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合集)

时间:2022-05-03 16:59:36 作者:网友上传 字数:10312字

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合集)》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网可以找到更多《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合集)》。

第一篇: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高校的不断扩招,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重。为了锻炼自身能力,拓展交际范围,增加实践经验,也为了日后更好地求职就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便成了大学生课外活动的最优选择之一。为此,我们特地组织本次关于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情况的调查,并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以助于学校更好地指导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

一、调查目的

经济管理系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并为学校指导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工作提供调查依据和建设性建议。

二、调查内容

1、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

2、学生对当前社会实践的看法及感受。

3、学生最希望学校和社会在哪些方面提供支持与帮助。

三、调查对象

经济管理系大一、大二、大三学生。

四、调查时间

从XX年xx月xx日起,至xx月xx日止。

五、调查方式

1、问卷调查:共发放18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60份,本次调查主要针对于经济管理系学生。

2、抽样调查:针对问卷设计的问题对经济管理系学生进行抽样调查。

六、调查小组成员及分工

组长:xxx负责主持小组讨论、任务安排以及问卷设计。

副组长:xxx负责小组成员的考勤工作以及数据统计。

组员:xxx负责问卷发放及数据统计、分析。xxx负责问卷发放以及调查方案的撰写。xxx负责问卷发放以及调查报告的撰写。

七、组织与具体实施细则

1、前期准备阶段

5月13日组织召开第一次小组会议,确定小组成员的分工,规划整个实习工作进程。5月13日至17日搜集资料,设计问卷。5月17日问卷定稿。

2、调查实施阶段

5月18日至19日发放问卷并回收。5月20日召开第二次小组会议,分配工作任务,统计并分析调查数据。

3、报告撰写阶段

5月21日至24日撰写调查报告。5月25日召开第三次小组会议,讨论、修改报告。

4、总结阶段

5月26日调查报告定稿并打印。5月27日上交实习成果。

八、小组考勤表

会议时间5月13日5月17日5月20日5月25日

会议地点

会议内容

出勤情况全到全到全到全到

总结分析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义和作用: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义和作用:社会实践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社会实践作为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一个主要途径,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也可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具体地说,社会实践的意义和作用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1、催进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2、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3、催进学生业务素质的提高4、催进学生的社会化进程5、促进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是促使大学生投身改革开放,向工农群众学习,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养性,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的有效途径。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我们在校大学生更新观念,吸收新的思想与知识。做到走入社会、了解社会和深入社会。

二、我系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状况:

我系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状况:状况从样本统计的结果来看,经管系学生包括大一、大二、大三,在社会实践方面的成绩是不错的。首先在参与度上,我系样本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比例达到90%,没有参加过社会实践的同学仅占10%。在工作,工资等各方面激烈竞争的社会里,对于学生来说实践经历是非常重要的。而且,从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到,认为实践不重要的同学没有;认为很重要的同学,占样本人数的36.85%;认为重要的同学为48.75%。在大学求学的过程中,认识到社会实践重要是很需要的。当代的大学生大部分是从高中一直顺利的过渡而来,在他们的过去的时间里,接触社会的程度不够,理解和认识社会的能力不够,所以在很多大学里,社会实践就是一门必修课,强调的就是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我系同学清楚的认识到社会实践的重要性,并付诸实践,表现了不错的成绩。在对社会实践目的调查的资料中,为了增加社会经验,锻炼能力的同学占到65.25%,从这一点,我们能了解到,我们同学对未来就业的认识是清晰的,在全国有如此多的毕业生就业的情况下,自己能力越强,就越有竞争力。其次,在获得社会实践机会的渠道上,我系同学的实践机会的来源向多元化发展,资料中显示出通过学校就业中心或是勤工助学指导中心获得机会的占(16.8%),通过学校介绍的占(14.3%),自己出去找工作的占(30.6%),通过同学或朋友关系找的占(38.3%),多元化的途径说明我系同学的社会关系网络广阔,社会实践的深度已经有一定程度。在学生的实践工作内容来说,担任干部、参加活动的占(35.6%),做项目、做课题的占(16.25%),做兼职做家教的占(16.25%),创业、代理、当老板的占(10.65%)。多样化且大致平均的分配给学生带来的将是方方面面的知识。

