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调查报告范文(大全)

时间:2022-10-31 15:59:50 作者:网友上传 字数:10758字

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生态环境调查报告范文(大全)》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网可以找到更多《生态环境调查报告范文(大全)》。

第一篇:家乡生态环境状况调查报告

家乡生态环境状况调查报告

专业:XXX 班级:XXX 姓名:XXX 学号:XXX 我的家乡在濮阳市南乐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部,位于华北平原上,南乐县隶属河南省濮阳市,位于河南省东北端,辖4镇8乡,人口52.86万(2012年),地处中原,华北平原南部,处于河南、河北、山东三省交汇处,有大广高速、南林高速、106国道、341国道。与河北邯郸、山东聊城交界,境域623平方公里。

南乐县是字圣仓颉故里。唐朝高僧、天文学家一行的故乡,特产古老的酱香型美酒“玄酒”等。

2016年10月3号,我针对环保的问题进行了调查.我采取了走访、查找资料的方式进行了调查,在调查期间,收集了相关的资料,并且对此资料进行了分析。地形

南乐县地处黄卫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海拔皆在50米以下。西北部有沙丘分布,间有洼地。气候

南乐县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全年四季分明,冷暖适中,无霜期长,光照充足。水文

南乐县主要河流有卫河,境内长21.5公里,是河南省民航运输的主要河流之一。其他河流主要有马颊河、徒骇河和潴龙河等。人口

2012年南乐县人口为 52.8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8.54万人,非农业人口4.32万人;男性人口26.89万人,女性人口25.97万人;男女性别比为103.5:100,常住人口47.11万人,城镇化率24.47%。2012年,南乐县出生人口6005人,出生率11.39‰;死亡人口3106人,死亡率6‰;人口自然增长率5.39‰。民族

按2003年统计,南乐县回族有545人,土家族17人,侗族6人,蒙古族182人,藏族28人,苗族38人,壮族23人,土族17人,撒拉族1人,彝族30人,达斡尔族8人,朝鲜族26人,布依族17人,满族20人,白族1人,高山族1人,布朗族1人,不含汉族计有16个民族10060人。综述

经核算2012年实现生产总值(GDP)1079613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2103万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594658万元,增长19.7%,第三产业增加值212852万元,增长8.8%。三次产业比例结构为25.2:55.1:19.7。第一产业

2012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84367万元,其中:农业254361万元;林业14798万元;牧业204268万元,渔业1861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9078万元。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72103万元。2012年,粮食种植面积61245公顷,比上年增加686公顷,其中:夏粮种植面积33949公顷,比上年增加59公顷;秋粮种植面积27296公顷,比上年增加627公顷。棉花、油料、瓜菜和水果种植面积分别达到913公顷、6404公顷、13532公顷和5023公顷。第二产业

2012年共有全部工业企业2662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3家;全年全部工业总产值完成万元,比上年增长19.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万元,比上年增长23.8%。全部工业增加值565633万元,比上年增长19.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79045万元,比上年增长23.8%。第三产业

2012年南乐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2619万元,增长15.1%。分地域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10386万元,增长12.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42233万元,增长18.8%。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零售额93129万元,增长12.7%;零售业203711万元,增长17.5%;住宿业25377万元,增长9.4%;餐饮业30402万元,增长12.2%。现状

(一)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明显。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封山禁牧、乡镇千亩荒山造林绿化等一系列生态建设工程,成效明显。自然生态的人为破坏趋势得到有效遏制,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二)土地利用结构转变。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林地、未利用地为主,自然保留地所占比例较大,后备土地资源较充足。问题

(一)生态环保意识淡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法规的宣传教育不够深入,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比较淡薄,对环境污染的危害性缺乏足够认识,缺少必要的环保知识。

(二)土地污染形势严峻。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造成农产品、土壤等污染严重,农田土壤结构破坏比较严重。

(三)农村生活环境状况有待改善。饮用水污染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一些乡村由于石材加工的粗放开发,局部水质恶化问题比较突出。乡村垃圾三级处理模式一般只是简单的填埋,容易引起二次污染。多数村庄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严重影响环境卫生。建议

