调查内容

以《LED在生活中的使用问卷》中列出的各个选项对青州市民家中照明工具的使用情况及对LED的理解情况进行调研。

二、结果:

1、问卷的统计结果

1)通过第一个题得回答的结果我们发现有80%左右的家庭使用的是节能灯,10%左右的家庭使用白炽灯,剩下家庭则不知道自己家用什么样的灯。发现没有家庭使用LED灯。

2)通过第二个题得回答的结果我们发现有30%的市民通过家装市场了解新的灯具产品,58%的人通过广告了解新的灯具产品,10%左右的人通过朋友推荐,剩下的2%的通过其他方法了解新产品。

3)通过第三个题得回答的结果我们发现有52%的人认为照明灯具寿命5―10年最为适合,30%的人认为1―5年最为适合,8%的人认为10―15年最为适合,剩下的人则选择其他。

4)通过第四个题得回答的结果我们发现58%的市民表示在有需求时会关注LED灯,30%的市民表示自己刚知道这类消息,仅12%左右的市民表示自己不关注此类消息。

5)通过第五个题得回答的结果我们发现78%的市民表示更在意灯的安全环保,其他市民则在乎节能的多少。

6)通过第六个题得回答的结果我们发现60%的市民能接受灯得价格为80―110元,40%的市民则选择不能接受高于80元选项。

7)通过第七个题得回答的结果我们发现50%左右的市民表示自己以后重新装修时会考虑使用LED灯,30%左右的市民表示自己处于节能会考虑使用LED灯,还有近xx年龄在xx年龄在xx年龄在30―40岁间,18%的年龄在40―50岁间,32%的年龄在50岁以上。

3、73%的工资在5000元以下,16%的工资在5000―8000元,8%的工资在8000―10000元,3%的工资在10000元以上。

4、27%的学历为专科,37%的学历为本科,16%的学历为硕士以上,xx年,不少大学生开始依托自身优势,开拓思路,寻找广阔的打工空间,为寒假打工寻找更多的机会。而不少劳动密集型用人单位,节日期间不停产,员工回家过年,致使岗位大量空缺,这些单位也在广招大学生寒假打工。

大学生当工人

1月13日、xx年“首届寒假打工专场招聘会”后,又一届公益性的招聘活动,2月3日还有一场。目的就是把寒假期间想打工的大学生们推销出去,为他们提供一个寻找短暂就业机会的平台。

据主办方相关负责人张女士介绍,已召开的前两次招聘会,大学生约有1500多人参加,而参加招聘会的企业近百家。与以往不同,今年招聘会上除了提供业务促销、服务员等岗位外,还多了如游戏代练、保安、家政保姆、代招员工等多种岗位。

20xx年,留在郑州靠打工挣些钱,为下学期的生活做准备。企业为我们准备的是包饺子工,工资水平虽然不算高,但管吃管住很实在。”大学生小马向记者介绍。

“每到春节前后是饺子等速冻食品的销售旺季,又恰遇不少来自农村的员工赶着回家过年,是普工缺口最大的时候,充分利用这些寒假打工的大学生,是个不错的办法。”招聘人员介绍说。

“这在原来,大学生应聘普通工人是不可能的事情,仅面子上就过不去,现在这种形势在悄悄改变。”人才市场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寒假打工瞄准新职业

家政保姆。几年前,大学生一般不会放下架子,他们好不容易从千军万马当中挤过了独木桥,虽说是假期打工,但怎么也不能放下架子去当保姆。采访现在的大学生,他们却认为做家政保姆也一样能挣到不少钱,同时,“我们也是高素质的保姆,而且做保姆也是参加社会实践的一种,能学习不少知识,为什么不干?”短短几年,从放不下架子到“干什么都能学到知识、都是参与社会实践”,这也正是现在大学生转变观念的表现。

游戏代练。从职业角度来看,游戏代练并不是一门正式职业,但从社会客观实践上来说,它也有存在的土壤,而且不少大学生在寒假期间从事此职业。记者采访了一些从事过这一职业的大学生,了解到他们的看法。“现在是电子时代,对于操作计算机,那可是大学生所必须会的,而且我们也喜欢玩游戏,借着假期从事此职业,既能免费娱乐又能挣钱,这种一举两得的好事,到哪儿去找啊?”大学生小胡说。还有另一种想法是,“我从事这行只不过为了暂时贴补生活,只是一种过渡,对于将来就业那是一定不会从事这职业的,而且玩游戏需要大量的精力,随着年龄的增长也不可能长久工作下去。”大学生小杜告诉记者。专家提醒,游戏代练只可在假期期间,切不可长久下去,否则可能会迷恋于游戏而荒废了正常学业。

保安。当保安对于短期的假期打工来说是比较合适的,能够培养责任心和能吃苦的精神,还能借着闲暇之时,听听英语,以免长假期间,忘掉大量的词汇。

食品厂普工。一些食品厂在年节前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会有大量普通工人的缺口,此时招一些假期打工的学生,以解岗位缺人之急。大学生去食品厂当普通工人,虽然一时学不到多少技能,但也能参与社会实践,同时也挣到了生活补贴。

代招员工。一些用人单位,特别是足疗、美容、按摩等服务领域,需要大学生们通过寒假回家乡代招一些落榜生或者想进城务工的学生,这些大学生一是好与这些人沟通,另外信息也灵通,也很让用人方和求职方放心。所以帮助企业代招员工越来越成为大学生们放寒假打工挣钱的门路。

打工重在参与实践

对于假期打工、兼职来说,大学生们都有着不同的想法。为挣钱、为参加社会实践、为提高能力,当然,还有极少数随大流。

目前,许多高校也积极鼓励大学生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一方面可以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积累工作经验,对日后的就业大有裨益。

天天人才市场的张艳丽主任认为,大学生们通过日常兼职、寒暑假打工或实习等形式,接触社会,其主要目的应该是社会实践,如果偏离了这个方向,就可能会误入“歧途”。所以,大学生寒暑假打工,应该开拓思路,寻找更多的领域,更多的行业,满足社会需要。另外打工不应影响学习,积攒经验和社会知识,为今后的就业夯实基础。

中原工学院负责勤工助学的老师认为,对于广大大学生来说,首先应当刻苦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运用知识的技能。其次大学只有短短几年,要想将来制胜职场,大学生当然应该多多投身校园内外的各类实践活动,提高能力。

不能否认有过打工经历的同学,将来要比其他同学更成熟、社会适应力更强,但对于学生,社会适应力只是一方面的衡量指标,大学期间主要的任务是学业结构的搭建,即知识结构、专业结构的搭建,为了打工影响甚至放弃了专业知识的学习,结果是得不偿失的。