虽然说我系同学的实践成绩不错,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在当下大学生实践面临的问题的调查中,认为自己知识积累不足的占(22.5%),这就给我们提醒,在实践的同时不能忘记知识的积累。另外,在社会实践对自己就业的作用上,认为在校期间的社会实践给自己造成了阴影和压力的占(7.5%),侧面反映学校在学生社会实践上要进行正确的指导,要定期的开展一些调查,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调整和端正学生的思想。

相信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我们国家大学生社会实践情况会越来越好。让其真正能成为锻炼当代大学生的一个平台。

第二篇: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

调查内容:广州市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满意程度、对自我的认识程度、对就业前景的关注程度、职业期望状况四个方面。调查结果如下:

一、对所学专业的满意程度

学生对本专业的满意与否主要取决于能否择己所爱,该专业能否在将来帮助自己找到好的又喜欢的工作。调查发现,有21.0%的大学生对自己的专业较满意,有66.6%的大学生不清楚,有10.0%的大学生比较不满意,有2.4%的大学生对自己的专业非常不满意,各专业的满意程度没有显著差异。

对专业不满意的直接表现是对本专业的学习动力不足或毕业后不愿从事与专业相关的行业。高考填报志愿时对专业的了解与自身了解的缺乏,可能是导致只有21.0%的学生对所学专业持满意态度的原因之一。因为对大学生活的憧憬,对五花八门的专业的不了解,抱有神秘感,从而选了一个自己以后不喜欢的专业。另外,个人兴趣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也可能是原因之一。比如,某个同学对考古学很有兴趣,但社会需求相对比较少,此时可能会产生心理冲突,也许选了一个自己并不感兴趣的但赚钱的专业,梦想与现实出现落差,从而对所学专业不满意。而专业在一定的程度上决定了职业取向,如果对本专业不满意或态度模糊,势必会影响自身潜能的开发,以及今后的择业。

二、对自我认识程度

自我认识包括个人的兴趣与特长、个人的性格与价值观、个人所选定的目标与需求、个人的情商、个人的工作经验、个人的学历与能力、个人的生理情况等七个方面,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调查中发现,只有6.7%的被调查者对自己有比较清楚的认识,而52.3%的被调查者对自己的各面能力,兴趣等持含糊态度,41.0%的被调查者完全不了解自己;而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对自我认识没有显著性差异。这说明较多的大学生未能很好地关注自身特点,发现自身问题,促进自身发展。那么,这里便牵涉到了大学生就业生涯目标的问题。

职业生涯目标是指可预想到的、有一定实现可能的目标。而职业目标的选择并无定式可言,关键是要依据自我实际,这就要求我们要对自己有所了解。通过个人分析认识自己,估计自己的能力,确认自己的性格,发现自己的兴趣,明确自己的优势,衡量自己的差距,并以此来开发自己塑造自己,使自己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然而调查表明,大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兴趣、职业倾向都缺乏深度了解,自然对职业生涯目标是模糊的。

三、对就业前景的关注程度

对就业情景的关注程度,直接影响了对为所选职业所做的准备程度和将来职业所带来的成就高低。在调查中发现,只有14.5%的被调查者对当前的就业状况有比较清楚的了解。不同年级的学生对就业前景的关注程度没显著性差异,而不同专业的学生对就业前景的关注程度就有显著性差异,冷门专业的学生比热门专业的学生更加关注就业前景。在调查中了解,大学生对就业信息的关注还是比较少,只有很少的一部分表示一直关注就业信息,而大部分则都是偶尔关注一下,在看到是留意一下而对就业情景的关注程度直接影响了对所选职业所作的准备程度和将来职业所带来的成就高低,同学们大都表示对未来工作的担心实际生活中却缺少这种基本的努力,典型的眼高手低表现。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可能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方面,在校园里,舒适、闲逸的生活和父母的绝对经济支持,使很多大学生忘却或暂时忘却了就业压力带来的紧张感,很少去接触外面的世界。有些学生的确是每天都只是读书,缺乏对就业的准确和认识。另一方面,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不够。调查中,发现有73.5%的学生认为目前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不够,需要更详细具体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四、职业期望状况