(一)深化基本国策的宣传教育。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宣传实效。通过广播电视、印发宣传资料、制作固定宣传标语等方式,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生态文明知识、环保政策法规的宣传,引导群众自觉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倡导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

(二)着力推进土地、水资源污染治理。

1、做好清洁田园工作。一要加强化肥、农药的管理,合理利用。二要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培育绿色市场,倡导绿色消费。

2、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加强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建立水质监测网,做好监测工作,制定和完善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应急预案,建立预警机制,强化水污染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理。

3、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加快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率、清运率和处理率。逐步做到定点存放、统一收集、定时清理、集中处置。

(三)建立健全农村生态建设的监管机制。增强基层环保工作力量要加强基层环境监管能力建设,配备必要的监测设备和技术人员,提升监管水平。

第二篇:乡村生态环境的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

20xx年2月27日

调查对象

树木和水的污染

调查方法:

观察周围的环境,访问过路的人,查资料

调查过程:

一、只有环境美,才有旅游价值

大自然是美的源泉,无论是山川的自然风光,还是田园的秀丽景色,或是滨海的波涛浪花,都是美好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美的环境,既可使人们留连忘返,沉浸在美的意境里,也可使人们得到陶冶情操,激发热情,充满活力。“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就是形象地说明了大自然的美对人们的精神感应作用。因此,人们通过游览风景区,欣赏自然风光,瞻仰名胜古迹,赞叹能工巧匠的高超艺术,享受大自然的美,而获得精神生活上的满足。

当然,由于旅游者的种类、年龄、性别、职业、阅历、性格及思想意识、文化素养、宗教信仰、审美水平、具体环境等的不同,对美的要求也有很大的差异,正如孔夫子所说“智者乐山,仁者乐水”那样。如有一些旅游者在游览名胜古迹时,常常会对一些古代建筑、文物古迹,以及与文化传说有联系的风物,感到特别的兴趣。对这些人文景致的欣赏,实际上包括了对古代人们改造自然,创造美好生活的赞美。旅游者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进行游览,既增长知识,又获得美的享受。这种知识的获得和美的欣赏,往往是联系一起的,从而进一步增添了游览的兴味。

但是,大自然的美,都与绿色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为绿色是生命之色,绿色的环境能引起人们愉快的精神状态,并使人们得到良好的休息,而保持旺盛的精力;绿色还有净化空气,改变自然环境的作用。所以通过绿色植物的生命活动,可以达到维护生态平衡,为人类创造合理的.生存环境,为人们提供较多的接近自然美,享受自然美的机会。因此,保护好绿色森林资源,就是维护优美环境的关键。因为森林一旦破坏,绿色生命之美也随之销声匿迹,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将是一幅荒山秃岭、穷山恶水、垃圾遍地、嗓声刺耳的凄凉衰败的景象,是人们所不愿一顾的厌烦之地。

因而,只有环境美,才具有旅游价值。所以,我们这一代人不仅负有保护和利用好现有的环境,为开发、建设更多、更好的旅游区,发展旅游业的任务;而且更负有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更多、更好的生存、生活环境,以创造更多的旅游财富的责任。

二、开发与保护并重,才能确保环境美

要加快发展旅游业,必须一方面在修葺原有旅游景点的同时,开辟新的旅游景点;另方面在合理地开发新的旅游资源时,应注意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切忌对旅游环境进行建设性的破坏和破坏性的建设。

首先,要依照法律来保护环境。建设旅游风景区、开发旅游资源时,要充分利用现行的许多法规条例,以确保风景旅游区的环境免受污染的破坏。如利用“森林法”,既可制止对森林的乱砍滥伐,防止水土流失,又可直接保护自然环境,保护风景旅游区的旅游资源;又如利用“水污防治法”,对保护江、河、湖、海水体免受污染的危害,对维护旅游用水环境等,都有重大意义。因此,我们要充分运用法律武器,对风景旅游区的环境加强管理;以保护旅游资源,为发展旅游业创造条件。

其次,要树立防重于治的新观念。保护旅游风景区环境的目的,是为了促使风景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转化,为人类的休养生息,创造越来越好的条件。因此,必须贯彻树立防重于治的思想,做到防患于未然。要避免重走资本主义世界“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无论是山林、水体、风景名胜,只要是已辟为旅游区,或计划要开发为新的旅游区,都应事先就其环境保护方面,制定规划,采取措施,按其重要程度,实行分级管理,分级保护。不能等到问题成了堆,再来补救、治理,而处于被动局面。