第三篇:田野调查报告

德宏州陇川县景颇族社会变迁田野调查报告

一、前言

我于2012年2月27日至3月12日在德宏州陇川县做了为期14天的田野调查,此次调查是为了配合我的导师高登荣教授教育部课题:回访与新探——对梁钊涛先生1963年滇西民族调查的再研究。再研究,通常是对他人的调研点进行重新调查研究,也就是在他人原先的调研点做田野工作,以期与先行研究进行学术对话。简单而言,所谓人类学再研究就是一位人类学者对另一位人类学者先前的田野工作点展开的重新研究。目前,中国著名的人类学/ 社会学田野工作点, 如江村、西镇、凤凰村、南景村等, 几乎都已经有人做过再研究或追踪研究。此次对滇西民族调查的再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直接延续田野工作点的学术生命,对滇西少数民族文化变迁研究的重要视角搜集到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对我们研究滇西少数民族的专家和学者提供参考依据。

二、背景资料

景颇族起源于青藏高原北部,传说为“木转省腊崩”(今青海省日月山一带),其先民属氐羌,唐代,其先民以“寻传蛮”、“高黎贡人”见诸于汉文史籍,自元、明、清至新中国成立前,又先后出现了“峨昌”、“蔗些”、“野人”等名称。新中国成立后,经民族识别,确定为“景颇族”。景颇族主要有四个支系,即:景颇、载瓦、勒期、浪峨,景颇支系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景颇语支。景颇族是云南独有民族之一,景颇族主要聚居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境内。其余的景颇族人口散居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片马、岗房、古浪、临沧的耿马佤族自治县等地。

“德宏”是傣语的音译,“德”为下面,“宏”为怒江,意思是“怒江下游的地方”,位于中国云南省西部。“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傣族人民在这里生长。密密的寨子紧紧相连,那弯弯的江水啊碧波荡漾……”这首半个多世纪以来传唱大江南北的经典名曲,吟唱的就是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德宏是一个神奇美丽的地方,这里山清水秀、物产丰富。全州辖瑞丽、芒市、陇川、盈江、梁河5县市,总面积11526平方公里,总人口118万人,北、西、南三面均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503.8公里,是我国通往东南亚、南亚的黄金通道,是中国对南亚开放的前沿。

陇川县位于中国西南边疆,镶嵌着一颗璀璨夺目的碧玉,它就是元末明初的麓川故地,傣语称为“勐宛”,现在的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勐宛”是傣语音译名,意为太阳照耀地方。陇川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带,陇川县辖4个镇,5个乡(其中一个民族乡):章凤镇、陇把镇、景罕镇、城子镇、户撒阿昌族乡、护国乡、清平乡、王子树乡、勐约乡。总面积1913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35万亩,人均耕地近3亩;全县总人口1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2万

人。少数民族主要有景颇族、傣族、阿昌族、傈僳族、德昂族和回族,占总人口的54.9%,其中景颇族和阿昌族分别占总人口的27,2%和7.4%,为全国景颇族和阿昌族人口最多的县。陇川历史悠久,是西南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其西与缅甸联邦共和国毗邻,国境线51公里,新县城章凤为国家二类口岸,与缅甸国家级口岸——雷基口岸对应开放,可直通缅甸八莫、伊洛瓦底江至东南亚、印巴次大陆及世界各地,是面向东南亚、南亚的重要陆地口岸;南与全国旅游城市——瑞丽市相连;东与州府所在地——芒市相连;北与盈江、梁河两县相连。其独特的地缘优势为发展外向型经济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条件。

三、调查点选取原因及所使用的方法

此次田野调查之所以选择德宏州陇川县是基于以下原因考虑:首先,居住在陇川的景颇族,可以说是占中国境内景颇族总数的32%,占陇川县人口的23%,除了户撒乡只有个别寨子外,全县其他八个乡镇都有景颇族村寨,而且有的乡镇景颇族村寨还占绝大多数,生产生活所占的地盘也可以说占绝大多数:其次,陇川又是目脑纵歌之乡,“目脑文化”是在景颇族漫长的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反映自己民族的历史文化和宗教等的文化现象,这就为我的的调查提供了很好的基础;最后,陇川县又是德宏州景颇族贫困人口较多的县份,在陇川调查景颇族可以很好的将景颇族的文化变

迁体现出来。此次调查我是以陇川县清平乡广外村为个案,调查方法主要采用参与观察与深度访谈相结合。

四、田野点介绍

清平乡位于陇川县东北部,陇川坝头、南宛河上游,距县城44公里,三面环山,南北平均长14.3公里,东西平均宽13.8公里,国土面积196.7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为62,4%,最高海拔2618米,年平均气温18.9度,全年无霜期289天,全年日照数2373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753毫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山峰奇峻、河流纵横;清澈的南宛河水涓涓流淌,青山翠竹,清泉甘甜;气候凉爽,风景秀丽,引人向往,素有:“孔雀之乡”的美称。这里依山傍水,资源丰富;山有摇钱树,坝有吨粮田,春天山中草花黄,金秋坝中稻谷香。是古丝绸之路和中缅通道必经之地,无数商贾往返不绝,曾在贺宛设驿站,后成为土司的“避暑山庄”,目前,陇梁公路纵贯全境,交通方便,贺宛温泉,游客常年不断,椿花塘梁子高耸云端,可观德宏和邻邦缅甸山川,沿途奇数灵石丛生,是春季登山观光旅游的好去处。清平乡是一个集“山区、民族、贫困”为一体的农业乡,全乡共辖9个村委会,55个自然村,62个村民小组,2507户,10922人;农业人口10922人,占总人口的96.3%,非农业人口524人,占总人口的3.7%。按民族分:景颇族8117人,占总人口的57.5%,傣族3272人,占总人口的23.2%,汉族2248

人,占总人口的15.9%,傈僳族411人,占总人口的2.9%,其他71人,占总人口的0.5%;全乡共有森林面积20万亩,国有林5万亩,集体林15万亩;耕地面积28944亩,水田11664亩,旱地17280亩,以粮食生产为主,主要经济作物:甘蔗、水稻、麻竹、茶叶。

“广外村”的名称来源据村里的税务局退休老干部祈勒乔老先生讲述是这样得来的:大约在200年前,广外村这个地方发生了一次战争,傣族士兵对居住在广外的景颇族发起了侵略战争,广外景颇人民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自发组织起来,和傣族战斗。“广外”一词原为傣语,在汉语里的意思是“枪丢失的地方”。1954年建乡,当时广外山官和陇川土司经过开会协商讨论,将“广外”改为“拱外”。之所以改名是因为有两层含义:①“广外”傣语意思为坝撇(不要骗你),带有歧视的含义;②“广外”因为山官所在,有山官寨的,要用山官名字“拱外”。广外村现居住有300多户,共1304人,现在村里的姓氏主要有,祈姓(寨子)、石姓(占大头)、董姓(第二)、张姓、孙姓、尹姓、杨姓、徐姓、刀姓和郑姓。在以上这些姓氏中,祈姓是广外村的主体,约占80%之多,其中尹姓,杨姓和徐姓是汉族,其余都是景颇族。尹、杨、徐由于长期居住在广外村,很多风俗习惯也已经与景颇族融合。广外村的家庭结构类型主要为:主干家庭占大多数,扩大家庭共有7家,其中祈姓就占了5家,还有少量的核心家庭。