影响职业期望因素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声望地位稳定性因素(城市位置与社会地位),内在价值因素(发展空间和兴趣爱好),外在价值因素(薪水高低)。在调查中,被调查者将薪水高低、发展空间、城市位置、兴趣爱好、社会地位按自身在选择工作时所起作用从大到小排序。其中在职业选择中考虑的首要因素的选择情况(见下图),发展空间、兴趣爱好成了大多数被调查者的首选,接下来依次才是薪水高低、城市位置、社会地位,男女生没有显著的差异。在调查中还发现被调查者中有83.3%的被试认为“前途”比“钱途”更为重要,60.3%的被试愿意充当“鸡头”也不愿意当“凤尾”。以上结果表明,多数大学生更注重工作的内在价值。

从上述四个方面的分析表明广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呈现一下特点:(一)多数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满意度较低;(二)广州市大学生对职业生涯的规划还比较模糊,自我认识不够,绝大多数人没有明确目标;(三)广州市大学生对社会人才的需求了解甚少,另外,学校提供的就业信息不足,学生了解就业相关信息的渠道较少;(四)广州市大学生的职业期望更注重发展空间和兴趣爱好。因此,我们认为,根据上述特点,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大学生应该及早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为未来做好充分准备。

结论和建议

从调查显示目前大学生对就业的态度表现为:1.对就业形势的关注比较少,2.个人能力存在缺陷,自我认识不足,缺少实战经验是致命因素,没有准确的目标,3.大学生的职业棋王还是表较高。

1.学校要切实做好学生的就业工作,尽快完善就业指导体系

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的工作同等重要,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体系属于就业匹配的促进措施,其核心在解决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通过向大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接受职业指导,帮助他们进行有效的职业政策,这就需要建立职业指导机构等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

2.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

首先大学毕业生要认清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当前全社会就业形势比较严峻,除了表现就业需求于劳动力供给的矛盾外,城镇和农村就业问题同时出现,新生劳动力就业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相互交织,这位大学生就业增加了困难,因此大学生要消除“眼高手低,有业不就”的思想。要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正确的就业观,调整自己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想法,到基层去谋求发展,到艰苦的地方去创业,其次,转变到灵活就业,先就业,后择业的动态就业上来,转变到行行出状元“干一行,爱一行,干好一行”的敬业观念上来,最后认清自身的素质和条件,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不盲目攀比,寻找与自身条件相互适应的,适合自己的用人单位,毕业应当给自己做出正确的评价,自我评价要全面,客观,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又要看到自己的短处,既要对某一方面的特殊素质进行具体的评价,又要对其他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既要考虑全面的整体素质,又要考虑其中占主导地位的重要因素。

3.大学生要提高自身的能力,在校期间也可以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如学校安排的社会实践,社团的下乡活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招聘会,也可以在不影响自己学业的前提下去找一份兼职,提前适应社会生活,了解现在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积累一些社会经验,丰富自己的阅历,这些都是将来找工作的资本,会使自己的人生更顺利。

第三篇: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

20xx年4月

调查地点:

日照

调查资料:

关于日照留守儿童的调查

调查方式:

摸底造册

日照市东港区三庄镇辖62个行政村,7.1万口人,全镇现有中学3所,小学11所.根据爱心联盟的初步统计,仅镇两所中学两所小学,就共有留守儿童130余名。若是1、按照全国共有留守儿童5800万的比例来计算,三庄镇有留守儿童300余名,还不包括单亲家庭和父母双双不在身边的。

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的,出现了数目巨大的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和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的问题最为突出,最急需解决,对社会稳定的影响最大。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关心和帮组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家庭、学校、社会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职责。北京“两会”期间,有46位农民工兄弟参加了问卷调查。在必须程度反映了农民工朋友的心声和愿望。在46位参与者中,有67%的农民工兄弟两年及两年以上时间才能和孩子见一次面。他们中间85%以上都是因为条件不允许所以没能把孩子带在身边,而条件不允许到底指什么呢?其中选择收入低,在城市抚养孩子压力大的占到42%;选择工作时间长的占到7%,而30%的农民工兄弟选择了孩子上学有困难,18%选择了住房条件不允许,还有3%选择了其它因素。而离开孩子,他们最担心的就是孩子的安全和教育,选择这两个选项的分别占到28%和46%。当被问到期望孩子简单的学一些知识就外出打工还是期望他们一向上学时?参与调查的所有农民工兄弟都选择了后者。从这些调查结果都能看得出来,这些外出打工的农民工兄弟,对孩子的牵挂以及对子女教育的重视。