再次,要加强治理已受破坏的环境。由于各种原因和条件的限制,我国有不少的旅游风景区的环境已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有许多风景名胜古迹受到程度不同的污染危害。如“奇秀甲东南”的武夷山,是典型的丹霞地貌,再配上独特的九曲溪及两岸苍翠、挺拔的植被,而成为著名的风景旅游区。但在前几年,人们却对武夷山上的森林,进行掠夺式的砍伐,使其精华的九曲溪的水位急剧下降,而严重威胁武夷山的旅游景观价值。所以,对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必须及早进行必要的治理和抢救,使之尽快地恢复其本来面貌,以适应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迎接更多的旅游者前来观赏。

三、搞好环境保护,促进旅游业发展

为了让更多的游客都能饱览我国奇妙绝伦而绰约丰姿的旅游资源,我们必须在从事旅游业工作中,注意旅游风景区环境的保护和管理,特别在当前仍有很多人尚未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时,把保护风景区环境作为发展旅游事业的一项主要工作来抓,就显得更为重要。

1、要应用美学观点,搞好旅游风景区的环境规划

一个良好的旅游风景区,必须是风光秀丽,环境未受破坏和污染,能满足旅游者观赏和行动的心理活动环境。因此,必须应用美学的观点搞好环境规划。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园林、建筑、地质、地理、生态、气象、环保、文物、历史、经济、管理、旅游和美学等多种学科协同配合,对风景区环境进行综合考察、评价、预测合理的旅游规模等,从而提出旅游风景区的环境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最佳方案。这个最佳方案,一定要从美学的观点出发,按规划的要求,提出严格禁止在风景区范围内大兴土木,建工厂企业;严格控制在风景区兴建各种楼、堂、馆、所和旅游饭店,使风景区环境免受不必要的污染。并提出在必要地段,实行封山育林,确保风景区生态平衡,以努力把风景区建设成为一个有益于人类健康,构成为一个适合于康乐消费的舒适、优美的旅游环境,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2、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游客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发展旅游业,虽可以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多的效益。但也产生一些旅游污染等消极因素。如当游人到一些风景名胜区去,有的人对那些维妙维肖、栩栩如生的象形俏物,都喜欢自觉或不自觉地用手抚弄、拍打,一不小心就会碰伤景物;有的人看到风景区内的花草树木长得逗人喜爱,便信手攀折、摘取而独自欣赏,甚至有的人为了爬山省力,就随意拆树砍竹以充当拐杖之用;有的人不仅在风景区到处乱扔果皮杂物,甚至随地大小便;有的人还在风景区的显眼之处,随意刻上“×××到此一游”的标志,惜以“留芳百世”等不文明行为。

第三篇:乡村生态环境的调查报告

随着时光飞逝,人类步入二十一世纪。在这个世纪里,科技快速发展,日新月异,在科技发展的同时,也加重了环境的负荷。因此,我专门调查了家乡周围环境状况,仍发现存在破坏环境的现象,经总结归纳以后,分为以下几点:

1、人们环境意识不高,随地乱扔垃圾,造成环境破坏。

2、虽然政府部门投入大量资金,建了许多垃圾房,但往往有人把垃圾倒在房外而不倒在房内,因此造成环境污染。

3、一些企业为了牟取暴利,不投资引进先进的处污设备,而是直接排放污染物,造成环境的严重污染与破坏,使得有些河变成了死河、臭河、污河。

4、有些人面对醒目的宣传标语视而不见,肆意践踏破坏草坪。

5、农民们在收获小麦后,焚烧秸秆,田野上翻腾起层层浓烟。这些浓烟不仅扰乱行人的视线,极易造成交通事故,而且还污染环境。

6、人们就地焚烧塑料、泡沫等白色污染物造成的滚滚浓烟污染环境。

7、有些人不遵守相应规定,随地吐痰,影响市容、市貌,污染环境。

鉴于以上破坏环境的行为,我建议采取下列相应的措施加以制止,从而防止环境继续被破坏污染,从而有效地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