五、经济生活

据资料记载,景颇族是中国境内最早实行刀耕火种的民族之一。景颇族祖先最早发源于青藏高原,之后逐渐向云南边境的亚热带雨林迁徙。在这漫长的迁徙过程中,他们不断改变生活生产方式,以适应生态环境变化,经历了游牧——狩猎——采集——刀耕火种的物质文化变迁,形成景颇族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解放前,景颇族社会处在一种带有部落痕迹的封建社会领主社会经济形态,解放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景颇族的社会面貌、生产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总体上仍处于贫困落后的状态,特别是在整个中华民族总体达到小康社会,进一步迈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越来越落伍掉队。我们可以先来看广外村的经济变迁,从中来分析景颇族经济的现状。

广外村的老人介绍,广外村的经济变迁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50年代到60年代主要农作物为稻谷,稻谷又分为水稻和旱地。因为景颇族贫穷落后生产技术不发达,因此,水田少,仍然是以刀耕火种为主的生产方式。旱地就是我们所说的刀耕火种,刀耕火种有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称为“于劝格罗”就是无轮作刀耕火种,实行不挖不犁耕作,一块地只种一年就弃耕休闲,形成一个有序的垦休循环圈,可栽种棉花、大豆和小米;第二种类型称为“于遮格罗”即轮作刀耕火种,其耕作方式为第一年砍伐焚烧、播种、收割,第二年使用锄头先铲草挖地或使用牛犁后播种、除草、收割,可栽种包谷。除此之外,当时旱地还大量的种植大烟,饲养牲畜。直到1957年禁种大烟,敌我矛盾发生了变化,一家只留一亩地种植大烟,其余全部铲除,到了1958年,开始了“三禁”运动,即禁种、禁吸、禁卖,这样,才彻底废除了大烟。

第二阶段为70年代到90年代,主要经济农作物为小麦、稻谷、包谷和蚕豆。

第三阶段从90年代至今,除了小麦、稻谷等一般性农作物外,开始大面积种植甘蔗,同时还响应政府的号召大力发展种植麻竹和茶叶等新型产业。据祈老所说,现在德宏州由于陇川景罕糖厂的扩建,为了保证糖厂的供应,政府要求农民大量种植甘蔗,这样将原本种水稻的很多田地都占用了,无法保证粮食的供应,现在的粮食很多都是从缅甸的南坎运输过来的,如果政府不从长远考虑,为了一时的经济效益,一再扩大甘蔗的耕地面积,很难想象这样下去的后果是什么?

据乡镇府的资料统计,2011年底,广外村年初实有耕地面积为4798亩,年内增加耕地面积为139亩,年末实有耕地面积4793亩,其中水田932亩,旱地3861亩。农用土

地面积合计4793亩,经营耕地10亩以下的农户为310户。

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现在广外村仍然是旱地为多,水田少的局面,不光是广外村,在陇川很多景颇族的村寨现在甚至有的经济出现了倒退的现象。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农耕经济汉族老大哥走了2000多年的历史进程,到建国初期已经走到资本主义的萌芽阶段,而景颇族还处在原始社会末期或者说刚刚进入刀耕火种的农耕经济状态,或者说才处在封建社会初期,商品经济观念根本没有形成过,在这样的状态下,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新中国,同时也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新中国,景颇族同样也跟着共产党走社会主义道路,从互助合作、人民公社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景颇族与其他民族之间的贫富差距就越来越远,景颇族普遍贫穷这一社会矛盾就不可避免的暴露出来了,这是历史的因素之一,因为景颇族的思想观念,社会阅历还比较肤浅,商品经济的思想意识还没有根本形成,认识还比较淡薄,在这种情况下,要跟着社会发展潮流,同其他民族一道迈入市场经济的浪潮肯定会迷失方向,不知东西南北,这是历史的原因造成的;其次是政策因素导致景颇族的相当一部分农户倒退落后,因为,中央、省、州所制定的政策都是一刀切,特别是在体制改革的政策上都是一刀切。没有适当的考虑有些少数民族地区是否能够接受和适应,全国一盘棋,对大多数民族来说是有用的,是能够启发、引导、鼓动人心的,用好、用活、用足这些政策来促进发展,脱贫致富,但是对景颇族来讲,就是有点难以适应。自主权下放,自主经营,各显神通,开始一两年有些见效,随着时间的推移,相当一部分农户就把握不住了,不会自主经营迷失方向,政策又没有出台象这一类能够采用和借鉴的,所以,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营体制改革,实行土地承包到户,还是发展不起来,反而出现倒退的现象,这是可以说是政策一刀切导致景颇族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

五、教育

广外村小学现在已划归为清平乡中心学校,于是,我就景颇族的教育相关问题到清平乡中心学校与杨恩秋校长作了访谈:

清平乡中心学校坐落在美丽的南宛河畔,距县城章凤44公里。学校始建于1965年(当时与清平中学合署办学),1982年分离迁至现址,通过与杨校长的简短访谈,我了解到清平中心学校现有13个班级,587个学生,从学前班到六年级,是一个集汉族、景颇族、傣族、阿昌族和傈僳族组合而成的多民族大家庭小学,其中景颇族约有367人,占60%之多。学校共有35个老师,学历结构为:1个初中,2个中专,其余都是大专。学校除了开设教育部规定的相关课程外,还结合我省实际,开设“三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法制教育”等课程。学校学前班由于都是少数

民族,基本不会说汉语,因此学前班的作用是:帮助少数民族适龄学生扫除语言障碍,培养其良好的受教育习惯。就目前清平乡少数民族学生受教育的相关问题,杨校长主要谈了以下几点:

1.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由于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很多适龄儿童不能按正常时间进入学校接受教育,上学年龄多偏大,读书晚,导致很多少数学生初中毕业后便辍学在家务农或外出打工,很少有人继续深造。

2.清平中心学校景颇族学生所占比例大,于是杨校长给我简要分析了目前景颇族教育的困境。景颇族多居住在偏远的山区,家庭经济多较为困难,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意识比较淡薄,加上毒品的危害,成为制约景颇族山区村寨教育的几大重要因素。就清平乡的情况而言,很多景颇族村寨都没有小学,幼儿园更是无稽可谈,都说学前教育很重要。

3.针对少数民族的教育困境,杨校长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党和政府应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硬件投入,改善民族地区的教学资源;相关部门应对家长进行相关培训,唤醒他们的教育意识,特别是对那些认为“读书无用论”的家长;应加强师资培训,合理优化教育资源,提高老师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相关部门和教育教学资源好的学校、城市应该给予少数民族地区那些相对落后的学校进行扶持,形成结对子,互相帮助的模式,帮助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让更