农民工兄弟期望政府能把教育办得更好,让更多农村孩子能够成才。

日照爱心联盟作为民间公益力量,一向在关心着留守儿童,寻找突破口,和三庄镇学校协商沟通,为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不懈的努力。

父母外出务工,留守儿童多和爷爷奶奶一齐生活,隔代培养导致留守儿童营养健康状况、心理状况、人身安全等三大问题比较突出。

“早上醒来,爸爸、妈妈就不见了。”

“爷爷奶奶对我很好,每一天都给我做饭,洗衣服,放学时去学校接我。”孩子们遗憾的是,有许多心里话和爷爷奶奶说时,他们听不懂,只能等到见爸爸妈妈时再说。

虽然爷爷奶奶很疼爱孩子,但营养健康状况不佳和性格内向是留守儿童突出表现的两大问题。隔代培养,供给给孩子的仅仅是吃得饱、穿得暖。而孩子们需要的是营养丰富的饮食和父母在平时生活中的亲情关爱。

事实上,在精神层面,除性格内向外,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尤其令人担忧。由于缺乏父母关爱,再加上经济条件差、生活环境不好等方面的影响,留守儿童承受着几倍于同龄人的心理压力。他们普遍存在孤僻、胆小等性格特点,容易出现偏执、冷漠、自私等不良人格特征,并易发一些心理和情感问题。

“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厌学情绪。”学校的教师多这样说,学校里差生多为留守儿童,中途辍学的也以留守儿童居多。“留守儿童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构成的关键时期,没有父母的正确引导,自我约束力差的孩子很容易放弃学业,走上人生歧路。”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的人身安全问题也普遍存在。留守儿童出现安全问题的概率是其他儿童的数倍。

“留守儿童已经成为社会弱势群体,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和谐和祖国的未来发展。”

爱心联盟和三庄镇的主要学校对留守儿童进行了摸底造册,基本摸清了三庄镇留守儿童的情景。学校和教师已经在这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倡导关爱-----走进学生家”的活动早已开展。竖旗中心小学已经做了很好的工作,许多教师在放学后没有回家,而是走进学生家里,进行了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与家长进行应对面的沟通,进一步的了解学生在家里的学习状况和生活环境。学校的教师和许多留守儿童结成了“一帮一”固定关爱对子,范丰路教师代管的跟随爷爷奶奶一齐生活的张宝华,赵庆祝教师代管孔东云,校政教主任平传亮代管单亲学生—孟艳红------。问题在于教师的数量远远不能和留守儿童的数量成为比例,仅仅依靠学校和教师,显然是不能完成这项工作的,杯水车薪。

留守儿童的问题,已经到了迫不及缓的程度,仅仅依靠民间公益组织和学校的力量,是完成不了的。必须由政府出面,统筹安排,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全社会都行动起来,就能够做好这项工作。

在和竖旗中心小学负责人交流中,有一个很好的提议,由社区供给场所,组织志愿者队伍,每逢周末进驻到社区,和留守儿童近距离密切接触,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第四篇: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调查报告

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调查报告

下面是中国人才网为您准备的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调查报告,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噢!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后续精彩不断,敬请关注!

摘 要:本次研究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300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调查了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现状。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是还存在诸多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提出了提高当代大学生公德意识的若干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7-0191-02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道德是维系一个社会不断发展的基本保障。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但是自古以来,一直是私德繁荣,公德匮乏。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公德在当今社会已然成为人的立身之本、社会和谐发展之基、治国安邦之道。在日新月异的21世纪,社会公德更要与文化氛围,环境状况结合在一起。当代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社会公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我国的面貌和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实现。《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教育大纲》:“现在和今后一二十年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他们的思想道德和学科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能否实现,关系到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这样的评价和预估是科学明智的。那么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究竟如何呢?我们做了相关调查,以期在了解到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的情况下,分析原因研究对策,为大学生公德建设献计献策,最终促进个人乃至整个社会的公德意识进步和发展。

二、大学生公德现状调查及分析

各文献中对大学生社会公德的定义略有不同,这里采用的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这一定义。针对各个方面分别提出了具有代表性的17个问题,面向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本科生发放问卷300份,收回291份,其中291份有效。

(一)积极方面占主导地位

从调查问卷反馈的结果来看,应当说大多数人具有比较正确的公德意识,能够在日常行为中遵从社会公德。主要表现在:

1.在文明礼貌和助人为乐方面。被问及“在学校见到老师或者同学,会主动打招呼吗?”83.5%的同学能够做出积极正面的回答。以及“上课时,你会把手机调成振动吗?”高达88.7%的同学一定会调成振动。说明绝大多数同学都能够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礼貌待人的重要性。同时73.2%的同学愿意积极参加各种校园公益活动,还有89.7%的同学会主动给有需要的人让座。从这些数字中就能看出,当代的大学生具有很高的文明素养和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

2.在环境保护和爱护公物方面。83.5%的同学不会在景区随意扔垃圾,77.3%的同学对于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的行为非常反感。高达75%以上的比率说明,随着近几年国家在环境保护和爱护公物方面的大力宣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当代大学生的保护环境和爱护公物的意识得到了稳步提高,形成了非常明晰的环保概念和意识。

3.在面对网络言论方面。72.1%的同学都会“非常谨慎”地在网络上发表言论,74.2%的同学能够不受网络上一些抨击社会的言论的影响。在被问及“如何看待人肉搜索这种行为”时,72.2%的同学表示反对,对于网络上的不文明用词85.6%的同学都表示非常反感。这些数据表明,当代大学生在面对网络世界的一些偏激言论和不健康内容时能够保持基本的公德认识,不受影响和蛊惑,坚持自我认识事物的标准。

4.在诚信方面,当被问及“如遇到路人问路,你会如何作答时”,87.6%的同学都选择了“如实回答”;被问及“如何看待网络抄袭行为”;69.1%的同学都表示坚决反对;这说明大多数大学生都恪守诚信准则。

(二)缺失方面有待提高

虽然现阶段,当代大学生的整体社会公德水平是很高的,主流是积极进步的,但是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很多地方值得深思,并不断改进我们的教育教学方式。主要体现在:

1.责任感和正义感的缺失。在调查中,当被问及“如果发现有人作弊通过四、六级考试,你会如何?”时,仅有17.5%的同学选择“立即举报”,33.0%的同学选择“装作不知道”还有49.5%的同学选择了“会告诉其他人,但是不会举报”。还有在被问及“在公共场所遇到小偷,如何做”时,仅有10.3%的同学选择了“奋不顾身去抓小偷”。这一数据表明,绝大多数大学生都选择了明哲保身的做法,缺乏主人翁意识,并没有极强的责任感和正义感。众所周知,责任感和正义感是一个人应有的'优秀道德品质,但是调查数据显示的结果令人十分担忧,一群没有责任感和正义感的青年人如何能够承担起国家的未来和命运。

2.公共责任意识不强,在问卷中,当被问及“你会打扫宿舍的公共区域吗?”仅有62.9%的同学做出了肯定的回答,相比于其他社会公德问题,平均低出15个百分点。我们认为公共意识是现代公德意识的前提和出发点,是对自我意识的升华,同时又是对自身以外事物的肯定。我们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能够将外界与个人联系在一起,才是真正做到了实现自身的价值。而相当一部分同学,并不能认识到公共意识的重要性。

3.法制观念不强,这一点在问卷中表现得极为明显。当被问到“在无人看守的十字路口,会闯红灯吗?”仅有37.1%的同学回答“一定不会”,4.1%的同学回答“一定会”,而58.8%的同学回答“没有车辆通过就会”。这一数据暴露了,当代大学生法制观念的模糊和法律意识的淡漠。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全体人民的奋斗目标。遵纪守法是对每个公民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公民道德规范的底线。当代大学生作为整个社会群体中的高知识阶层,理应有更加过硬的法律道德意识,但是依然出现为一己方便而不遵守法律的现象。

三、原因研讨

当代大学生本应该是国民表率,社会栋梁,但却依然表现出与实际知识水平不相称的道德水准,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这不禁使我想起司马迁在《资治通鉴》中曾提到: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造成当今大学生社会公德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把握:

(一)社会的多元化

目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文化呈现多元化趋势。社会多元化导致大学生对于社会公德的认识有向碎片化发展的倾向。尤其是市场经济所带来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的影响,更是对广大正在由青年人向成年人转变的大学生产生了侵蚀和动摇。同时我们注意到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形形色色的价值观念融入大学生生活中,大量的负面信息“一切向钱看”“宁愿坐在宝马里哭,也不坐在自行车上笑”冲击着大学生的道德底线,在他们成长过程中产生不健康的心理预设。