1、定期举行环境保护的宣传活动,向人们宣讲环境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以及破坏环境带来的恶果。

2、有关部门应壮大环境检查工作的队伍,定期对相应地点周围的环境进行检查;并制定相应的地方性环保法律、法规来约束规范人们的行为,从而有效地保护环境。

3、执法部门应加大环保执法力度,不定期对相应地点内的工厂进行突击检查,对存在严重破坏污染环境的工厂给予严厉查处,并对人民群众的揭发检举行为给予一定的精神与物质鼓励。运用群众雪亮的眼睛,让破坏污染环境的厂商无处可躲,无处可藏;同时还可以运用舆论力量,给厂商施加压力,迫使其不得不购进相应的处污设备。

4、在公园、马路、花坛、围墙等显眼处贴上环保宣传标语,并组织青年者志愿团同践踏草坪、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

5、开发以秆秸为主要原料的新产品,一来可以保护环境,二来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一举两得。

6、设立相应的垃圾箱,回收相应的垃圾。

7、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宣传活动,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并组织“小小环保志愿团”,定期对周边的环境进行打扫,以保持周边环境的整洁。

让我们携起手来,从自我做起,保护环境,爱护青山绿水,让我们把环保进行到底,共建绿色家园。

第四篇:家乡生态环境状况调查报告

家乡生态环境状况调查报告

专业:XXX 班级:XXX 姓名:XXX 学号:XXX 我的家乡在濮阳市南乐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部,位于华北平原上,南乐县隶属河南省濮阳市,位于河南省东北端,辖4镇8乡,人口52.86万(2012年),地处中原,华北平原南部,处于河南、河北、山东三省交汇处,有大广高速、南林高速、106国道、341国道。与河北邯郸、山东聊城交界,境域623平方公里。

南乐县是字圣仓颉故里。唐朝高僧、天文学家一行的故乡,特产古老的酱香型美酒“玄酒”等。

2016年10月3号,我针对环保的问题进行了调查.我采取了走访、查找资料的方式进行了调查,在调查期间,收集了相关的资料,并且对此资料进行了分析。地形

南乐县地处黄卫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海拔皆在50米以下。西北部有沙丘分布,间有洼地。气候

南乐县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全年四季分明,冷暖适中,无霜期长,光照充足。水文

南乐县主要河流有卫河,境内长21.5公里,是河南省民航运输的主要河流之一。其他河流主要有马颊河、徒骇河和潴龙河等。

1 人口

2012年南乐县人口为 52.8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8.54万人,非农业人口4.32万人;男性人口26.89万人,女性人口25.97万人;男女性别比为103.5:100,常住人口47.11万人,城镇化率24.47%。2012年,南乐县出生人口6005人,出生率11.39‰;死亡人口3106人,死亡率6‰;人口自然增长率5.39‰。民族

按2003年统计,南乐县回族有545人,土家族17人,侗族6人,蒙古族182人,藏族28人,苗族38人,壮族23人,土族17人,撒拉族1人,彝族30人,达斡尔族8人,朝鲜族26人,布依族17人,满族20人,白族1人,高山族1人,布朗族1人,不含汉族计有16个民族10060人。综述

经核算2012年实现生产总值(GDP)1079613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2103万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594658万元,增长19.7%,第三产业增加值212852万元,增长8.8%。三次产业比例结构为25.2:55.1:19.7。第一产业

2012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84367万元,其中:农业254361万元;林业14798万元;牧业204268万元,渔业1861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9078万元。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72103万元。2012年,粮食种植面积61245公顷,比上年增加686公顷,其中:夏粮种植

2 面积33949公顷,比上年增加59公顷;秋粮种植面积27296公顷,比上年增加627公顷。棉花、油料、瓜菜和水果种植面积分别达到913公顷、6404公顷、13532公顷和5023公顷。第二产业

2012年共有全部工业企业2662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3家;全年全部工业总产值完成2510404万元,比上年增长19.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127271万元,比上年增长23.8%。全部工业增加值565633万元,比上年增长19.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79045万元,比上年增长23.8%。第三产业