多的孩子接受高等教育,这样才能推动民族地区的发展,保护传统民族文化。

六、婚姻家庭

在清平乡政府与乡景颇协会的石钟文会长的聊天了解到,景颇族的婚姻变迁大致是这样的:据说70、80年代男方家到女方家提亲都必须牵着2头牛、铓一个前往,而女方家嫁姑娘一般都要送枪。男方娶到姑娘一般都要经历四个阶段:第一次称为看姑娘,一般都要背着景颇族自制的背萝前往,箩筐里装有水、酒、点心和糖果等物品;第二次称为要姑娘,这一步基本已确定了双方的婚姻关系;第三步称为谈礼钱,女方家向男方家索取一定的礼钱,都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因此女方家向男方家要礼钱也是理所当然,男方一般都会根据自家情况给予一定的彩礼钱;第四步称为娶到姑娘,开始步入婚姻生活。随着时间的推移,景颇族的婚姻也在发生改变;现在景颇族的婚姻都是属于自由恋爱,婚姻制度为一夫一妻制。女方像男方家索要的彩礼约2到3万,除此以外,牛和铓现在都折合为彩礼。在请客的习俗上,男方一般请3天,婚礼头一天称为“小礼”,这一天男方家要杀猪,邀请亲戚和结婚帮忙的朋友先表示一定的谢意;第二天称为正请,都是从早到晚,第三天一般邀请寨子里全村的村民。女方家请客一般都比较简单,一般都是根据嫁姑娘来请早上或晚上即可。根据石会长介绍,景颇族目前男青年

由于嗜好毒品的影响,很多女青年多外嫁或外出打工,现在景颇族男女比例失调也是很严重的。

关于景颇族结婚后的家庭结构这一问题,祈老介绍,不只是在广外村,景颇族结婚之后自然就分家了,结婚前必须和父母居住在一起,结婚后,哪怕家里有两个或以上儿子,只要结婚,都必须分家。分家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①父母主动分家,父母根据家里子女的人数和家里的情况平均合理的分配土地和家产给子女,这是一种比较理想和谐的分家状况,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不会发生任何争执的情况;②婆媳之间的矛盾而导致分家,这种情况在村里比较普遍,婆婆对儿媳唠叨,不习惯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彼此交流出现代沟,儿媳妇不尊重老人,不能和谐相处,儿媳妇的个性强,婆婆与儿媳相互不尊重,不能生活在一起而分家;③子女想独立生活,不想靠父母、靠兄弟而提出分家,但这种情况不多见。在广外村分家都是以口头协议进行,无需订文书契约之类的,都是父母做主,无需村干部来主持裁决,都是以父母确定为主。关于分家这一现象,在广外村流行着两句俗语:“一只手有五个指头,都是自己的指头”、“手心手背都是肉”,父母分家时正是按照俗语的意思,公平对待子女的分家所得。从访谈中,祈老告诉我,在邻近的乡里发生过一件,也是唯一的一起因分家导致的兄弟间互相伤害事件:因为父母不做主,兄长做主分家而导致兄弟两为了一个园子,哥哥

开枪将弟弟打死的事件。

六、节日习俗

石会长主要向我介绍了景颇族三大重要的节日。1.目脑纵歌节

是德宏景颇族的传统节日,意思是"大伙跳舞"。一般在农历正月十五日举行,节期四至五天。届时,人们穿着节日盛装,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

跳目脑纵歌要在宽大的广场或草坪上举行。人们先在场子中央竖起色彩班斓的目脑柱,柱高约20米,用粟木做成,上面绘着精美的图案。左侧画的是一个四方形等分成四个三角形,右侧画蕨菜,因蕨蕾如握拳,叶如排箭,景颇人视之为团结和前进的象征。两柱之间交叉置放着两把银光闪闪的大刀,象征着景颇族人民骁勇刚毅,披荆斩棘的性格特征。目脑柱的两侧还有两块高约8米的木板,所绘图案象征子孙昌盛吉祥。上方横匾画着相传为景颇族发源地的喜马拉雅山,下方横匾画着农作物和家畜,象征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目脑柱前搭有两个高台,据说从那里可以眺望祖先的故地喜马拉雅山和展望未来。高台周围立着木桩,桩上挂着八面大锣,大鼓和其他乐器,表示吉庆。外面用两道竹篱笆围住,表示胜利。

典礼开始,先放炮,笙管、茫锣、鼓乐齐鸣,景颇族和其他民族的同胞互赠鸡蛋、米酒等礼物,向来宾敬献用

芭蕉叶包裹的紫糯米粑粑。在一片欢乐声中,由两名德高望重的老人领舞,他们身穿龙袍,头戴"啄木鸟帽",手持长刀,踏着音乐鼓点变换着舞姿和队形款款而舞。后面,是成千上万的人摩肩接踵排成舞队。女的手舞花帕、扇子或花环,扭着腰肢,摆动缀有银链银泡的盛装,翩翩起舞。男人们头戴缀有红缨珞的白头帕,身穿白衬衣黑裤子,手持闪闪发光的长刀,显得英姿勃勃。他们踏着刚毅雄健的舞步,气撼山河。汉族同胞来了,傣族同胞来了,阿昌、德昂、傈僳族同胞也来了,大家兴高采烈,喜气洋洋的跳着,不时发出"哦啦!""哦啦!"的欢呼声。队列有时如长龙,有时如蕨花弯曲,象征着力量和团结。舞场上"巴扎"劲吹,锣鼓齐鸣,雄浑而壮阔的舞步声震撼群山。

2.能仙节

是景颇族青年男女为主的聚会,一般在每年农历二月十日举行,这个季节正值春回大地,万物生长,辛劳一年的青年男女利用这一农闲的好时节,依照传统在依山傍水的平坦地方举行能仙节。节日里,男女青年穿上节日的盛装,佩戴各种的装饰品,聚集在一起,进行民歌、射击、打弹弓、刀舞等比赛。

3.新米节

新米节"又称"吃新米节"。是云南景颇族的传统节日。一般在农历

八、九月间稻谷成熟后举行。过节的前一天,准

备过节的人家提着插满鲜花的篮子,到田里割一捆糯谷背回,放在门边故意让过路的亲友看见,表示邀请他次日来家中过节。节日这天、亲友纷纷到家贺节,并帮助主人准备节日饭菜。这天按习惯禁辛牲畜,荤食以鱼肉为主。待中午时刻,主人摆好新米等供品,举行祈祷仪式,祈求风雨调顺,人畜平安,并由老人讲述谷子的来源。传说古时候,景颇族的谷魂上了天,谷子一直长不起来,人们只能在饥饿中生活。后来,由于狗天夭向着天空啼叫,招回谷魂,从此,谷子年年丰收,使景颇人又开始过着好日子,人们不忘狗的功劳,每年过新米节时,总是将新米饭先让狗吃。然后再喂牛。接着是老人吃。最后,宾主共同进餐。亲友离别时,主人用芭蕉叶包小包和有生姜炒熟的扁米赠给客人带回。

七、宗教信仰

由于信仰危机导致景颇族社会停止不前,甚至倒退,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现在景颇族村寨中有信仰基督教的,信仰天主教的,也有信仰祖宗神灵的,信仰祖宗神灵这个原始宗教的要占绝大多数,没有形成统一的宗教体系来规范和约束景颇族群众的思想意识,各搞各的很难统一,而且信仰祖宗神灵的这一部分由于解放初期搞民族状况调查时大部分景颇族不会讲汉语,搞调查的工作人员又不慎重,所以把景颇族历史以来信仰的原始宗教祖宗神灵都翻译成鬼,什么都