(二)家庭教育观念陈旧

在中国家庭中,家长大都抱着“学而优则仕”的封建思想,寄希望于孩子能通过上大学,找好工作来光宗耀祖。很少甚至没有家长把真正提高孩子自身的道德修养才作为教育的最终目标。另一方面生活上父母的大包大揽,使得大多数学生成了只会学习的工具,缺乏道德养成的机会。再由于独生子女政策,使父母给予孩子太多的爱,造成大学生思想的不够成熟,最终可能酿成大祸。马卡连柯曾说过:“父母对于自己的孩子爱不够,子女会感到痛苦。但过多的溺爱虽然是伟大的感情却会使子女遭到毁灭。”

(三)学校教育模式的不完善

学校本应是有意识、有目的进行道德教育的主战场,可是当今中国的高校将学生的成绩当作评价一个学生的唯一标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道德素质教育。如清华投毒案、马加爵事件,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反映了中国高校在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教育上存在的缺失。

四、探索增强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的途径

当代大学生公德意识的缺失,虽然不是主流,但确确实实地存在着。让人痛心疾首。但在历史变革时期,我们既要认真对待,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也要放平心态,客观地看待事实。笔者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积极开展社会公德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防止社会公德教育在大学生中断档

应在大学课堂中加入社会公德认识与实践的课程,使同学们首先在校园中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如协助宿舍管理员共同清理宿舍楼,杜绝在公共场所搂搂抱抱等不雅行为;然后再到社会上参加实践活动,如义务献血,帮助环卫工人。通过身体力行的实践活动,达到社会公德教育的目的。

(二)发挥家庭作用,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

一直以来都存在着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悖的情况。这种现象使广大学生在思想上产生困惑。如,面对暴力行为,学校教育要求学生要勇于与恶势力斗争,而家庭教育则要求孩子知难而退,明哲保身,这样的结果是无论大学生怎样做,都不能得到整个社会的共同认可。而对于青年人来说,得到社会各层的认可是十分重要的激励,所以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对广大学生灌输正确的社会公德思想,也要对广大家长们输入正确的理念,带动整个社会公德意识的提高。

(三)优化社会环境,为提高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的滑坡,与当下社会存在着大量不正之风有密切的关系。腐败现象,网络上抨击社会的言论,没有道德底线的娱乐节目和八卦新闻,都对当代大学生产生了极为不好的影响。作为媒体人和娱乐人,应该树立先进的典型,传递正能量。如近几年央视的《感动中国》节目就对全国人民,特别是大学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笔者认为应该多多弘扬先进感人的事件,而不是去大肆宣传负面消息,这样才能真正起到媒体应有的作用,将社会风气向积极健康的方面引导。

(四)健全奖惩机制,真正做到奖罚分明,扶正压邪

对于那些严重践踏社会公德的同学必须有相应的惩罚机制,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打击校园存在的不正之风,以帮助、教育同学为目的,加强他们的社会公德意识和自律能力。对社会公德方面表现突出的更要给予精神或物质上的鼓励,积极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公德意识和行为。

参考文献:

[1]焦国成.公民道德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108.

[2]刘丰.打包中国教育[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5:36.

[3]王海英论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7(20).

[4]论语全集[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7:4.

第五篇: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

20xx年5月

调查地点:

朝阳区

调查资料:

关于教师心理状况的调查

调查方式:

教委调查

从近日召开的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论坛获悉,一份针对1253名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显示:66.16%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最令人担忧。

此项数据来自朝阳区教委日前对该区30所中小学、幼儿园的1253名教职员工进行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6成的教师心理健康状态不佳。其中,48.28%的教师表现为轻度症状,12.45%的为中度症状,2.71%的为重度症状。

调查显示,在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教师中,小学教师抑郁、焦虑、强迫症状等心理健康问题因素的检出率均为最高。专家分析,这是因为小学教师工作任务量大而繁琐,相比中学而言,需要付出更多的心智和时间。此外,由于工作效果的隐匿性,其工资待遇、社会地位、社会评价均低于中学教师。

为帮忙教师疏导压力,朝阳区教委全国率先成立了“教师心理咨询中心”,截至今年3月,共接待面询教师94位、接听教师电话2516次。朝阳区计划把该中心建成干预全区教师心理危机状况的主要平台,咨询目的将从“提升工作品质”过渡到“提升生活品质”。

《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合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