2012年南乐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2619万元,增长15.1%。分地域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10386万元,增长12.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42233万元,增长18.8%。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零售额93129万元,增长12.7%;零售业203711万元,增长17.5%;住宿业25377万元,增长9.4%;餐饮业30402万元,增长12.2%。现状

(一)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明显。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封山禁牧、乡镇千亩荒山造林绿化等一系列生态建设工程,成效明显。自然生态的人为破坏趋势得到有效遏制,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

(二)土地利用结构转变。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林地、未利用地为主,自然保留地所占比例较大,后备土地资源较充足。

3 问题

(一)生态环保意识淡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法规的宣传教育不够深入,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比较淡薄,对环境污染的危害性缺乏足够认识,缺少必要的环保知识。

(二)土地污染形势严峻。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造成农产品、土壤等污染严重,农田土壤结构破坏比较严重。

(三)农村生活环境状况有待改善。饮用水污染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一些乡村由于石材加工的粗放开发,局部水质恶化问题比较突出。乡村垃圾三级处理模式一般只是简单的填埋,容易引起二次污染。多数村庄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严重影响环境卫生。建议

(一)深化基本国策的宣传教育。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宣传实效。通过广播电视、印发宣传资料、制作固定宣传标语等方式,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生态文明知识、环保政策法规的宣传,引导群众自觉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倡导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

(二)着力推进土地、水资源污染治理。

1、做好清洁田园工作。一要加强化肥、农药的管理,合理利用。二要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培育绿色市场,倡导绿色消费。

2、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加强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建立水质监测网,做好监测工作,制定和完善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应急预案,建立预警机制,强化水污染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理。

3、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加快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率、清运率和处理率。逐步做到定点存放、统一收集、定时清理、集中处置。

(三)建立健全农村生态建设的监管机制。增强基层环保工作力量要加强基层环境监管能力建设,配备必要的监测设备和技术人员,提升监管水平。

第五篇:乡村生态环境的调查报告

一、调研背景及目的

在我国,农村是至关重要的。八亿农民,占据了我国人口的三分之二,决定了我国的前途和命运。伴随着农村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也开始涌现,为此,政府提出“新农村建设”,力将解决三农问题,为发展农村,活跃农村提供有力跳板。在暑假里,我们学校思政部给我们安排了调查作业,我便选择了这个调查项目。

二、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方法:问卷调查,访谈

调研对象:甘肃省甘谷县后川沟村村民

调查时间:20xx年8月5日―8月7日

问卷的发放:在村里随机发放问卷,采用抽样调查方法得到数据。

调查情况:共发出问卷100份,回收100份,其中有效问卷100份,

三、结果与分析

(1)现今农村环境情况

1、农村水资源的情况

水,做为生命之源,对于人类至关重要。所以,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对于农村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由调查的情况知:村民使用的水资源有井水和自来水,应该再没有人用外面挑的水和雨水等这类没有质量保障的水资源了。但是主要还是井水。不过这也让我们看到了村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2、农村能源的使用情况

能源的燃烧使用固然要产生各种废气,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已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关注。不仅是二氧化碳的排放,其他污染气体的排放也总是引起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村里人所用的能源主要是电器和柴草,由于地处山区,环境的自身净化能力较强,人口相对较少,所以并没有很明显的由于燃烧物产生的污染情况,但访问得知大多数人选择了电器这种清洁的能源,这也看出了村民们正不段朝环境洁净的方向迈进。

3、 农村的绿化情况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生活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而居住地的环境对人的身体健康有着很大的影响。实践证明,搞好农村绿化美化,是改善生态环境,打造美好家园,提高生活质量,全面推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战略任务和重要途径。调查显示,对本村的绿化情况持非常满意态度的有5%的村民,30%的村民满思修作业意或基本满意居住地的绿化情况,余下的65%村民则对绿化情况不满意。由此看出本村的绿化情比较差,大部分村不太满意。因此当地的干部应当发动村民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因地制宜搞好绿化,美化村路更要栽植适宜树种和花草,增强观赏性和实用性。