讲成鬼,所以,把景颇族所信仰的原始宗教都列为不合法的范围,强行破除,特别是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把这一类神灵都列为牛鬼蛇神,破四旧强行破除迷信丢失了。所以现在在景颇族信仰祖先神灵的观念淡化了,又找不到更加理想的东西作为精神支柱、精神依托,思想意识形成一盘散沙,没有什么东西能够统一人们的思想意识。作为农民百姓,讲信仰马列,那谈何容易,根本不能规范和约束人们的思想意识。现在信仰外来教、基督教、天主教的是多数。陇川景颇族有48000人,而信仰外来教的总人数约8000人左右,那里边还有傈僳族、汉族、景颇族不到6000人,而且外来教那不是景颇族历史上固有的,所以它不可能来规范和约束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过去景颇族村寨都祭龙尚神,在很大程度上能够统一景颇族群众的思想意识,能够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最起码能够使人们懂得能做什么?不能够做什么?怎样做人,如何做好生产生活,要禁忌哪些,现在大部分村寨龙尚神灵也不祭了,精神是空虚的,没有什么东西来规范和约束人们的思想意识,没有什么东西来统一整个民族的精神,所以说现阶段景颇族处在信仰危机的状态。

八、毒品对景颇族的影响

景颇族人口聚居最多的陇川县,遭受毒品危害的情况更为严重。陇川是景颇族人口分布最多的地方,也是德宏州受毒品危害严重的地区,德宏景颇族中的吸毒人口基数大,其

吸毒人数在当地吸毒人员总数中所占的比例数,已经远远高出了景颇族在当地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数。景颇族的吸毒情况已经相当严重,其被毒品危害的程度超出了德宏的其他民族,在德宏少数民族中是受毒品危害最为严重的民族。在景颇族的感染者中,95%以上是50岁以下的青壮年。而且这些感染者和病人大多数是农民,他们正值年富力强的人生阶段,是家庭的重要经济支柱,但是吸毒、感染艾滋病使他们的劳动力逐渐降低甚至消失,导致家庭经济收入减少,家庭贫穷。有的家庭甚至温饱问题都不能解决,更没有钱去治病。这些感染者在发生早期机会感染的时候往往得不到及时治疗,大多数人在艾滋病发病后往往几个月或不到一个月就死亡。有的吸毒者感染后还通过性传播的方式感染了他们的妻子,还有的妻子又经过母婴传播的方式感染了新出生的婴儿,我国第一例母婴传播的病例就出现在景颇族中。由于艾滋病目前尚不能治愈,感染就意味着死亡,景颇族中大量青壮年吸毒人群的感染已经给景颇族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危机。

吸毒需要高额的成本,虽然德宏州的毒品价格比内地便宜,但是每天一个吸毒成瘾者的最低消费在10~20元之间。每天10~20元的消费,对于依靠种植业获取现金收入的景颇族农民来说,不仅是一笔不小的经济支出,更是一个沉重的经济负担。而且大多数吸毒者因为吸毒变得疾病缠身、游

手好闲、无所事事,他们整个的思维和精力都集中在毒品上,无心也无力从事生产劳动和顾及家庭,他们的家庭常常是田地荒芜,经济衰败。不少吸毒者为了满足毒瘾,想方设法地变卖家中可以换钱的东西去吸毒,使他们的家庭大多家徒四壁,生活困难。吸毒者的偷盗行为给村民的生产生活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广外村民主要的现金收入来源于种植甘蔗,出售猪、牛等家畜,此外没有更多的现金收入来源。从每个家庭占有的田地数量计算,每个家庭通过农田获取的收入是有限的,不足于供给吸毒者每天的毒品开支。而且不少吸毒者因为急需现金,自己不耕种田地,每天去帮工找钱,把田地出租给他人耕种,这样收到的租金更是有限,而且也不是每天都能找到工做,有限的收入除了吸毒还必须维持生活;一个更为特殊的情况是,广外村有不少家庭是一个家庭中就有几个吸毒者,吸毒资金更成问题。在不能解决吸毒所需资金的情况下,有不少吸毒者铤而走险,把偷盗作为补贴吸毒开支的一种手段,以偷养吸。他们既偷他人的东西,也偷自家的;不仅入户偷家里的农具、衣物、大米、稻谷、被褥、炊具,饲养着的猪、鸡,而且常常偷盗村民放牧着的水牛、种在田地里的作物、种在山林里的八角、橘子树苗和竹子、竹笋等,凡是能够换取现金和毒品的东西都偷。在广外村,人们普遍对有偷盗行为的吸毒者都恨之入骨,即使是亲人,对吸毒者也有希望他们早点死亡的想法。毒品已经使景颇族

村寨和家庭都不得安宁,村民们不能过安生的日子,严重影响了家庭和村寨的正常生活秩序,影响了村民生产的积极性,危及了社会的稳定,也严重影响了家庭和村寨的生产和经济发展。由于吸毒破坏了家庭,导致妻离子散,家庭破裂、家破人亡,吸毒者为了满足毒瘾常常变卖家产、土地,无心劳动,道德丧尽,民风日下,父母无人赡养,导致毒品危害严重的家庭,小孩无人抚养成了政府的包袱、负担,毒品比较严重的景颇族村寨,女青年在当地找不到合适的对象,或因家有吸毒人员劳教,死亡而远嫁他乡的现象十分普遍,甚至有的家庭妇女由于男人吸毒,家产被卖光,土地被长期租出(实际已变象卖断),虽然已有儿有女,但是已没有什么指望,唯一的土地这个赖于生存的精神依托也保不住,纷纷弃儿弃女跟着外地人流落他乡,子女无人照顾,只有

六、七十岁的老人落到抚养孙男孙女的责任,过着十分贫穷的日子,由于吸毒者不仅给家庭带来灾难,也给社会带来了巨大危害,比如:导致社会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的时时发生,一个人一旦吸毒成瘾,就会人格丧尽,六亲不认,家庭永无宁日,更为严重的是已经危及到陇川景颇族兴衰的大问题,由于吸毒或艾滋病感染,每年的死亡人数中所占比例也是值得可怕的,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大家应该感到很担忧的问题。

九、政治制度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各民族在政治上一律平等,在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给实行区域自治的主体民族给予更多的权利,陇川作为景颇族聚居最多的一个县,是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实行区域自治的其中之一的民族,景颇族聚居最多的一个县,但从陇川实际看,景颇族在政治地位上还显得低一点,由于文凭要求太高,在全州各班子中的比例越来越少,更主要的是在一部分启用的人员中,他只冠于景颇族的名誉,连语言、风俗习惯,一窍不通,根本不可能为景颇族说话,更不可能来考虑景颇族的命运,所以这几年在政界上能够为景颇族说话的人越来越少,我们在不违背宪法的原则上,结合景颇族的现实状况,提出和制定一些能够促进和发展景颇族的适当政策,特别是如何改变景颇族落后的生产方式,如何鼓励和调动景颇族社会经济发展的合理化建议,这不是不可以的。是完全符合民族区域自治法和自知条例的。但是,现在考虑这个问题的人太少,不会考虑,甚至不敢考虑,生怕考虑这个问题太多,组织上又怎么看待自己,怕保不住自己的位置,所以不敢考虑,不会考虑。以景颇族的代表身份在哪个位置,而实际上根本不为景颇族说话,更不可能为景颇族的前途命运着想,说得直接一点,这种人根本不能代表景颇族,它反而误了景颇族的发展进步。另外,在政治上不尽平等的一个问题是,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