4、 农村垃圾处理情况

过去,由于农村垃圾的数量和种类少、易分解,采用堆肥、简易填埋或自然腐烂等方式,基本就可以维系平衡。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目前农村垃圾不仅数量猛增,而且结构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农村生活垃圾逐步向城市“看齐”,处理难度越来越大。规模庞大的农村垃圾不仅占用大量土地,其中一些有害物质还极易破坏地表植被,影响农作物生长,造成土壤、河流环境污染,并成为农民健康的“隐性杀手”。随意焚烧垃圾使得空气污染严重;长期暴露的垃圾堆容易滋生蚊蝇、老鼠等,成为各种疾病的传染源。因此农村的垃圾处理方式是否得当,影响着农村的发展和村民的身体健康。调查显示,本村有65%的村民采取村委统一处理的垃圾处理方式,另外15%的村民选择集中焚烧和自家处理垃圾的方式,20%的村民则用其他的方式处理垃圾。该村的大部分村民都选择了较为正规的垃圾处理方式,但是还有部分村民处理垃圾的方式不得当。

5、农村公共卫生管理情况

农村的公共卫生管理情况的好坏决定了该村的医疗设施和环境的好坏,更直接影响到村民的身体健康。调查显示,5%的村民非常满意本村的公共卫生管理情况,75%的村民满意或基本满意,另外 20%的村民则不满意公共卫生管理情况。

针对这种情况该村应对乡村医疗单位进行资源整合;增加对卫生院的投入,切实帮助解决卫生院改革、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的困难;深化乡镇卫生院运行机制改革;强化村卫生室的基础性功能;进一步明确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由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为主承担,鼓励其他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参与竞争,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

(2)农村环境存在的问题

目前传统粗放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并没有得到根本转变,许多环境问题日益凸现,不仅直接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存环境和身体健康,而且制约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就在一年前在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国务院副也指出:农村环境保护,事关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事关全国人民的福祉和整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国人消费的食物、花卉、甚至宠物等都是在农村环境下生产的。农是立国之本,农村生态环境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的生存质量。农民享受社会进步带来的福祉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在污染环境下生产出来的食物,最终威胁到全体人民的健康。治理乡村污染和生态退化刻不容缓。

四、建议

(1)对当地人民群众:

1. 抓住一切学习文化知识的机会,积极投身于文化素质的学习当中,确实加强自身文化水平;

2.积极主动地投身于政府部门的工作当中,努力配合好,协调好。

3.发扬主人公精神,提高意识,杜绝污染环境行为,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2)对当地政府部门:

1.首先增强各级领导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大力向农民群众普及农业科技知识,帮助他们了解农业发展的正确方向

2.着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还要加强环境监测,将环境整治与扶贫工作紧密结合。科学制定规划,坚决兑现政策,发挥政府的组织协调作用,切实加强农业污染的监管,执法力度,把农业环保工作纳入法制化的轨道。

3.努力做好环境保护的宣传工作,积极引导民众学习正确的环境方法,培养良好的环境保护观念。

4.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环境建设的投入。

五、调查感悟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有时仰天或者俯瞰河水,又叹息“昔日风景如画、安静宁和的地球如今变成伤痕累累、乌云笼罩的人间地狱”。当然,面对日益恶化的生存环境,人类不能无所作为,更绝不可以无动于衷。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年轻的我们要以身作则,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爱护环境,并尽自己能力所及保护环境,投身建设美好家园的事业。建设农村环境也成为一个关键的任务,农村环境没有搞好城市环境也就会跟着遇到问题,从而是问题变得更加严重。所以,农村环境问题成为首要问题。

身为中国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更具有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环境保护意识、环境保护常识,而我们更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素质优势、群体优势,努力做好表率,为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尽力所及,增砖添瓦。在这暑假期间,我通过查找资料进行一些小小的调查,现在农村河水污染化比较严重,由于城镇企业一般都是沿河而建。部分原因是村民们将生活垃圾乱扔到河里、桥下造成的。农村人们为了建筑新的房子,而砍伐过量的树木导致土地沙漠化以及在汛期带来的一些不必要灾难。农药和化肥的过渡滥用影响土地自动调节能力。企业大量的未处理尾气以及垃圾的燃烧后的气从而导致大气污染。还有一些,有些村庄里的小路淌着污水;沼气池都因没有合理地规划占到了路边又没有很好的保护措施,而散发出大量的臭气。

带来以上问题的原因我觉得有:国家对农村环境工作滞后,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一直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冷点、弱点、盲点。在国家“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策略下,农村工作发展相当缓慢。因而,农村环境问题还不是大多数人眼中的主要问题。政府政策、市场作用决定人才方向的选择,从农村吸收了高质量的人才,农村失去了高素质建设人才,对于农村的是极为不利的。投入到农村的环境保护工作的人力、物力、财力是很有限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每当遇到自然灾难的时候,也就只能等待政府的救济,根本就谈不上发展经济,保护环境。农村经济建设造成的环境问题,为了搞好经济建设而建起的小企业,这些乡村企业由于资金薄弱,技术落后,管理不科学,意识淡薄等原因,使它们自觉或不自觉地为了自身利益而忽视了对周围环境的保护。农民的环保意识淡薄不利于农村环境保护,往往是自我利益优先。中国现行教育制度不能适应环境保护教育需要这种教育制度的最大缺陷就是把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分离,并且严重注重理论学习而基本放弃社会实践。而环境保护不是仅有理论知识就行的,它最重要的是实践,是行动。社会对农村环境态度冷淡 社会各界对农村现状认识不足,不了解农村问题。有关部门丧失职能 当地环保部门对这两家企业未履行任何环评手续,对他们长期的违法排污行为,视而不见。

从大体上看我国农村环境的治理面临的问题有:

一、国家政策没有得到认真落实贯彻。

二、教育程度低,新型技术使用极少。

三、农村经济发展相对缓慢,承受能力过低。

四、各方面的农村环境保护意识相对淡薄,尤其是农村人口。

五、农村人口数量庞大,地区分散,环保工作进行艰难。六、社会公众对农村环境问题的严重性认识不足。

要认真学习国家在农村环境方面的相关政策,一个国家的农村政策对其农村的发展是起到决定性作用的,直接决定着农村的发展方向、速度和规模。直到目前,我国已经在农村建设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一方面要解决农村经济建设,另一方面是要解决农村环境问题。各级政府部门,特别是基层部门要切实实行中央的思想精神,更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从治理已经污染的入手,对于已经造成的环境污染,要及时进行治理。治理手段有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生物修复和植物修复等。加大对农村教育投入,改革现行教育制度。职能部门要做好表率,加强农村经济建设,改善农村环境污染。严格控制农村人口,加强对农村土地的管理。规范农村对化肥农药的使用。

除此之外,还要大力宣传农村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农村人口的文化素质,为国家的政策、法律法规在农村地区的普及做好准备。同时,在科技产品使用量大的今天,只有提高了农村人口的文化水平,才能使科技对农村的建设、对环境保护发挥更大的贡献。在教育中更重视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让学生们亲身感受自然环境,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大意义,才能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激起他们自觉保护环境的热情。政府部门、学校单位、干部官员在日常生活中要以身作则,做好带头表率,注意自身言行举止,不能有不利于环境保护的行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建设经济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力量和保证,没有经济实力的有力支持,任何计划都无法实现,任何口号都没有意义。环境保护的最终目的是使经济保持持续发展,只有环境得到保护,经济发展才能良性循环;只有经济发展,环境保护才有意义。把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和农村经济建设相结合,达到环境改善和经济发展双优。提高环境法律地位要加快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村、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和减少废物优先为行为准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为基本特征,达到污染低排放甚至零排放的农业生产体系。

农村环境是指以农村居民为中心的乡村区范围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和。农村环境问题指农村居民在从事农业、工业等生产过程中以及在日常生产中所造成的破坏农村生态环境或者破坏、污染农村环境的现象。只有发展才是硬道理。国际形势促成我国加强农村建设。我国城市化进程推动农村建设。我国目标要求加强农村发展,我国的共同目标是“共同富裕,消除两极分化”。加强农村建设,把农村环境问题处理好的压力很大,那就让我们将压力化为动力,努力,努力在努力。

作为大学生,我们有报效祖国的决心;身为农家子弟,我们更有建设家乡的责任。我们热切期望国家、社会、学校等更加关注农村的发展和更加关心农村环境,加快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

我们必须要搞好环境问题!

《生态环境调查报告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