域自治法第二章,民族自知地方的建立和自治机关的组成,第十七条规定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自治条例中也同样规定,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州长,由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自治民族,傣族或景颇族的公民担任,但是在其具体实施中,建州已有五十多年来,哪一届自治州的州长由景颇族担任过,根本没有,不是我们景颇族没有能力担任,而是组织上没给景颇族设这个角色,连副州长都是勉强的安排,这不是政治上不平等的具体表现吗?当然,州人大主任到是连任了四届,但是,人大和政府那是不同的,权利也不同,所行驶的职责也不同,政府是什么概念,大家要清楚法定的和具体实践的不相符,这是一个政治上不尽平等的具体事实。

十、总结

结合景颇族的社会变迁及现状,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采取相应的对策:

第一,统一信仰,意能官神灵为景颇族的宗教神灵,因为,能官哇,历史上称之为能官都是景颇民族的创始神,从古到今在景颇族中能官神灵,根深蒂固,永远不可磨灭,影响较深,作为景颇民族的统一神灵祭祀,能够统一景颇人的思想意识,同时,提倡祭祀龙尚神,用历史的宗教习俗,统一和规范景颇人的行为,约束和统一人们的思想意识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努力挽救民间文化,挖掘民间文化,比如,董萨、斋瓦的口碑文化,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为抢救频临绝迹的民间艺术、口碑文化尽力,发展和弘扬优秀的景颇文化,为景颇族发展、进步奠定意识基础。同时,在民族文化广场、广山民俗村铸造能官雕像,以丰富景颇文化的内涵,向世人展示景颇祖先“能官瓦”创造万事万物的神圣英姿,为陇川的旅游文化添砖加瓦,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推动旅游活县的进程。

第二,结合陇川实际,制定出台一定的特殊政策,对待景颇族地区,针对不同的村社采取不同的对策,因地制宜地区别对待,比如,调整改革经营体制,建立新的合作化道路,统一经营土地,合理安排协调农村劳动力,集体组织指挥生产、生活,逐步提高劳动生产率,严格控制景颇族村寨的土地外流等现象。

第三,加大禁毒力度,严励打击零星贩毒和以贩养吸的违法人员,该强制长戒的强制长戒,该送劳教的送劳教,严格帮教措施,坚决杜绝公安机关以罚代教、以罚代刑的简单措施,建立健全以村寨为主的联防自治机构,从长计议,再打一场禁毒人民战争,挽救景颇民族中的吸毒人员。

第四,大力培养真正能够代表景颇民族的民族干部,组织部门要严把培养选拔关,真正培养选拔能够代表景颇族说话、办事的,能够密切联系景颇族群众的人,进入各级领导班子,坚决杜绝假景颇族冒名顶替,以景颇族的名誉占职数,而又不懂景颇族的风俗习惯,更不会为景颇族的前途着想的人占编制,培养真正能够为景颇族的发展,献计献策的人,在招工招干政策上要结合培养当地少数民族干部着想,适当放宽民族比例,以培养真正的景颇族年轻一代着想。

第五,注重民族教育,强化教育管理体制,政府要出台适当的优惠政策,加强景颇族地区的教育,加大投入,打牢基础教育,对景颇族贫困学生实行“四免”,真正体现九年义务教育的作用,在中、高等教育阶段实行重点扶持,同时在升学关把好民族成份的比例,以培养景颇族的优秀人才起到政府的职能作用。同时,在景颇族村寨,加强业余教育、成人教育,提倡和鼓励普及景颇文,载瓦文,开办业余夜校,以杜绝新文盲的出现。

第六,搞好本民族自身的教育,加大对景颇族内部法律法规的教育,正确理解和利用政策精神的教育,提高认识,用好、用活,用足现行政策,来发展生产建设家园,脱贫致富,同时,还要进行珍惜土地,保护土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教育,杜绝土地从景颇族的手中外流的被动局面。

总之,我认为针对目前存在的原因,应从这几个方面采

取措施,进行挽救,这样景颇族才会有希望,才会跟上其它兄弟民族一道,屹立于中华民族之林,不然是会有消亡的危险。

第四篇:调查的报告作文300字

星期六,妈妈带着我去我们家旁边的七里河。

我们来到七里河,就看见河里有很多很多的垃圾,我就立刻问妈妈:“七里河这里怎么会有这么多的垃圾呢?”妈妈说:“因为有些工人把车里的垃圾倒进了七里河里,所以就变成这个样子。”我又问:“这些水怎么这么臭呢?”妈妈说:“是因为这些垃圾把清澈的河水污染了,所以水就这么臭了。”就在这时,河里只有过来两三只小鱼游来游去的。好像在说:“我们的爸爸妈妈都死了,家里就剩下我们这些了。我赶紧让妈妈给我一个又干净又美丽的鱼缸,再把这些小鱼放进鱼缸里,让它们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

我和妈妈立刻把地上的所有的垃圾全装到我们带的垃圾桶里,在收拾收拾这里的卫生,我和妈妈虽然没给七里河清理,但是我和妈妈把地上的所有垃圾全装进了垃圾桶里,这算是我们的一点儿心意。我们希望我们有一个美丽的大自然!

我们以后不会再向那些人污染环境了!

第五篇:田野调查报告

内蒙古自治区矿区与牧区的矛盾冲突

-------------隐藏在环境背后的争端

王佳宁 10033007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民族学

摘要: 随着环境问题的不断凸显,怎么去解决环境问题越来越重要,然而,隐藏在环境背后的其他社会问题也在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思考,矛盾冲突随之而来,到底什么成为矛盾冲突的导火索?

关键词:环境矛盾冲突利益

目前,我国的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其中,废气、废水、废渣的排放量大,污染面积广。在矿区大气,水体,土壤普遍受到污染。因此,了解调查矿区环境和污染的现状并采取预防措施和治理的措施,保护矿区环境,阻止矿区环境恶化趋势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矛盾”就是事物在变化发展过程中的对立统一,它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列宁说:“就本来的意义讲,辩证法是研究对象本质自身中的矛盾。”列宁长将这个法则称为辩证法的本质,又称为辩证法的核心,因此,我们在研究这个法则的时候不得不涉及广泛的方面,如果我们将这些问题都弄的非常清楚了,就能更好的用理论去指导实践。

在内蒙古自治地区除了畜牧业外有很多的第二产业和而第三产业推动这当地经济的不断发展,其中钢铁和金属矿业已经称为内蒙古自治地区的主要经济来源。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同时牧区与矿区的矛盾和冲突也日益凸显,成为一个很重要的社会问题。然而,这个问题作为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始终存在于社会发展的整个过程之中。

在这里不得不重新提起美国美国心理学家谢里夫的群际冲突理论,该理论的核心内容是:群体成员的群际态度与行为,群际的利益冲突导致群际冲突。其中群体利益就是“群体安全的真实或想象的威胁,一种经济利益,一种政治优势、一种军事重要性或其它”由此可见,“利益”是决定群际之间产生冲突的一个重要因素,并且“利益”会涉及到多个方面。引起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矛盾的主要有由于语言文化生活方式等方面不同而形成的交往障碍,以及民族偏见和民族歧视等,这些都是历史所遗留的至今仍没有得到解决的因素,到了近代社会并且一直到现在由于大量的移民也是产生矛盾的因素其中为了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而对牧区造成的不良的环境问题也是矛盾冲突的因素之一,并且不断的上升。

李晓霞在对新疆维汉竞争于合作的调查中提到“利益”也是影响民族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她说:“共同的利益往往不一定导致民族团结互助,进过实证研究利益多会引起族际之间的矛盾冲突。”在对家乡的调查过程中逐渐意识到使矿区与牧区产生矛盾冲突的不仅仅是严重的环境问题,而是隐藏在环境背后巨大的经济利益。其中比较突出的是污染赔偿和占地赔偿。

一、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白音诺尔铅锌矿”蒙文译为“美丽富饶的湖”它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的北部,是北方少见的大型金属矿区。1979年建矿,到目前为止已有30年的历史了,其中

汉族人口占70%蒙古族占30%,大多数人都是这周边地区的汉族人口,他们是年轻的时候来到矿区进行建设,然后在矿区安家在这30年间和他们的子孙形成了现在这个小具规模的城镇,他们主要以上班为主,每月都是拿矿上的固定工资来维持生计,由于矿区的土壤不适合农作物的生长,所以没有人务农。标准的八小时工作制,但是让人们的工作并不轻松,四个班时不同的人倒班上,比如第一批人是八点上班,下午四点下班,第二批人就下午四点上班,凌晨十二点下班,第三批人则凌晨十二点上班,第二天早上八点下班,就这样三批人轮流二十四小时进行生产,直到每年年终的时候他们才有十几天的休息时间。到目前为止已经发展成为采选、冶炼、机器加工制造配套成龙的现代化大型矿山。矿区现在有两个采区,两个选厂,一个提升运输工区,一个铅冶炼厂等六个主体生产单位,有变电所、水暖站、运输车队、质检中心、跌路转运站等配套机构。矿区现以整合当地资源为依托,不断延长企业发展的链条,二期投资一点八七亿元,取得了巨大的建设成果。

蒙古族本来就是一游牧为生,听当地的蒙古族老人讲在矿区还没有开发之前,这里每年都是草木茂盛,而且赶上雨水充沛的年头可以供两三个大队牧民的牛羊繁衍生息,不用整体迁徙,就在这一个地方就能过好几个春夏秋冬。随着第一支勘探队的到来,陆续的开始大量的外来人口迁入,直到今天能看见的山全部被炸药炸的面貌全非,山被削平掏空,平地被废渣堆成小山,清澈的河水被尾矿砂污染成暗绿色看不见水底还散发着刺人的气味。蔚蓝的天空变的乌烟瘴气,随处可见的生活垃圾,夏天的时候草长得高不容易看见埋在草下面的垃圾,等到冬天的时候,枯草上面挂慢了各式各样的塑料袋,各式各样的生活垃圾都被倾倒到离生活区较远一点的草地上,老人说看了好不心疼,也想找汉人去理论一下,可是汉话说不好,也不知道应该找谁才有用,又没有文化,汉人还很霸道,找了也没有什么改进。自己家的儿子也在矿上上班,怕领导给小鞋穿!也就这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过来了。

随着社会的发展,牧区的一部分牧民也会选择到矿区上班,主要是上班的收入比较稳定,不再是靠天吃饭,要是遇上大旱或者是雪灾的年月一家人也能有吃有喝,不至受冻挨饿。虽然和汉族人的语言不通生活习惯不一样,但是都不会影响上班,都是买体力的活,一样能干好,日子长了汉话也学会了不少,生活也算越过越好!但是这一部分牧民仍旧是归当地政府管理,政府与矿区协商由矿上出钱政府为这30%的牧民盖起了整齐的砖瓦房,70户牧民住进了宽敞的瓦房,每一户人家除了三间房子外还有一个四分地大的院子,院子里有圈养牛羊的敞篷,不少牧民家现在都在自己家院子里的小园子力种上一些常见的蔬菜,每当刚刚进入夏天的时候就能吃上新鲜的蔬菜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受到了汉族人生活的很大影响。但是,他们仍旧喂养牛羊,他们仍旧拥有国家分给他们的草场,只是数量相对以前变的少了。

1、草场污染治理费

2011年的6月25号在矿区的行政楼下面聚集了200多牧民,他们要求矿区对被污染的草场进行治理,并且强烈要求矿区对他们进行经济赔偿。随后几天就发生了武装特警与牧民之间的暴力冲突事件。

乌云琪琪格,女,蒙古族,访谈时间2011年7月20日,访谈地点 乌云琪琪格老人家。在一个牧民的介绍下笔者找到了在发生暴力冲突事件那天受伤最严重的琪琪格老人,在她的家里了解到整个事件的起因因和经过。初次看到这个瘦小的老人很难想到她会和什么“冲突”“暴力”这一类的词联系到一起。到老人家里后,老人很热情的把我们让到屋后,倒上热气腾腾的奶茶,端出自己家做的奶豆腐,听着她用不怎么流利的汉语和我们交流,一会汉语一会蒙语,黑瘦的老人的脸上似乎还有没有从事件中平息的恐惧与愤怒。

笔者向老人说明来意后,老人在座位上颤颤巍巍的站起来不多一会拿出了她在医院排的片子和脑CT图片,还有医院的检查结果。她的丈夫一个颧骨很高很高的蒙古老人一言不发的站在琪琪格老人的旁边。老人眼睛里含着眼泪哽咽着像笔者叙述事件的起因和经过:“其

实,我们很早就找过矿上的领导,希望他们能把我们这片的草场好好的治理一下,毕竟这是我们生活唯一的经济来源,我们家就一个女儿,世代都是靠着草原吃饭,可是,最近自己家的牛羊不知道什么原因就突然暴死,以为就自家牛羊这样,原来不止我们这一家,后来大家在一起分析来分析去可能是和牛羊吃的草有关,牛羊吃了大量的被污染的草,矿上的选厂和冶炼厂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尾矿砂,由于我们这个地方一到春秋和冬天风就特别的大,矿上的沙子漫天的飞,那些有毒的尾矿砂就被刮到牧民的草场里,大量的草库伦都被沙子掩埋,春天牛羊吃了、死了也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了。因为这件事牧民多次找到矿区领导,但是,最后都没有得到合理的解决,最近,在离咱们这很近的西乌珠穆沁旗发生了牧民被轧死的事情,蒙古族人都起来反对这件事,我们其实也想借着这件事想把我们的问题解决了,就在6月的时候咱们嘎察的牧民差不多都去矿区行政楼下面去找领导,想讨个说法,可是几个带头的牧民被留下后就把我们都送回来了,还威胁我们说要是我们还不走就把我们抓起来!到了晚上,那几个被留下的牧民回来后说矿上已经把污染治理费给政府了,和他们已经没有关系了,每年30万的污染治理费,我们根本一分钱也没有看到,而且环境根本没有得到什么治理。几十年得钱到底哪里去了!为什么牧民连一分钱也没有看到!他们越想越生气,第二天就找到了白音乌拉镇政府,可是政府又把责任推到了环保局,这样一来二去,那都不承认钱被拿走了,我们都是踏踏实实的牧民,每家都有牛啊羊啊的,跑来跑去的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日子还过不过啊!可是就这样跑了一个多月却什么结果也没有,就这样我们一气之下就把在我们这附近的矿区生产用的供水井给停了!让他们再生产!让他们再污染!看他们没有水怎么办!”老人说到这里!笔者才明白为什么会发生牧民和武警的冲突事件!他们把矿区生产不可缺少的水井停!停上一天,矿上就会损失上亿的资金,何大何小啊!到底那笔钱到哪里去了?老人又接着说:“我们把水井停了,每家出一到两个人一起去那里看着,不让汉人把锁打开!两个小时一换班,从早上8点开始,到下午1点多的时候!正好换到我去那里,刚到那就儿就看到,有好多的车,是警察的车,还鸣着笛闪着灯,十多个车朝这边开了过来,不一会就开到离水井几十米远的地方停了!下来了好多穿警服的警察!他们都带着面罩,左手拿着盾牌,右手拿着好像是黑色的棍子(电棍),前面一个穿着便衣的人,手里拿着一个话筒(扩音器),那些人排着队就朝着面走了过来,拿着话筒的人,冲我们喊说什么我们已经犯法了,叫我们马上打开水井!我们站在那里还没有反应过来怎么回事,那些穿制服的人都已经走了过来了!拿话筒的人喊了一句‘冲啊’穿制服的人就过来把在场的所有牧民都围住了,开始又拖又拽!连打带踢,我一个大老婆子怎么能禁得起这么折腾,就感觉被人拽到了然后就有一股很呛人的烟钻到心里,钻到脑子里,脑袋特别的疼,眼睛也疼,接着就什么都不知道了”老人说道这的时候用衣服的袖子擦了擦脸上的眼泪,一旁一直沉默的蒙古老人满脸愤怒的说:“什么警察啊,警察不是打坏人的吗,我们安分的老百姓也要打吗?什么‘冲啊’我只有听见红军打日本鬼子的时候才喊‘冲’呢!四五个穿制服的人打一个个手无存寸铁的牧民!他们还是不是人!打一个都黄土埋半截的老婆子!他们是牲口吗?”老人一边说,一边骂!愤怒的像草原上要复仇的草原狼!笔者在当时围观的人中了解到老人中所说的很呛人的白色的烟原来是特警队投放的烟雾弹。琪琪格老人的老伴儿话音刚落,进来一个穿着水泥厂工作服的中年妇女,老人说着就是他们的女儿,在新建的水泥厂上班,出事那天女儿正在上班,听到消息后马上就跑去了,老人的女儿在我身边坐下说道:“你说说,那些人怎么那么狠呢!那家的孩子不是爹妈样的,那么大岁数的老人也打,小年轻的也打!只要被围住的牧民或轻或重都被打了!我跑过去想把妈妈扶起来,被一个人拽住不让我进去,警告我会挨打,我说里面有我妈妈他才松开我,我在来的路上看见在离出事不远的地方的一个小低洼站着一排穿的很好的人,都是一副官样!有几个是我们到行政楼下找领导的时候见过的,还有几个是在白音乌拉政府找领导的时候见过的!这是什么领导?藏起来看着老百姓挨打吗?”老人的女儿越说越激动,后来也哭了起来,满肚子的委屈一下子都说了出来。

笔者还了解到,被打伤的牧民到当地的医院就诊的时候医院拒绝为他们看病!牧民只好到离矿区几百里地以外的镇医院看病!可是镇上医院只为牧民打一些根本没有什么作用的葡萄糖、盐水等。事情发生的两个星期以后牧民每个人得到了200元得污染治理费,矿上用黄土掩埋了裸露在外面的尾矿砂,嘎察里的每两户牧民政府为他们盖了一个盛垃圾的地方!还给嘎察配了一辆翻斗车和一辆铲车说是用来清理垃圾,最后请了乌兰穆旗的文艺团在牧区举行了一场那达慕大会。

这样的解决方案让笔者匪夷所思!如果从建矿10年以后开始计算,每年矿区给牧民30万的污染治理费,到现在为止20年得时间600万的污染治理费到底哪里去了呢?牧民根本就没有得到这笔钱,环境也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善!这么一大笔钱到底做什么用了呢?

在巨大的经济利益下,谢里夫的群际理论核心内容又一次很好的诠释了这次民族冲突事件,经济利益同样是引起民族冲突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越来越多的实例引起人们对在这方面对民族关系的重视和研究,在矿区和牧区交界这样一个复杂的地理环境下,各种意想不到的矛盾冲突潜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样的矛盾并不是在一天之内形成,随着时间的推移,矛盾在不断的加深,在某个条件的驱使下爆发。在上述的事件中,到底什么才是整个事件的导火索?是被破坏的草场?还是因为吃了被污染后死去的牛羊?都不是!是拿比巨大的不知道去向的污染治理费。笔者在与当地牧民交流的过程中,有80%的牧民是想在的到自己应有的那笔治理费后息事宁人的,有20%的人是在得到应有的那部分钱后,依旧坚持要求在将环境彻底治理改善后,要给他们保证接下来不在受到环境威胁,坚决要求自己的草场环境得到长久保障。然而,这一小部分人的态度能否真正的得到认可和接受他们的权利能否得到真正的维护?

这次冲突事件,直到笔者在调查结束后,仍旧没有结束,牧民不满意政府或者是矿区行政单位的解决结果,笔者了解到,他们仍旧要继续上访,直到得到自己合理的赔偿后。

在这样巨大的经济利益前和严重的矛盾冲突中,环境似乎显得那样的无辜!矿区以污染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牧民以环境的被污染为借口来获得经济赔偿,到底那一方才是环境真正的治理和维护者?那被污染的环境到底到什么时候的到真正的解决?

就这个问题笔者找到了矿区环境的相应管理的领导,他说矿区的环境治理一直是很棘手的问题,但是在环境方面矿区已经做出了很大的努力,每年投入大量的资金在环境治理方面,尤其是在对尾矿砂的治理上。由北京有色金属设计研究院总院设计等级为四级尾矿汇水面积为0.78平方千米,山沟长度为1.6千米,沟底平均坡度为0.069,目前堆积32米,干滩长度为120米。前期采用堆石坝,后期采用上游法尾矿堆坝。这样的设计是污染的程度大大的降低,但是仍旧是不可避免。笔者亲自到了两处较大的尾矿坝,今年虽然采取的是用泥土将尾矿砂掩埋的方法来阻止砂子的漫天飞舞,但是,灰绿色的砂子还是清晰可见,而且会有很大的刺激性气味。

除了矿区生产产生的大量污染外,不可忽视,也是每天显而易见的矿区居民生活垃圾同样严重的污染这环境,这样的污染

《香港的调查报告作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